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修正、经验转化与持续性写作——论新世纪诗歌的精神转型和美学流变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性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诗人自我诉求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百年的新诗发展历程中,现代性美学因意识形态等原因屡遭切断,而中间断续的传承和发扬,给诗人的持续性写作带来了挑战。新世纪以来的诗人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他们在不断突围中寻找持续性写作的通道,不断地在诗歌技艺、美学、思想上进行自我修正,作日常书写的经验转化,让自己的写作尽可能地趋于智性、深度与阶段性的冒险中,这或许就是持续性写作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新民晚报·晚会》副刊空间中刊载的文艺作品呈现出新旧杂糅的面貌:它一方面延续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亘古流传的、具有超越性审美形态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另一方面,充满
摘要:本文梳理城市公共空间、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空间感和福柯建构的异托邦之间的理论联结,论述当立足于身体的当代剧场实践和表演空间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时,会拓展出超越“封闭想象”的公共空间和“开放想象”的公共空间的新空间感。此种由剧场实践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而创造出的新空间感,本文称为“表演异托邦”。异托邦具有表演性特质,与表演艺术的表演性美学特质相通,“表演异托邦”的发生意味着城市公共空间的打开和拓展,或可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和地理学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从演绎分析向实验实证过渡的美学与从描述自然地理现象向注重人文研究和区域研究转向的地理学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直觉活动与逻辑活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源自主体本原的辩证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的辩证统一。包括三种主要类型:无意识的感
<正> 1 《外国文学评论》约我写一篇谈《我与外国文学》的文章。不知从何下笔,踌躇间,突然想起老子的一句话:
期刊
<正> 《斑鸠菊》篇幅不大,只十几万字,近似一部中篇小说。作者威廉·肯尼迪(William Kennedy,1928— )今年58岁,爱尔兰裔,过去虽出版过三部小说,但并不受人注意,在美国文坛受尽冷遇。他曾自称是文坛上的一个“流浪汉”,《斑鸠菊》写成后甚至无法出版,先后被退稿13次,最后因诺贝尔文学奖
笔者于2001年4月~2004年2月间,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大众音乐文化是面向大众,传播于大众,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在新时期社会转型背景下,认真分析我国古代历史大众音乐文化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探究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发展趋势,对促
目的:观察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颞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5例正常人和1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顶中线(MS5)、额中线(MS1)、双侧额旁1线(MS2)的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