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活来七里槐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
  这老槐经历的最后一难是“文革”之乱。“文革”中最响的口号是“打倒刘、邓”,这两人又都与老槐有缘。
  1938年11月当这株唐槐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身心交瘁,孤守驿道时,眼前突然一亮,路上从西向东走过一个瘦高个的人,还有几个随从,都穿着过去从未见过的八路军的衣服。这人就是刘少奇,他从延安过来,要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中共和八路军在河南的工作。他从树下走过,踏着这条千年古道,一直走进渑池八路军兵站,在这里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的干部会。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里写成了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办了两期特训班,进行讲授。当年这一带属卫立煌管的一战区,作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常来往于途,与卫共商抗日大事。《彭德怀自述》里说:“从西安乘车到洛阳,见了卫立煌,拜访了一些民主人士”,说的正是这一段路。那时正是国共合作,大家同仇敌忾打鬼子,老槐树也心有所慰,精神了许多。后来盼到了新中国成立,没有想到刘少奇当了国家主席,它十分惊喜。但是好景不长,“文革”风云一起,刘少奇就被打倒,批斗,百般受辱,永远开除党籍,最后又送回河南囚禁而死。1995年老槐又见证了王光美重访此地,含着泪在一方红布上写下了刘少奇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它虽然没有见过邓小平,但“文革”中批邓的鼓噪声震耳欲聋,在它浑身大大小小的树洞里嗡嗡回响,让它心烦意乱。1975年,曙光一现,邓小平复出,大抓整顿,全国气象为之一振。但不到一年又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再次被打倒。用文艺武器来搞政治本是江青的拿手好戏,“四人帮”决定拍一部批邓电影名《反击》,外景地就选在这棵老槐树下。那天,老槐见一群红男绿女,扛着些长枪短炮类的家什,拿着些奇奇怪怪的道具,明明是城里的娇娃嫩女,却扮作些有皱纹的老农、举锤的工人、扛枪的战士,粉墨登场。他们围在树下,一畦声地高喊批邓。村民还有过路人都围在树下看热闹。突然,咔嚓一声一根大腿粗的老枝,从空断裂,扒在树上看热闹的一个外地人,随之落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村民赶紧卸下一块门板,招呼人飞快地抬往附近医院。眼看要出人命,拍摄也就草草收场。不久“四人帮”垮台,这电影当然也再没有放映。这是那天下午现场采访时,几个老人比划着,给我讲的他们亲历的老槐树发怒的故事。据村民回忆,十年“文革”,老槐总是打不起精神,奄奄一息。自从这次树乎一何怒,“文革”就很快结束,老树又焕发了生机,如一只烈火中再生的凤凰。这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讲到的那郁郁葱葱的样子。三门峡,因黄河水流湍急,峡口水中有中流砥柱而闻名,而这棵七里古老槐真不愧为我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中流砥柱。
  这树下可考的名人,除前面说到的杜甫、白居易、刘少奇、彭德怀外,还有罗章龙、冯玉祥、鲁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观音堂是豫西重镇。陇海铁路只修到此为止,再往西无论人货运输,都是要改走公路或黄河水路。人与物的中转集散倒成就了这里的繁华。1921年11月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李大钊曾派罗章龙来这里组织领导。1924年7月鲁迅到西安讲学,在观音堂下车,改乘船走黄河水道,一周后才到达西安。1927年冯玉祥治豫,发誓要扫荡黑暗,7月曾亲临树下讲演。现在树下还存有他讲演内容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五条:“我们是一定要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打倒:我们是要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要为人民除水害,兴水利,修道路:我们要教育人民,使人民能读书,能写字:我们要训练为人民利益的军队。”
  六
  胜利使人骄傲,苦难让人清醒。无论是对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苦难永是一剂良药。一个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是不成熟的民族:一个经历过苦难而又不知道保存这份记忆的民族是短视的民族:只有经历了苦难而又能时时不忘,以史为镜,知耻而勇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
  由于地理气候的关系和人为的原因,历史上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原地区一向多灾。水、旱、蝗、汤(汤恩伯)、兵、疫、匪,七灾俱全。人和树都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一次次地克服苦难,死中求生,化险为夷。可惜,人的记忆常常是选择性的,在英雄与苦难、经验与教训、胜利与牺牲、光荣与屈辱之间,常记住了前者而忘记了后者,甚而是有意地回避。幸亏在这个国土上还有古树与我们同在,树不欺人亦不自欺。它与我们扎根在同一片土地上,同呼吸共命运。天灾,灾树亦灾人:人祸,祸人也祸树。树木在默默地记录着一切,而且远比人的记忆悠长。它有自己的语言,用宽窄不同的年轮、扭曲变化的形体、或枯或润的肤色、高高低低的肿块、深深浅浅的树洞来表达它的喜悦与愤怒,录下了它所经历过的自然和人文的变迁。当我们心浮气躁时,踌躇满志时,或者将要受临大任之际,请找一棵起伏不平、虬劲桀骜、伤痕累累的古树来读一读吧。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树为镜可还原本然,面对它沉思默想一会儿,你会顿然脚踏实地,心静如水。
  那天采访完后正是日暮时分,夕阳压山,红霞满天,风停云住,宿鸟归林。我终于能静下心来,以手抚树,一点一点地来研读一下这棵老槐。它五围之长,数丈之高的树干表面,展开后就是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中国传统文人的画多表现闲适题材,留下的著名长卷如写山水之美的《富春山居图》,写市井繁华的《清明上河图》,写人物飘逸的《十八神仙卷》,还有写这个古槐所在地古代贵族生活的《虢国夫人春游图》等,无不如此。而写现实生活中苦难的几乎没有,只有近现代蒋兆和的一幅《流民图》。人工不逮天工补,现在好了,我们有了这幅上迄唐代下到“文革”的《老槐说难图》。这是一幅老辣的焦墨山水人物画,那凝重枯涩的线条欲断还连,欲哭无泪;这是一幅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那立体图形的拼接,似像非像,似有似无,诉说着被撕裂、被蹂躏后的悲’惨和痛苦;这又是一幅发愤图,树身上的疙瘩如拳如脚,如枪如戟,我耳边又响起在这树下殉国的李家钰将军的誓言:“男儿持剑出乡关,不灭倭寇誓不还。”这里面有历史,安史之乱、民国之乱、“文革”之乱等一个不少:有故事,战争、冤狱、天灾,应有尽有。这画中有人物,唐朝以胖为美,你看大团的线条组合与立体肿块的堆砌中,有雍容富态的杨贵妃,有风流倜傥的唐明皇,还有那个特别肥大的安禄山(传安禄山体壮如山,肚肥如鼓,刺客连刺三刀,未破其肚)。画中还有瘦弱多病的杜甫,才思奔涌的李华,忧国忧民的白居易,直到鲁迅、冯玉祥、刘少奇、彭德怀。在这个世界上,树和人是相通的,树中有人,人中有树。要不,毛泽东怎么在病危之际仍然要人给他读《枯树赋》呢?当读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他不由泪流满面。
