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订单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了“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通过分析“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可行性,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情况,对“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组织构建和探索。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后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自教育部2008年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来,各地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正逐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学院。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1]由于独立学院成立的时间不长,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在原举办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稍加简化而形成的,愈来愈不适应市场需求。社会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变革培养模式,造就应用人才培养成为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使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各学校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对“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实际研究。
  一、“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订单式”人才培养最初是在高职院校中被提出的,后在独立学院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的协议一般是在学生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就确定的。在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看好该企业,但是到了就业阶段,如果有些学生找到了自己更加理想的单位需要毁约,那么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相反,若经过2—3年的培养,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该企业的要求,企业不愿接受该生就业,对学生是一种的打击。面对这些情况,学校处于两难境地。
  独立学院既不同于普通的本科教育,又与高职院校有所区别,不能完全照搬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打造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我们提出“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将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前教育有机结合,根据专业对口和用人需求,将学生置于工场环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同步完成在校学业和企业实训,并以“后订单式”落实就业。这种培养模式摒弃了以前先确定企业定制班,再由学生报名的方式。通过引入企业参与到多种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由多家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在教学模式上接近“3+1”培养模式,在就业操作上接近“订单式”培养模式。
  二、“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可行性
  1.“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很早就在不同的课程中嵌入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能够了解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2.“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独立学院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由于对原培养方案的改变不大,在校期间学生学到了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课程中加入了正在实际应用的技术、知识,“后订单式”人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订单式”培养的不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
  3.“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培训周期和降低管理成本。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所学课程,并介入学生管理工作。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存在着培训对象不合格的风险。采用“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仍然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企业前期主要将需求告知学校,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和学生双向选择,集中培训学生,节省了企业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基于“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独立学院的设立,培养了大批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四大要素: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范型”和“式样”。[3]按照这四大要素,我们构建了“后订单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后订单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1.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任企业高管作为委员之一。在研讨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指导人才培养计划制(修)定原则意见的拟订,审定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企业人员参与,可以使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大众化教育下的应用型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需要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一方面,学院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践,培养一批具有实际项目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3.逐年提高自主个性化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多参与科技活动,多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我们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收集各种信息,分析研究,鼓励与推荐学生参加国家统一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具有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如通信工程师任职资格证书、CCIE、CNNA、会计证等,在就业中可获得更多的机会,也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4.优化课程体系,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密切联系,坚持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由于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学校的师资、教学环境成立的,并不能独立制订自身的培养计划,因此在基本不改变原培养计划的情况下,我们调整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要求课程设置体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内容,体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如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部分课时中,邀请企业的人员来校授课,宣讲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在“嵌入式开发实验”部分课时中,请企业人员授课;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中,引入多家相关企业宣讲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企业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内容改革,使学生完整、系统地大大增加了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5.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真实开发项目中,真正提高实践技能,为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我院与企业共建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等,可以使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校内完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搭建了平台。
  6.多管齐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定期召开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研讨会,了解企业需求,了解工程实践技术要求,科学地确定实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训练和能力培养。其次,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最后,加强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输送优秀毕业生等方式巩固与企业的关系,有效拓展实习基地。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联系实习基地时,并不要求企业越知名越好,有时一些规模不大但发展前景很好的企业更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更愿意与独立学院进行“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
  7.调整教学进程,将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压缩到前半学期结束,对学生进行“三分流”。第一,考研的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复习迎考,避免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与校内课程考试冲突。第二,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在前半学期结束后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参与“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定制班,安心地参加企业定制课程与实习,其他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加各种招聘会;第三,对既不考研又不找工作的学生,学院会安排他们开始进行毕业设计。
  8.建立“后订单式”毕业生的考核评价和跟踪反馈制度。学校是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客观的“后订单式”毕业生的考核评价和跟踪反馈制度,一方面,通过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高校,另一方面,注意收集进入相关企业的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以便学校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应主动与不同企业联系,开展调研,收集各种信息,分析研究,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总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办学的根本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学生得到了发展,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学生就业渠道,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但由于“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独立学院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独立学院“后订单式”人才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如何让两者有机结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中国教育报,2011-7-6,第2版.
  [2]翁兴旺.浅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教育,2011/02:40-42.
  [3]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4]赵志华,贾丽红,王平,夏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议教育探索,2010,(12)(总第234期):95-96.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JS-XKT1014),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基金项目(JG02009JX19、JG02009JX22)。
其他文献
天山·米立方是大型室内水上综合型工程项目。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在门厅和戏水区间跨越室内独立结构A、B座设置点支式玻璃幕墙,门厅处在10.0m高度设置走廊以连接A、B座。结合
患者男,39岁.因感上腹部饱胀不适就诊,查体无异常.腹部超声所见:肝脏轻度肿大,肝内前半回声增强,光点细而密,深部减弱,管道结构较模糊.肝下多切面显示两个相互独立、分离、大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却存在着粗放式提问、惩罚式提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使全班学生个个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提问 激活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新生办学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长与发展。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从学生、教师、评价制度本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学评教”的因素,提出改进“学评教”的措施,力求寻找适合独立学院本身发展的一种评价模式,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评教 影响因素 对策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下的新生事物,
摘 要: 学前教育是培养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人员的专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对学前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合理设置学科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学培养渠道、提升学前教育层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兼顾学前教育的职业性等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文化素养 现状调查 策略研究    《国
摘 要: 文章分析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这一现状急需改观。随后提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更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用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创造人文化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素养 培育    人文素养的培育一直是语文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对此问题的关注源于对语文教学自身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在传统教学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五代,在宋朝得到了发展与兴盛。宋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朵亮丽的奇葩.总是无时不在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豪放词,给人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
摘 要: 德育课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德育课普遍不感兴趣,德育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效性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探究,分析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现状,并探索了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实效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涵义  要理解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德育的概念
摘 要: 本文运用教学实例来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运用这些能力去解决实际历史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普遍不满意,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历史
目的采用二次谐波触发显像超声造影评价急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方法对10只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自制的白蛋白氟碳气体声学造影剂进行心肌声学造影,测量心肌灌注缺损面积,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