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哲学视域中的认知非渗透研究

来源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非渗透性概念提出以来,认知与知觉之间的渗透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基于实验哲学视角,尝试在认识论层面发展非渗透研究,认为非渗透性不止可作为知觉、经验的划分标准,还可作为表征路径的划分标准,并在确证认知的可渗透和非渗透共存的前提下,依据变化盲视、表象加工的实验数据,论证了认知与知觉之间的表征路径存在多源分布式加工的可能,为知觉与认知之间的"着陆问题"提供新的解释。
其他文献
<正>一、教育背景国家层面: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少先队员更需要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学习党的历史,在百年历史中吸收营养,从小立大志,长大成大志。学校层面:近期,学校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校园里歌颂伟大的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红色氛围浓厚,这为增强少先队员们的爱党爱国情感提供了阵地保障。学生层面:党史故事是学生鲜活的教科书,是学生的营养剂,
期刊
报纸
期刊
文章旨在分析英语高考书面表达试题的命题质量,通过对2017—2022年全国卷书面表达在话题、体裁、任务、功能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从语言测试的内容效度和试题编写规范等视角找出书面表达的命题规律,以期对高中英语教学及该题型的命题和备考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本文以2011—2020年高考英语中的157道书面表达试题为研究对象,从试题内容、馈入信息和试题情景设计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题的体裁考查形式丰富,题材覆盖范围广泛;信息提供形式多样,提示信息量较为充足;试题情景设计的真实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原则应用较为规范。然而,部分试题也存在体裁局限于应用文、信息提供形式单一、交互性较弱等问题。基于此,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在命制中应保持体裁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人口不断集聚,高密度逐渐成为大城市的主要特征,伴随而来的城市健康问题也被日益关注。虽然高密度城市中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断加剧,但紧凑的城市格局以及发达的公共交通也能够减少能源的利用和提高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两方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因此,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设计调配建成环境要素,在提高居民生活健康水平的同时减少密度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