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gs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 710061)
  【摘要】人们习惯于称城市中那些用途综合聚集的地方为城市中心。它是城市繁荣的标志。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开始进行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建设,进入70年代步行街在西方国家大量流行。我国在9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中心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步行街发展的原因以及历史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
  前言
  城市中心是人们社会活动集中地区,这里往往汇集了城市中主要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是城市中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处。城市中心常常因其富有传统建筑特色与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成为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城市步行空间即是专为行人活动设置的不受汽车等交通干扰和危害的各类道路、广场用地,一般可分为以自然环境为主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如公园道路、滨水散步道)和以人工环境为主以交通、购物、社交、娱乐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城市中心功能复杂,建筑密集,交通流量大,因此处理好人车之间的关系对改善城市中心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中心效能十分重要。本文即针对城市中心地区步行环境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与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步行空间的建设及发展有所助益
  一、步行空间发展的原因
  传统的城市街道空间以马车和行人的交通为尺度依据,由于马车的速度有限,因此步行者成为街道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人们可以在街道上自由自在地从事各种活动。二十世纪城市的最大变化即是通讯与交通方式的改变。汽车等机动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流与货流交通更为方便快捷。但是由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已造成城市公害,交通堵塞,废气污染严重,交通事故增加。汽车占据了街道主要的空间,车行道越扩越宽,行人被挤在建筑物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低污染的特点, 其发展有利于减少汽车等其他高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道路中间的夹缝中活动,人们只能提心吊胆地穿越街道,隔断了人在街道两侧空间活动的连续性,使城市街道失去了原有人性空间所具有的亲切感、轻松感与安全感。欧美许多城市中心一度正是由于城市中心交通堵塞,缺少停车用地,环境质量恶化,因而许多中产阶级纷纷迁至郊外,致使城市中心呈现衰败的景象。为了使城市中心得以复兴,改善环境质量以吸引人群再回到市中心,于是城市中心步行化的方式应运而生。
  我国城市步行街区的产生始于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传统旧城商业中心往往也是民俗文化及宗教活动中心,常常保留着一些传统历史性建筑,这些街道空间一般比较狭窄,建筑层数较低。为了保持传统地方民俗特色,促进商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在改建规划中保持了其形体环境特征,将步行街与广场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购物与休闲娱乐环境,如南京夫子庙文化商业中心、上海城蝗庙商业中心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余暇时间的增多,诳街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街道空间有限,为改善步行环境质量,在城市中心区禁行车辆十分必要。
  二、城市中心步行空间的发展模式
  纵观世界上主要大城市的发展,可以发现人们对城市中心步行空间的认识是随着时空的变化发展而逐步深化的,相应地,步行空间在设计手法和具体形态上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1、地面步行空间
  这是步行空间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最初的情况是道路一半的路面是人行道.人行道两旁的建筑物很少有超过三层的.由于交通工具不发达,此时的步行空间是充裕的,不管是沿道路方面,还是穿越道路都不成问题。
  建筑物后退红线,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另一个办法是对一些城市中心的车流阻塞、人流拥挤的大街实行永久性或替时性的封闭,谢绝机动车辆,成为行人自由通行的步行街.这是一种人为的干扰,使得一物种(车辆)在廊道中受到阻碍,以保障另一物种(人流)的顺畅。事实证明,步行街可以有效地减轻中心区人流拥挤,并为行人创造出高质量的步行环境。
  2、空中步行空间
  在不宜采取封闭的步行街处理的道路,为了沟通两侧行人的流动而不阻碍正常的车流,规划师开始打破步行空间的“地面专政”,把注意力放到空中。空中步行街常称高架步行系统或天桥系统.空中步行系统是由一系列高于地面的步行通道联接而成的网络.最初的形式是仅过一条道路的跨街天桥,发展到跨十字路口高架步行道,以及建筑间的驳接天桥,建筑内部的通道,建筑到跨街天桥的出人联系.近代以来,由于空中步行道开始将巨大的建筑体联接起来,在联系人流的同时也联接了商业,成为促进市中心联成整体的力盘。
