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迷失与生存悖论——对社会转型期人之精神状况的一种解读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人对世界的把握分为四种基本方式:科学的、艺术的、实践——精神的和宗教的。据之可以把人的精神划分为知、情、意、信四种社会意识形式,由之而形成的则是真、善、美、仰四种思想境界。而信仰乃是人的最高境界,是人的生命的着落处。中国社会当代信仰的迷失是迷于形而下,失于形而上,即沉迷于形而下的意义,热衷于相对和有限的存在,而丢掉了对形而上的信仰,失去了对绝对和无限的兴趣。由之而导致的是生存的悖论;自我和真我的分离,存在和意义对立。在许多学者情钟于后现代的境况下,笔者却愿去从传统中寻
其他文献
体验是中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好作文。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表达。  一、创设体验条件,还原生命的感动  并不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写“感恩母爱”话题的作文,一部分学生总是寥寥几笔写母亲送伞、督促功课、补衣等事情,缺少动人的细节描写和情感深度。这表明学生并没有亲情方面深刻的生活体验。针对学生没有感受、体验
“几乎”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副词。“几乎”的第一个义项为“表示接近于某种数量大或者程度深的情况”,第二个义项为“表示接近于某种非寻常的状况”。“几乎”与“差不多
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发展反过来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提高设计师能力是高层面竞争的手段和目标。“创意性”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动力元素
刘熙载的<艺概&#183;文概>以论评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散文理论,他重散文的独创性而反对蹈袭前人,并贯穿为文的真实与自然;重创作的文法之变,认为通变即是神妙之文;提出散文应该
语文是一门极富感情、趣味洋溢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素养及鉴赏能力、审美水平颇有益处。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加上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使得课堂较为枯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课改以来,此现象得到了极大的好转,许多新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情景教学法,通过一定情景的模拟再现,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兴趣、亲身体验,融入到所学知识中去,进而
一、语文阅读目标的确定的依据  初中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心态尚且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大多数的初中生处在青春的叛逆期,尤其是对语文这样的学科,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阅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阅读的教学目标确立好。  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的确定有着很多的意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
重视家庭,特别是重视对家庭成员中青少年的教育是构建和谐佛山的基础。要努力改变佛山家庭教育中亲情过剩、疏干管教、家庭暴力等现象,家长必须通过赏识教育、爱的教育培养孩子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及其领导下的国际奥委会通过20多年的改革创新,从加强国际奥委会三大支柱之闻的团结、改革《奥林匹克宪章》。扩大奥运队伍、以人为本,关心爱护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