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父母的愤怒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理性认知
  中圖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53-04
  【活动背景】
  “望子成龙”虽自古皆然,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当今的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为迫切。这样的心理驱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过高。高期待诱发高焦虑。当下家长吼叫怒骂孩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备受关注。哈佛医学院研究表明,长期遭受父母吼叫的孩子大脑用于学习和记忆的区域会发生萎缩,让孩子智力受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其学业表现。父母长期的吼叫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易暴易怒等负面情绪,出现或胆小自卑,或任性叛逆的性格,严重者甚至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对469名六年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71.43%的学生家长经常会对孩子发怒。家长生气时采取的惩罚方式中,除部分采取体罚、冷战、责罚等方式之外,有66.47%的家长会采取责骂、呵斥的方式,34.97%的家长会采取贬损嘲讽的惩罚方式。对于父母的愤怒,54.58%的学生能理解父母为了他们自己好,但还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愤怒感到害怕、埋怨,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469名学生中,47.33%的学生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好好表现,从而达到父母的期望;24.10%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愤怒让他对自己感到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15.14%的学生表示已经对父母的愤怒麻木,不为所动;9.17%的学生会更想顶撞父母,就是不按他们说的做。可见,父母的愤怒对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除了要对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愤怒,帮助学生分析父母愤怒产生的原因,正确看待自己、父母双方的行为影响,学会换位思考,采取适切的行为积极应对父母的愤怒,增进亲子和谐,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题解】
  “漫”“话”父母的愤怒,同时取“漫画”和“慢话”及“慢化”之意。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愤怒现象的普遍存在,释放情绪。
  2.知道父母愤怒产生的原因,理解父母愤怒背后隐藏的关心与期待。
  3.学会换位思考,采取适切的行为积极应对父母的愤怒。
  【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漫画素材学习单、录音“给孩子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自由联想,导入主题
  教师引言:今天在上课开始之前,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图1),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看到这张图时头脑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学生分享。
  分享后,教师小结:在大家的分享中,我们看到这张图引发了同学们非常丰富的联想。其中有不少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己在看这张图片时想到了父母愤怒时对他们大吼大叫的样子,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父母的愤怒吧。(出示主题)
  本环节反思:本环节通过学生对绘本图片的自由联想,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导入主题。绘本图片的呈现与讨论也为后面的“漫画”环节做铺垫。在本环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学生的分享报以宽容、接纳、不评价的态度,创设轻松、愉快、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放心地敞开心扉,畅快表达。
  二、团体转换阶段:现象调查,引发共鸣
  教师引言:(呈现全国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起作业”平台曾经对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一项“家长吼叫孩子”现象的调查,发现全国的父母“十有八九”会吼叫怒骂孩子。请问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发过火,有没有吼叫怒骂过你?有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
  教师小结: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爸妈!”看来对今天我们这个话题,大家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语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漫”“话”父母的愤怒吧。
  本环节反思:本环节通过对全国调查结果的解读,让学生看到父母愤怒现象的普遍性。通过现场举手调查更直观地呈现班级同伴的父母愤怒情况,引发学生共鸣,降低焦虑,舒缓情绪。
  三、团体工作阶段:主题活动,“漫”画“化”心
  活动一:“漫画”父母的愤怒
  教师引言: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张学习单(图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完成“当我 时”的漫画创作,将父母愤怒时你与父母之间的对话以对话框的方式写下来。要求内容贴近你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感受,用语简洁,字迹清晰。
  学生漫画创作。(5分钟)
  活动二:“慢话”父母的愤怒
  教师引言:创作时间到!接下来,请同学们上来分享自己的漫画创作,要求分享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你与父母的互动情景表演出来,将你们之间互动的语言、动作及情绪表现等情况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出来。
  学生角色扮演。
  层层讨论,慢话父母的愤怒:
  1.面对父母的愤怒,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父母的愤怒,你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3.你父母看到你的行为反应,他们又是怎样回应的?
  4.你认为父母当时为什么会愤怒?
