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大力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是怎样呢?又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呢?
  首先,传统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偏重于教育中等卫生职业专业知识。传统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中等卫生职业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6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医疗卫生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其次,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发药、怎样打针、怎样检测,但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帮助医生解决日益复杂的医患沟通、人本期望等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第三,传统的卫生中职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急救护理》与《外科学护理》也存在类似问题。
  第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例如会有这种情况:护理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护理,护理的作用,到医院去到底要做些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疑问。
  第五,传统的护理教育实践环节存在大量问题。目前在我国,医院临床护理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护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大。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跳出理论教学的误区,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专业学习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来选择与专业技术、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避免不必要的空洞理论的传授,基于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
  针对目前我校护理、康复技术、生物制品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着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即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专业定位,明确并制定岗位能力及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从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根据医疗卫生技术具体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分解及课程设置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将培养目标设定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方向上。通过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我们真正明确了中职层次卫生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及必须学习的课程。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设置了专业岗位能力知识模块;针对提升学生的专业及人文素质,设置了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和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模块;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岗位能力提升模块、基础技能知识拓展模块和专业能力提升模块,通过各模块的设置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实现岗位“够用”的目标。
  二、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
  针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老化的特点,根据卫生行业的常见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完全的模块化教学。按照常见的卫生职业岗位进行了模块化课程设计,包括往来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各项技能模块、岗位技术提升模块、 执业证书模块。这种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教学,使学生就业后无论从事什么级别医院的岗位都能快速达到岗位要求,真正实现与就业零距离。
  三、以真实临床岗位技能为驱动,加强校院合作,打破原有授课模式
  传统的卫生职教及校内实训不能给学生真实的岗位体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加强校院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医院紧密合作,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利用校院合作的优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零距离地按岗位技能标准,与病人沟通、实施各种技能的操作和参与初步的临床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锻炼师资队伍,并为社会提供相关培训。
  四、双证融通,毕业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培养相结合
  与大部分行业不同,医疗卫生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即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开设各专项模块的基础上,开设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执业资格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双证融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同时为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毕业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执业证书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卫生职教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要求。只有打破落后的陈旧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岗位能力,推行模块化教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针对性,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从而使学生毕业时就已经具备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执业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这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学校)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作用日渐突出,因此应对农业产业化、农业效益有更全面的认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围绕“感知增生”这一主题,每一位参展艺术家透过作品呈现了他们对于持续中的“媒体变革”的洞察与思考,以及这一深刻变革下可能发生的人体机能感知部分发生重构的想象与表现。
<正>~~
期刊
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理论模式的大致分析,避开传统归类,尝试从消极性书法理论与积极性书法理论两种维度来对书法理论模式进行重新划分。并探讨了“多元化”在书法理论中的语境含
1995-1998年期间,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多种植物的根际土壤里发现三形茎线虫(Ditylenchus triformis Hirschmann &Sasser,1955),其成虫有三种形态;雌虫,
在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选用抗旱性较弱的丹玉13号和抗旱性较强的掖单13号玉米品种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叶片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和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
选择健康的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89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饲养6周.第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7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80,100,120mg@kg-1硼(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