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环境下,数学课堂该何去何从?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小学大班额教学已然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班额过大,不仅增加教师的管理难度,而且学生的上课纪律、听课效果以及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必要的同步分层教学,把班上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小组,组内学生分层,由高层学生管理底层学生,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老师在教学中分配给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任务,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期达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大班额教学;同步分层学习方式;有效性
  近些年来,许多小学都采用了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取得更多的自信,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种尝试几乎让每个学校都拍手称快,得到家长与学生的一致认可,也确实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些便利。然而小学能达到每个班都是小班吗?小班制教学能真正惠利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吗?事实却并非如此。以我现在所教的一个班为例:一年级的时候,全班人数已达到了57人之多,而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超过45人的班就属于大班,甚至超大班了。产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学校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它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学校刚开始规划的时候,只是一个大型小区的配套设施,容纳的学生量只有这个小区的规模。然而,随着附近的地段不断开发,住户不断增加,许多适龄儿童源源不断进入学校,而学校又没有条件扩班,只好一个班塞进这么多名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群体,作为一线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该何去何从?是想办法积极应对,还是坐以待毙,静观其变呢?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课堂内容能完整地实施,我只能按以前的老套路方式教学,采用“满堂灌”或“一个人说了算”的单边活动进行教学,尽快完成教学内容,中途还要不断组织教学。经过一段时间,我很快就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变得很差,课堂上只有部分学生积极配合老师,举手发言,参与探讨,而有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他们“坐享其成”,老师也根本无法关注到他们,全班作业质量不理想,订正人数较多,老师疲惫不堪,学生们也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整个班级成了优等生难找,中等生还是中等生,后进生得不到进步的态势,这样持续下去,无疑给自己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还有办法改变当前状况吗?出于一名老师的责任,我下决心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既能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老师也能事半功倍。于是我尝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同步分层”的学习方式,以此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一、“同步分层”学习方式的意义。
  同步分层是要求全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课堂内容、学习进度、活动参与中实现基本教学环节的同步推进,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接受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后,在各小组内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老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指导后,由小组长根据目标达成度对本组组员进行个别指导,并做好记录,以期掌握与高层次学生同等的基础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一个老师面对全班学生的管理状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被重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育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能力欠缺,而是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就是要给予学生必须学习的时间、个别指导和学习机会等。“同步分层”学习就是要在同步学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本应由老师“包干”所有学生的学习,现在利用学生中层次较高的学生代替老师完成对低层次学生的指导与评价,一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情感,二来有助于低层次学生改变失败者心态,形成自信心,激发他们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从而不懈努力学习。同时解放了老师的精力,可以专心针对个别层次较低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我相信,随着实验的一步一步进行,学生的发展情况与之前一定会有所区别,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在活动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同步分层”学习方式的实验。
  基于以上想法,在这个大班中,我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研究。
  (一)分析学生情况,做好分层分组。
  学情分析是实施同步分层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性格特点,平时表现与测试成绩才能确定其分组状况,更好地达到同步分层学习目标。首先,哪些学生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乐于合作还是有所抵触,教师要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其次是针对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可通过测验、抽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再次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风格,了解尖子生与学习困难学生,这样在分组时尽量综合搭配。根据班级人数与学生情况,我把每4人分成一组,共14组。(其中一组有5人)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低、中、高。基本由一个高层次学生搭配2个中层和1个低层次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总体把握,学生分层管理,互相帮助,自我提高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高层学生管好和带动其他各层学生,而低层学生就处在老师和高层学生两级管理之下,对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他们也多了一条学习的途径。高层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去管好和带动低层学生,并为小组取得更佳成绩打下基础,也为全班学生成绩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规划。
  分好小组后,我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座位可按前后左右的形式,便于课堂讨论和平时监督检查。高层次学生的管理内容有:
  1.新课预习。
  高层学生检查低层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解答并探讨有关问题,力求上新课前得出共识。
  2.注意上课答题情况。
  低层学生上课答不出或不完整时,高层学生及时举手帮助解答,并一一记录,课后帮他们及时消化。
  3.监督完成作业。   主要是当堂练习与家庭作业,老师会首先检查高层学生作业情况,然后由他们去检查组内其它成员的作业,帮助讲解,也可互相督促。家庭作业会有高层学生提醒组内学生及时订正交老师检查过关,还可以讲解不会的习题。
  4.每周填写记录单并上交。
  我设计了一个记录单,由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要求,想以此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了实际的努力目标。
  注意要求:
  1.记录单由学习小组长负责记录。
  2.每周内每人发言至少3次。
  3.当堂练习、课堂本、家庭作业要打“√”表示完成。
  4.一周后全部合格每人换一面红旗,并上交记录单。
  5.各小组进行评比。
  评比结果在班级开辟的专栏上定期公布。以此展开各组间的竞赛,对有进步的小组给予表扬,并适当加分,可请他们在全班介绍经验,以这种激励方式推动学习竞争气氛,以此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提供课堂学习机会,推进实验过程。
  明确提出要求后,我又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努力创造一些可讨论,可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课例,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感受到学习的和谐、有趣,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延伸。例如:四年级中的一节《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课例中,我特意将“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进行分层指导,老师先批改高层次学生,再由高层学生批改本组其他学生作业,还展示了一本高层学生和中、低层次学生作业。
