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者下颌骨缺损8例,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进行缺损修复,根据缺损大小用线锯切取长为7~ 15cm的腓骨块、塑形,先固定骨块,再吻合血管.观察修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8例移植骨瓣成活良好,术后未见明显血肿、积液等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年,面部外形、健侧咬合情况良好,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供区愈合良好,行走正常,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情况. 结论 应用游离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在恢复患者面部外观及口腔重要生理功能方面都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大学实现自身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拓展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
本文首先比较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以下简称"两法合并")前后,内、外资银行税收政策的不同及由此导致的税负上的苦乐不均,之后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两法合并"将对内资银
以3-氰基-5-乙酰基-6-甲基吡啶-2-酮(1a~1b)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18种未见报道的含有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嗪或1,3,4-噁二唑啉的两类新型吡啶酮类化合物4a~4h,7a~7j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Н.Я.Данилевский)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的文化思想家,他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为比较文明论的形成和文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并
目的:了解贵州省苗族、布依族、白族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现状。方法:采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对贵州苗族、布依族、白族公众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资料进行分析和对策思考。结果:
检测不同临床阶段Graves病(G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发现GD未治疗组及复发组高于GD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前2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建立偏瘫康复液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Diamon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
张量积Bézier曲面被成功地应用于商业CAD系统中,然而实际工程中的某些外形却无法依靠张量积形式实现.因此在CAGD中,三角Bézier曲面成为外部形状设计的主要工具之一.为了更加灵活地控制三角曲面的形状,构造了一组带形状参数的三次多项式基函数,它们是三角域上三次Bernstein基的扩展.利用该组基函数定义了三角域上带形状参数的多项式曲面.基函数和曲面分别具有Bernstein基和Bézier
目的 研究抗-HBe单项阳性患者中隐匿性HBV的感染情况及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中抗HBe单项强阳性[吸光度(A)值≤0.1]的新鲜血清标本61份,采用实时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控制后,糖尿病并发症仍然持续发展的现象提示了以前暴露于高血糖导致的“代谢记忆”.近来的研究提示“代谢记忆”可能归因于靶细胞的表观遗传改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