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也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就对初中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通过生活实例开展德育工作”、“ 联合家长力量开展德育工作”以及“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德育工作”这三个策略,阐述了初中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实施进行德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学生的初中学习时期内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但是,一些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往往还是停留在形式上,习惯于采用口头讲解和传授的教学手段,这对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帮助。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判断事物正误的的能力和强烈意识,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通过生活实例开展德育工作
  虽然,很多初中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使德育工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故而,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列举一些青少年学生德育高尚的案例或者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实例将德育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德育工作的优势和关键之处,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格和修养素质,同时还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有效促使学生都能够做到德才兼备。
  比如,班主任首先可以為学生播放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根据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有所感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这些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其次,班主任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能够引以为戒。最后,教师将这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阐述,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升华。因此,初中班主任通过生活实例来开展德育工作,这往往更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二、联合家长力量开展德育工作
  虽然,初中班主任在努力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但是只是靠初中班主任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能够由内而外的产生变化是需要家长和初中班主任共同努力完成的。故而,初中班主任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班主任负责学校期间的德育工作而家长负责学生在家中的德育工作,这不但可以将德育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令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从而促使每个学生能够全身心健康的发展。
  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来建立家长德育教育交流群,在群里面分享有关德育方面的文章或者短视频让家长共同学习和交流,使家长能够掌握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正确理念和方式,令家长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同时,班主任和家长也可以互相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在家中的情况,使双方都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能够对学生做出更正确的德育工作。因此,初中班主任联合家长力量来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德育工作。
  三、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德育工作
  虽然,现在初中班主任都在积极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但是都是普遍的采取与传授理论知识相同的教学手段,而德育工作与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德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和解题方法,更多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心智的培养。故而,初中班主任可以在重要的纪念日或者重要节日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这不但可以打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特殊节日的震撼之处,同时还可以令学生的德育观念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比如,班主任首先可以用“雷锋纪念日”来作为主题举办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向学生播放一些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雷锋叔叔。其次,班主任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这些助人为乐的事迹,你们学到了什么?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最后,班主任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雷锋精神,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并学习雷锋精神。因此,初中班主任举办主题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用特殊和重大的纪念日使学生能够受到强大的感染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和努力的学习到重大纪念日背后所代表的强大精神和美好品质。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和交流,使学生由内而外都能受到充足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涵养,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元国.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15):42.
  [2]崔明.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45.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不仅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继续教育。不仅新新课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学生阅读能力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的发挥。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阅读写作结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微课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教育界也对微课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微课对教学的操作性和系统性。对此,本文结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对微课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应用;作用;五年级;学困生;高效复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逐渐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在中职体育中,田径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田径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磨练自身的意志。但是,在当下的中职田径教学中存在着多样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低。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将谈一谈中职田径教学的难点与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田径教;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人们对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在这种背景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改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全体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同时树立对有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借助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谋求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做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导入;合作;分层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到一些有趣的答案。例如:“ 1米= 1000公里”,“一支粉笔长12米”,“四年级总共种植了三分之二的树木”,“一个鸡蛋重100公斤” ...常见的错误,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看到,这些答案与生活的现实并不相符,但是在小学学习了五到六年的学生却得出了这样的结果。我们忍不住叹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接触现实去思考它,而沒有“计数”之类的东西!对于这些错误,我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又是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从当前来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成绩不太理想,学生的成绩整体偏低,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开展有效性教学研究。有效性指的是让学生深刻的领悟数学课堂知识,能够掌握基本的公式概念,能够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容易拉开差距的学科,成绩好的会非常好,成绩差的会
期刊
摘 要: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家国情怀”为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重点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意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培养  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在
期刊
摘 要:动画逼真的产品形态,多角度、全方位的演示,突破了传统的拍摄、文字、绘画等方式,给受众带来新颖的观看感受,适用于科普、广告、产品演示等领域。从学校的教学过程来说,形象生动的动画也是一种改善教学手段、扩充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本着教学为本,应用为主的方针,集中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处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定理定律以动画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的进行分析与阐述;针对学生在校期间遇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文化教育中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教育质量水平提升,需要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同当下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得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文以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教育价值进行阐述,继而对文化传承与理解教育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文化教育  高中学生是发展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课程的考核结果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知识获取程度的检验。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以及成绩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因此,建立适当、合理的考核方法势在必行。本文讨论了现有“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学习习惯、教师可操作性、结果公平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高等院校  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