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镇痛镇静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中镇痛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效价比.方法 前瞻性将ICU内119例需行镇静镇痛且预计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n=30例)、曲马多-咪达唑仑组(B组,n=29例)、盐酸哌替啶-咪达唑仑组(C组,n=30例)和吗啡-咪达唑仑组(D组,n=30例).A、B、C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曲马多肌注联合咪达唑仑、盐酸哌替啶肌注联合咪达唑仑;D组给予吗啡-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分别应用数字评分法和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系统评价镇痛镇静效果,数字评分≤3分为成功镇痛,RASS评分-1~-3分为成功镇痛;记录人均每日用药费用、镇静药物每日用药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CRP浓度.结果 四组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A、D组同时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A、D组患者人均每日镇痛镇静药消费低于B、C组(P<0.05),用药超过2 d后,A、D组镇静药物用量低于B、C组(P<0.05);A、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小于B、C组(P<0.05).结论 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同时减轻炎症因子生成,在危重病患者的镇痛镇静中有较高的效价比.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4
目的 探讨雌二醇屈螺酮片(其他名称:安今益)用于伴有绝经相关症状的绝经后妇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44例伴有中重度潮
目的:研究桂枝汤及其生物转化模拟产物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细胞前列腺素E2(PGE2)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制备了桂枝汤及桂枝汤生物
通过对临时公路干扰下西藏阿里地区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调查研究,从群落特征、多样性、生产能力和有性更新能力几个方面分析其对干扰的响应和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干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IL)-23的影响,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不同浓度TG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株,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前路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10年5月,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前路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68例.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胸胺
寻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潜在治疗靶点和开发新型且有效的药物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核受体是一组调节复杂基因网络活性的细胞内转录因子,其超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技术在周围性面瘫的定位及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CT、MRI资料,分析总结影像学在周围性面瘫的定位、定性诊断中的意
目的 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I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I类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临床分离
目的 观察喉罩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侧卧位下肢手术的应用.方法 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喉罩组(A组)采用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