玉米种子贮藏管理知识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种子从收获到再次播种,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贮藏保管期。种子本身是活的有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即使种子已处于休眠状态,也不会停止生命活动,这与无生命的物质保管有着本质的区别。种子保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也直接关系到播后植株生长势及玉米产量与质量。
  
  1.种子入库前要充分晾晒
  
   玉米种子入库前,必须经过清理与干燥,使水分降低到14%以下方可入库。种子入库时,种子本身的温度不能过高,一定要使温度降至库房温度以下。当天晾晒的种子,如果气温较高,种子温度势必较高,当天最好不要入库,否则很容易造成库内种子局部发热,使种子产生霉变。
  
  2.严格控制种内水分
  
  玉米种子收获初期,含水量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干或机械烘干,种子的含水量逐渐下降。在10月中下旬寒冷天气到来之前,含水量必须降到种子所需安全水分14%以下,这是保证种子安全越冬的主要技术环节。若含水量过高,种子内部各种酶类就要进行新陈代谢,呼吸能力加强,遇到低温时,种子易受冻害,部分或全部丧失发芽能力。
  
  3.控制贮藏场所的空气湿度
  
   玉米种子内部具有各种亲水胶体,对空气中的水分子有很强的吸附力。当空气潮湿时,种子就会吸收一部分水分子与体内胶体微粒紧密结合,成为种子的结合水或束缚水。后经一系列转化而成为游离状态的水,即为游离水。当种子含游离水较多时,细胞体积膨大,籽粒外形饱满,内部开始进行生理生化活动,往往会引起种子发热变质,所以要求贮藏场所必须保持通风干燥的环境条件。种子严禁直接放在地面堆放,因为地面湿度大,不易通风。应垫高50cm以上,才能使种子下面顺利通风。
  
  4.贮藏场所灭菌消毒处理
  
   若种子贮藏时间较长,贮藏场所内的有害杂菌和害虫与种子接触后,往往从种子胚部侵入到种子内部,破坏种子的发芽力。种子入库前应将场所内的杂质、垃圾等全部清除,同时要进行修补墙面,嵌缝粉刷,剔刮虫窝等工作。对场所内应采用杀菌灭虫药剂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进库前应严把种子质量关,玉米种子含杂质多,就可能带入大量病菌和虫卵,所以不成熟、破损、感病、虫蚀的种子不能入内,这是防止贮藏期病菌及害虫为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5.不能用密闭容器装种子
  
   用塑料袋装种子,会因塑料袋不透气,使种子与空气隔绝,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同时,种子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无法排出,时间长了,袋中的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易造成种子的二氧化碳中毒。另外,种子本身的水分和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易造成种子发热霉变。有的农户用化肥袋装种子,这样会造成袋内残存的铵离子对种子产生毒害。
  
  6.不能与农药、化肥混放
  
   农药化肥在贮存期间会挥发出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玉米种子吸收后可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种子不能与农药、化肥混放,更不能把种子直接放在农药化肥上,尤其是尿素等氮素化肥挥发性强,挥发出来的氨气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氨浓度较高时,会杀死种胚,使种子丧失生命力。
  
  7.定期检查
  
   种子贮藏期较长,要根据不同时期对贮藏场所的温湿度进行调控。在整个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自身含水量受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定期进行检查是完全必要的。对种子要重点检查三个方面:一是检查种子是否受潮;二是检查种子是否被虫蛀鼠咬;三是定期检查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其他文献
【摘要】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时年产量损失率在7%~10%,严重发生年产量损失率在20%以上。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成本低、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的生物防治措施,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实用的生物防螟技术。  【关键词】 赤眼蜂 防治 玉米螟     1.赤眼蜂形态特征   成虫:雄蜂体黄色,腹部黑褐色,触角毛长,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2.5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的长度为翅宽的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建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3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