  3、地下步行空间
  随着地下铁路的一切与发展,城市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地下步行空间得到发展的机会,它解决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土地紧张及种种困难.地下购物大厅,连接各个商店的地道系统,为行人提供了连续有趣的活动空间.这种步行道对于寒冷的地区特别适用,通过它把地铁与地面上的旅馆、办公楼、银行、百货商店等连接起来,结合成一地下走廊,可以为行人创造一个充裕的行走空间。
  三、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
  城市中心步行空间建设可分为新建或在原有街区内的改建两种情况。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创造一个满足公众活动需求、舒适、美观、便利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交通计划:解决步行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转换和衔接,改善大众交通线路,在步行区外围设置公交车站;提供步行区范围内使用者及外来者使用的停车场(地面、地下及多层车库);保证紧急车辆通行路线畅通(宽度不小于4.5米);货运路线及卸货点布置在背面或侧面的街道;疏导市中心车流,解决周围街区交通量增加的问题。
  2)空间计划:步行街的长度应考虑到行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在一定步行距离(约300米)内宜提供休息场所。空间尺度应考虑到人流量大小及各种活动的需要,并提供最舒适的场所。步行区的活动主要包括散步、站立、坐下、躺卧及游戏。
  3)环境整治计划:传统建筑的保留与整修、原有建筑的更新利用,对建筑入口、橱窗、店招、标识、广告制定统一规则,以保持地方个性与特色;重新铺设街道地面使其具有整体感,通过不同肌理、色彩的地面铺装材料的组合形成图案,美化环境同时起界定空间和引导方向的作用;对公共设施系统进行统一安排,包括雨水及供水、排水系统、供电及电讯系统、燃汽管道等设施。
  4)设施计划:步行区空间是市民的室外起居室,正如室内空间一样须布置家具以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街道家具既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美观的价值,它们包括座椅、饮水器、垃圾筒、盆景及树木围蓠、喷泉、雕塑、儿童游戏设施、电话亭、路灯、指示牌、导游图等,这些设施可以分散在步行街中,也可集中在几个多用途的地点。
  结语
  我国在步行街建设的理论及实践中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如在新建成的重庆解放碑步行购物广场中没有为行人设置休息座椅,步行区缺少绿化环境,使整个步行区显得美中不足。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在步行街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将有助于今后我国城市步行空间朝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 9 (3) .
  [2] 王一湖.城市中心的步行空间初探,建筑学报,1988 (12) 31.
  [3] 李泳.城市中心商业区步行化建设的初步研究(末刊搞),1997.
  [4] 古詩韵,柳意云.城市廊道与城市中心的步行空间建设.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
其他文献
在大型国有企业 , 老年教育已经成为建设学习型企业 ,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 构建稳定和谐文明企业的重要抓手。青海油田老年大学成立于1997 年10月,建校初期,只有一间教室和两
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暨标准审查会于2004年10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委员、通讯成员、有关标准起草单位和有关企业的质检处(科)
中老年时装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老年大学颇为红火的专业之一.准安市老年大学时装班学员年龄最大的已经75岁,最小的也年过半百.
在新余市老年大学绘画专业执教已有10年。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对于基础参差不齐,性格各不相同的老年学员来说,摸准其脾性,顺乎其心理,才能更好地因人施教,从而教有所成,学有
期刊
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老年大学如何让老年人快乐学习,提高兴趣,把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员求知、求
书法艺术美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在欣赏作品时,首先要抓住“形”与“神”两个方面,这也是书法审美的本质内涵。什么是形?就是指书法的外在形状。简言之,凡书法作品中视觉可见
对发、供电企业的生产控制的二次系统,包括包括系统运行、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通信专业,还针对人员配置、二次系统应急遇难、隐患排查、技术监督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期刊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唱歌,唱歌已成为一种健身娱乐的好方式。虽然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但由于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不一,声音、气息等条件各异,来老年大学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也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