  学生通过互相学习,迅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也很快融入进来,老师也能放手对极个别低层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了。
  在后来的课堂学习中,老师的尝试由刚开始的一点点到逐步放手,当然这种尝试还是只限于课内的当堂练习,比如做一做和书上完成的一些即时练习。而课堂本和家庭作业还是由老师来批阅,只是高层学生督促错误学生进行订正及时上交,并且对不懂的学生进行讲解,如果无法讲解,可申请由老师来对他们一起讲解、指导。
  三、实验初步结果的有效性。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验,我的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得更轻松,能抽出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了。例如学生填写的记录单,就记录了他们的学习过程:
  我还将本班学生的自身发展进行了一个对比。无论是低层还是高层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远比没有实施同步分层时高,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气氛很活跃,班上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与其它班级相比,(全年级6个班)我们在同年级中已经由倒数第1名取得顺数第2名的好成绩。不仅在学业上,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高层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中低层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得到提高。他们有了乐于助人,相互合作的学习精神,每个学生的人格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下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虽然这种实验研究确实有其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也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我觉得还是存在着不足的。因为实施的时间较短,实施范围较小,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而这个学习方式是否对学生学习占了主导作用,它的科学性、严谨性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是否值得推广还要看接下来的研究。
  我想接下来的研究中能否考虑在这14个小组中成立一个中心小组,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形成更为科学的阶梯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互助也不仅仅限于组内,而要让组与组之间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最终我想实现由学生“主动发展”上升到“生命自觉”,要让追求“生命自觉”成为教育的姿态和生命的状态,让每一名学生知道做尽可能优秀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陈自卫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9
  【2】胡兴宏 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J】上海教育科研 1997.4
其他文献
【摘要】爱玩是每个儿童都具备的天性,通过儿童爱玩的天性与教学相互结合就形成了游戏化教学模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措施。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到教学互动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活力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模式;运用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能够释放儿童的天性。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教师与家
期刊
【摘要】一般来讲,高中英语考试试题分为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英文作文等几部分。听力和阅读是拉分的关键;作文和单项选择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保分题;而完形填空一直是教师讲课和学生笔试中的重难点,接下来,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简要一下英语应试答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英语;应试;技巧  一、纵览试题  在我们进行答题之前,一定要纵览试题,大体上知道试题的难易度以及题量的大
期刊
【摘要】教育,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教育本身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特别是义务教育中的初中时期,已经成为普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关键转折期。所以这段时期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由于沿用以外教学的灌输教学过多,导致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教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效率难以达到,很难获得较大的提高。而研究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自由的表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终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愿力,是一个永恒探讨的课题。音乐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开拓进取的契机,给学生们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向学生们展开了一幅音乐普及的画卷。本文结合个人十几年的键盘专项课的教学,总结出几点感悟与同仁们分享。  【关键词】音乐专项课;键盘教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
【摘要】《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投影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小学数学  随着科技地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
期刊
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深刻地影响、引导数学教学实践的改变。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高三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最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达到这一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考试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考后的查缺补漏比考试更重要,考试能让老师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检测复习效果,若仅发现问题让问题不了了之,发现了又有什么用呢?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情景;查缺补漏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复习的效
期刊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的视角下讨论了语言的复杂性,从语篇衔接及语法隐喻两方面分析语言结构的复杂性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分析理解语言结构,提高自身语言能力。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复杂性;语篇衔接  一、引言  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语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复杂性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表征之一,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研究领域。语言复杂性不仅仅包括复杂的语言结构,同时也包括因为语境和语言文化
期刊
概率论,是一门最具应用性的基础数学。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那么怎样把概率论教学生活化呢?本文将做一些肤浅的分析。  1 数学与生活的辩证关系  1.1 在概率论课堂教学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概率,概率离不开现实生活,二者如影相随。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图表、数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去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合理的决策。某些经济效益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去计算预测,比如:买彩票,抽奖等活
期刊
【摘要】实验探究互动启发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之一,也是化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本文中笔者通过金属与酸和水反应的教学设计,介绍实验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实验探究;互动;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安排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且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要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