  往事越千年,满树疙瘩记苦难。树因水土气候的关系而生疙瘩,这很自然。但是因人文社会的变化而郁结于心,鼓为疙瘩,这有没有根据?陪我去采访的报社孟总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当年他们村里有一棵大杨树,浑身长满了疙瘩。疙瘩何来?都是从人身上来的。那些年缺医少药,村民得了病就请本村一个半医半巫的老人来治。治法也很简单,河边揪一把草药,熬了喝下,老者守在身边口中念念有词,同时伸手在病人身上一抓,向大杨树的方向甩去。病人就“涊然汗出,霍然病已”。那大杨树就代人受病去了。年长日久,杨树就长满了一身的疙瘩。又过了些年,村里搞基建,将这树伐掉,各家分了几块木板。孟家人多,正愁无床,就拿来做了铺板。结果凡睡上的人都身上起疙瘩。孟总浑身最多时起过42个。最后只好将这铺板移作别用,人身上的疙瘩也就慢慢消失。信不信由你,但确有其事。
  树木有灵。村边一棵杨树能为全村人担灾,这千年古驿道旁的一棵老槐当然也要为我中华民族分担苦难。 (续完)
其他文献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总号令、进行的总动员。在这个向终点冲刺的历史时刻,湖南既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又有短板瓶颈的制约;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对此,全省上下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发展形势   “十二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
期刊
总理个人的基本色调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但绝不缺少严厉。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身边普通工作人员,没有谁不曾感受到这种严厉。   一般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算是周恩来很厉害的话了。但在“文革”中,周恩来还说过不少硬话。成都破“四旧”,有人欲捣毁武侯祠,周恩来说,“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武侯祠遂完好无损。造反派欲冲击会场揪斗陈毅,周恩来说,除非你们从我身上踏过去!陈毅遂安全脱身。   难
期刊
毛泽东对工作方法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发表过不少重要指示和著名论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其中一篇。这篇文献是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当时,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革命正处于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即将由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也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党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迫切需要改进工作方
期刊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图说长征(一)
期刊
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号巨轮涉过险滩、渡过激流标注前行航向。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坚持绿色发展,才能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坚持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坚持共享发展,才能避免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
期刊
1934年8月至1935年12月,党中央决策指挥工农红军长征,三次在湖南境内谱写了战略转移的雄壮战歌,激越入云动三湘:  一支壮歌是六军团先遣西征之歌:  一支壮歌是中央红军血战转兵之歌;  一支壮歌是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之歌。  工农红军三路雄师长征先后经过湖南(今)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广大地区,宣传了革命思想,撒播了红色火种,谱写了英雄史诗,增进了军民情谊,体现了长征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
期刊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简称“中央文献”)打电话,问我韶山土地改革时,给毛泽东家庭划阶级成分的情况,说是有人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回了信,有无此信,若有则请传真过去,他们正在为《毛泽东年谱》定稿,急需收入。我既不知悉此情,也无此信,便邀韶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苏小波(韶山籍土改干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简称“纪念馆”)原副馆长刘胜生、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简称“管理局”)宣传处副处长谭意
期刊
从十七八岁一直到四十岁前,我是个登山爱好者,自诩为“登山迷”。登山迷有个尽人皆知的信条:“迷路时就向上走!”即使有多年登山经验的登山迷也有迷路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季,有时前方几乎看不到路。这时,我们登山中只能凭借手中的地图和偶尔发现的系在树枝上的布条。可有些很少人攀登的山上,连布条标记也没有。登山最怕迷路。迷路时怎么办?只有朝着上方继续攀登,在山峰与山峰相连的山脊线上,一定会找到路。此时,如果往下退
期刊
万里长征中,红军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一代革命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湖南长征三老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老当益壮,引人注目。  林伯渠长征时年近半百,担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财政部部长。  徐特立长征时58岁,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部长。  谢觉哉长征时年过半百,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秘书长。  成仿吾,长征的时候38岁,是当时红军中唯一的大学教授。  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和董
期刊
马克思箴言  诗人从恋人身上编织语言与思想认识冥想的对象虚构感情的实体  作家绝对不会将自己的著作当成一种手段。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无论是对作家本身来说,还是对其他的人来说,著作绝对不是一种手段。因此,在必要的时刻,作家可以为了著作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确实,职业写手为了生活,同时为了写作,必须要去挣钱。但是却不可以为了挣钱而生活,为了挣钱而写作。贝兰格唱道:  “我为作歌而生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