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延迟性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和延迟性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升高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的晚期早产儿782例。新生儿生后4~7 d进行第1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生后2~4周或第1次检测异常2周后进行第2次甲状腺功能检测,仍有异常者,定期复查,直至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诊断甲减并开始治疗。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儿的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将患儿分为甲减组(11例)和非甲减组(771例),比较组间围产期特点的差异,并探讨甲减的危险因素;再将患儿分为延迟性TSH升高组(71例)与甲状腺功能始终正常组(450例),比较组间围产期特点的差异,探讨延迟性TSH升高的危险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甲状腺功能变化特点:782例晚期早产儿中,5例患儿第1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第2次检测恢复正常。249例患儿(31.8%)出现高TSH血症,其中4例在后续检测中诊断甲减。71例患儿(9.1%)出现延迟性TSH升高,但后续检测均恢复正常。11例患儿(1.4%)诊断甲减并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其中7例于第1次检测时诊断,3例于第2次检测时诊断,而1例患儿于第3次检测才诊断。(2)甲减的危险因素:与非甲减组相比,甲减组患儿出生体重更低[(2 140.9±455.1)与(2 464.1±474.0) g,t=-2.247,P=0.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每降低1 g,甲减风险升高0.002倍(OR=1.002,95%CI:1.000~1.004,P=0.045)。(3)延迟性TSH升高的危险因素:与甲状腺功能始终正常组相比,延迟性TSH升高组患儿出生体重更低[(2 395.4±420.9)与(2 523.6±462.3) g,t=-2.200,P=0.028],而小于胎龄儿和双胎儿比例更高[15.5%(11/71)与7.1%(32/450),χ2=5.690,P=0.017;29.6%(21/71)与18.7%(84/450),χ2=4.537,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4.366,95%CI:1.649~11.564,P=0.003)和双胎儿(OR=1.943,95%CI:1.048~3.600,P=0.035)是引起延迟性TSH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晚期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形式多样,发生率高。出生体重低的晚期早产儿更易于发生甲减,小于胎龄儿及双胎晚期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延迟性TSH升高,需要格外注意监测及复查。

其他文献
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是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手术后3个月内发生CMV激活、血液CMV峰值较高、CMV病毒血症时间较长、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移植、非亲缘供体移植、单倍体移植、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细胞植活延迟、手术后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患者视力预后与CMVR在视网膜上病变的面积、累及象限的个数及是否累及黄斑、玻璃体CMV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但出现多系统损害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致脓毒症,并发迁徙性肌间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脓毒性肺栓塞及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以希望通过本病例加强内科医师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多系统损害的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8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手术均在中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分别以成人心脏手术出血定义(universal definition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UDPB)4级和血液保护抗纤溶药物随机试验(th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前血压水平对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980例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行CABG的患者资料,其中男706例,女274例,平均(61.9±8.0)岁。依据AKIN标准诊断AKI,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86例)和无急性肾损伤组(non-AKI组,894
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常遇到的且十分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皮肤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皮肤称之为“药物性皮炎”,即“药疹”,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累及生命的重症药疹,但由于临床混合用药的情况导致真实的致敏药物难以明确,致使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无法使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许多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和特定药物导致
肝血管瘤是肝脏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并发症罕见且大多发生在大型血管瘤中,包括肿瘤破裂、瘤内出血、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门静脉高压以及邻近结构受压等。本文报告了一例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合并感染的病例,经对症抗感染治疗、手术、引流等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目的:评估接受急诊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同时合并慢性闭塞病变(CTO)时其近远期预后。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注册研究中接受急诊PCI的11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花生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即使微量的暴露也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绝大多数的花生过敏可持续终身。目前对花生过敏患者的管理是严格的过敏原回避和意外暴露后的及时治疗。口服免疫治疗(oral immunotherapy,OIT)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可诱导发生过敏反应阈值的提高。近年来临床医生开始探索花生OIT来保护花生过敏患者发生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本文将从花生OIT
视网膜缺血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颈动脉阻塞性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慢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建立视网膜缺血动物模型对了解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探索其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视网膜缺血动物模型方法有升高眼压法、结扎血管法、线栓法、光化学法及注射药物法等,深入了解模型建立方法,分析不同模型的适应病症,对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研究的实验设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