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烷氨基-2-乙硫基嘌呤核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来源 :有机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鸟苷(1)为原料,与乙酸酐经过糖环羟基保护反应,得到2’,3’,5’-三-O-乙酰基鸟苷(2);2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2-氨基-6-对甲苯磺酰氧基嘌呤(3);3与亚硝酸异戊酯和二乙基二硫醚反应,得到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6-对甲苯磺酰氧基-2-乙硫基嘌呤(4);4经过胺解和脱糖环羟基保护反应得到10个未见报道的6-烷氨基-2-乙硫基嘌呤核苷化合物(5).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进行了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对抗血小板聚集显示一定的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MPE)经肋间动脉灌注化疗的意义及多途径治疗方案.方法 共20例肺癌伴MPE患者,置管引流后,对2例肺不能复张者行胸膜剥脱术和病理检查,其余18例肺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采用脉络宁注射液为主 ,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以下简称妊高征 ) 160例 ,并与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1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目的:了解低位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指征以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近1年产钳助产术3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9例患者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对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术后异常发热的病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术后早期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药。治疗组根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用电量的大幅提升。由于人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量急剧攀升,我国的很多城市都面临了严重的用电问题,形成了突出的电力供需矛盾。这除了表明我国的整体
针对目前学校试卷分数人工试卷检查的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试卷分数智能识别检测系统。通过开发的试卷分数轮廓边缘提取算法,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