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黄土高原引入2种豆科植物对退化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来源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一条持续有效改善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耕地土壤质量的途径.[方法]以兰州大学黄土高原长期定位试验站为依托,对退化耕地进行了3种处理:①自然恢复;②种植两年生草木樨;③种植紫花苜蓿.[结果]自然恢复有利于改善土壤深层水分但不利于地上植物生物量的提高,而紫花苜蓿虽然地上生物量在3种处理中最高但其0~5 m的土壤含水量最低.此外,相比草木樨处理,自然恢复和种植紫花苜蓿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所有处理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和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水分是半干旱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结论]研究表明退化耕地直接转化为自然恢复有利于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水分的改善,同时磷肥的加入是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保证.该研究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的质量恢复提供重要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湿热岩溶山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十分独特的地域单元.自然资源独特多样,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人地关系紧张.基于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本研究
安全评价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是企业所需要的。随着对安全评价认识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客观、科学地
[目的]为松嫩平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和地下水中氟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
期刊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最初,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安全评价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引进安全评价方法为主,自主开发的方法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