  愤怒冰山理论。
  教师引言:(呈现愤怒冰山理论)通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与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在父母愤怒情绪的背后还隐藏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比如:我们解释时,他们会因认为我们在顶嘴而愤怒,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让父母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希望我们学会做人;我们犯错时,父母翻旧账愤怒,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担心,期待我们有所成长,等等。
  活动三:“慢化”父母的愤怒
  教师引言:通过讨论我们会发现原来在父母愤怒情绪的背后隐藏着对我们深深的爱与期待。而且父母愤怒时,我们的回应也会对父母的情绪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意识到了这一点以后,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探讨一下我们该如何面对父母的愤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可以避免激怒父母,父母愤怒时我们如何做可以增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呢?   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感谢同学们的智慧分享,今天我们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分享了很多有效应对父母愤怒的方法和策略。刚刚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方法对某些同学来说很有用,但另外一些同学却说效果并不佳。老师觉得,今天大家分享的这些方法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开拓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但请同学们注意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我们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家庭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父母也是各有差异,面对父母的愤怒,我们应该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环节反思:本环节包含“漫画”“慢话”“慢化”三个主题活动,设计意图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跳出事件本身,看到亲子双方的互动状态对彼此情绪的影响;通过层层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愤怒背后隐藏的关心与期待;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面对父母愤怒时,能采取更积极、理性、适切的应对策略,避免亲子冲突。
  四、团体结束阶段:一封家书,巩固升华
  教师引言:今天大家都聊得很“嗨”,同学们分享了很多自己关于父母愤怒的想法和观点。那么我们的父母,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家长的心声。
  播放录音:“给孩子的一封信”,详见附录。
  教师结束:今天这节课我们聊了这么多,大家都聊得很开心。我们听到了同学们的心声,也听到了我们父母的心声,大家一起探讨智慧分享了很多有效应对父母愤怒的方法和策略。亲子相处是一门需要讲究艺术的学问。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儿女就是一场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给大家开了一个头,漫漫修行路,且行且珍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在亲子相处中,能够好好想想我们怎样做才能够既保护好自己,又照顾好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家人。衷心祝福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让彼此舒心的、和谐的亲子关系。
  本环节反思: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让学生探讨完应对策略之后,通过“给孩子的一封信”让学生走进父母的世界,倾听父母的心声,与父母建立联结,引导学生不是单纯从行为上去应对父母的愤怒,而是从情感上理解父母,推动学生树立自发主动、积极探索改善亲子沟通方式的意识,为今后的亲子互动做好情感的铺垫。
  【活动反思】
  本课以父母的愤怒为切入口,用漫画创作形式呈现亲子沟通中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一封家书等方式引导学生跳出事件本身,看到亲子双方的互动状态对彼此情绪的影响;通过层层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愤怒情绪背后隐藏的关心与期待;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采取更积极、理性的应对策略,避免亲子冲突,增进亲子和谐。教学中,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漫画”—“慢话”—“慢化”的螺旋渐进式互动中热情参与、大胆讨论,逐步实现了对父母愤怒情绪从感性—知性—理性的认知发展。
  【板书设计】
  【专家点评】
  这节课的主题聚焦了家长教育高度内卷后普遍出现的一种情绪—陪读愤怒现象,是情绪辅导和亲子辅导交叉的主题,以该点进行切入,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漫画作品呈现等多种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和反思父母愤怒背后的深层原因。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采取适切的行为积极应对父母的愤怒,促进亲子和谐。让本堂课有调研实证、有学理支持、有情感卷入、有互动反思,不失为一节优秀的心理课例。本节课代表上海市闵行区参加上海市第八届心理活动课大赛,获得初中组一等奖。
  点评专家:陈滢,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附录
  给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懦弱的妈妈不敢在你面前跟你说对不起,就为了那可笑的尊严。
  今天妈妈又忍不住对你发脾气,还大声呵斥你。看着你委屈而又倔强的眼神,听着你对我的声声控诉,我陷入了沉思……是的,你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了,是妈妈的成长跟不上你成长的步伐,所以才会采取这种不恰当的方式来做所谓的教育。
  孩子,你知道吗?在你出生的那一刻,看到你的第一眼时,妈妈觉着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并且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妈妈,让你成为最幸福最快乐的孩子。可是看到你今天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妈妈的害怕,甚至厌恶,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这么令你讨厌。
  我也在不停地回想,一直以来竭尽全力想让你快乐的我,为什么会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许是妈妈自己在生活和现实中摸爬滚打历经坎坷,实在不忍心让你再走弯路;也许是妈妈听到了太多孩子因為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长大后后悔不已的故事,不希望你在将来的某一天责备自己……
  常常希望尽可能给你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却时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把事情弄糟糕。
  妈妈经常会做一些做后又马上后悔的事情,说一些出口又恨不得马上收回去的话。尽管这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源自这样那样的借口,或者说源自对你的期待与爱护。
  请你理解我,原谅我,就像我依旧深深爱着从小到大犯了无数错的你一样。妈妈是第一次当妈妈,也和你一样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以后妈妈会学着做一个耐心的妈妈,包容的妈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给你做一个好榜样。也希望你能提醒妈妈、帮助妈妈,我们相互监督,一起成长!
  永远爱你的妈妈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其他文献
郭沫若一生的文学创作与20世纪中国历史紧密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创作风貌,形成了文学创作与时代政治的复杂互动。当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与时代政治较好融合到一起时,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如20年代的《女神》和40年代的抗战历史剧;当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空洞图解时代时,其创作的作品大多成为失败之作,如解放后的《百花齐放》。郭沫若文学创作与时代政治的结缘,折射了20世纪中国文学政治化的创作特征,需要重新进行探究与反思。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近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虽然采取了一定的对策,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在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层面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
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施坦全面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理论,进而否定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考茨基对“和平过渡论”既批评又调和,主张通过“议会道路”进行“渐进的彻底的社会变革”;列宁全面深入地批判了改良主义,论证了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时期应抓住革命时机,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宁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争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历了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和全面建成小康四个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定目标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抓住重点又注重高质量发展、实施正确方略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是我们取得胜利兑现承诺的宝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紧紧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的成就。
在知、情、意三种意识行为之间存在着至少三种奠基关系。所有意识行为都是意向行为,可分为客体化(直观、表象)和非客体化行为(情感、意欲)。由于非客体化行为无法构造客体,因此须以客体化行为及其构造的客体为前提或基础,在此意义上非客体化行为奠基于客体化行为之中。意识流有其最初的起源和逐步展开的流程。最初的起源是非意向的意欲,而后是非意向的情感,最后是意向的表象与思维。发生在后的意识活动须奠基于发生在前的意识活动之中。除了上面两种结构的与发生的奠基关系,在东方的佛教唯识学传统中还可以发现在知、情、意的意识行为之间存
郭沫若在新诗创作初期提出了“内在律”的诗学方案,对新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造社成立百年之际,既要看到其不断解放诗歌自由内质、唤醒诗歌内在活力等进步性,又要发现其容易松散漫乱、“伪内在”等不良趋向,从而扬弃内在律。故需要重视“内在律”带给我们对于诗歌内在性和自由性的思考,从而促进诗体建设和诗歌健康发育。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高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满足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把创新思维作为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基本指向若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渠道,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缺乏一定的活力,也使语文教育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
中国文学翻译家山口慎一在翻译作品的同时还积极写文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文章的数量在同时代日本人中是最多的。他的评论活动与翻译活动同样,深受创造社、太阳社作家的影响。在与中国作家的交往中近距离感受中国现代文学、卷入中国左翼文学的内部之争,在文章中站队创造社、太阳社成为其评论活动的最大的特点。他的翻译、评论活动不仅为中国左翼文学在日本打开了一扇窗口,也为重新认识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
恩格斯晚年公开赞同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进行和平斗争的策略,被西方部分左派学者理解为恩格斯转向改良主义的标志。这种观点割裂了暴力革命与和平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造成了对于恩格斯晚年革命观的错误看法。重新探讨恩格斯的革命观及其现实意义,从辩证把握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辩证把握革命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环节、辩证把握唯一真正的历史权利三个方面,否定恩格斯与第二国际改良主义政治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应对“新冷战”时,应正确理解恩格斯的革命斗争方法阐述,正确处理好对话和对抗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合作;教学设计;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47-03  【活动理念】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从短期来看,团结合作对于学生处理良好人际关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从长远来看,团结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学生对合作并不陌生,但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