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古诗文积累方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我在不断总结反思中选定了《小学生经典诗文积累方法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堂中的反复实践研究,现将初步研究成果小结如下:
  一、多元化教学,激发积累兴趣
  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文教学,更能给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令学生回味不尽、余音绕梁。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幻灯、图画、乐曲、多媒体等等),才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才能够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古人同呼吸、共喜悲,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感染与陶冶。因此,我在“如何激发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的兴趣”上作了以下尝试。
  (1)名言警句开启诵读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做到博闻强记。
  (2)“以声示范”引领诵读兴趣。为了让学生对诵读积累经典产生兴趣。我便努力“武装自己”,在课堂上适时引经据典,兴致或场景所致,还会吟诗诵辞。比如,在学到练习中文天祥的《叹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为学生背诵岳飞充满悲愤和激情的《满江红》 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对老师的“见多识广”刮目相看,激发其在心里涌动起强烈的积累欲望。
  二、丰富多彩的积累方法
  掌握积累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初步探索出以下积累的方法。
  (1)简介背景、疏通诗意引领背诵。古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之精髓积淀,因此很多古诗其背景深远、意境悠远。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鼓励引导学生诵读积累,而对语法结构、诗意解读等没做过多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对有些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是“囫囵吞枣“式的。通过不断的尝试,我发现老师向学生交代清创作背景和诗的大意,学生在若隐若现的理解中去背诵古诗效果会更好。
  (2)图文并茂、想象画面引导背诵。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画中有人、有物,关键是看其侧重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每一首诗其实都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要想解读其内涵。只有图文并茂、再加合理大胆想象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诗文之中。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时,常让学生据诗的内容配上相关插图或利用书中插图,想象画面,指导背诵,这样的背诵方法也适合低中年级学会的认知水平。
  (3)谱曲配乐、歌舞相伴引导积累。我在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古诗词时,想到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岳飞的《满江红》都被谱成曲,配成乐,吟诵传唱千古。而其他的詩词也可以走同样路线呀,这似乎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于是,我引导学生把所要背诵的诗词进行自我谱曲配乐后进行吟唱,可以自由编曲,也可以套用已经会唱歌中的曲子。总之,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来吟唱。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诵读欲望。孩子们利用一切时间为自己的古诗配乐。如有的学生就给苏轼的《水调歌头》配《我是梦想家》的调;有的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配《粉刷匠》的曲,还有的自编自舞。总之,孩子们在自由快乐中寻求百花齐放,让一首首古诗变成了一支支歌曲,汇成了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对经典的喜爱之情。
  三、赏识和鼓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高速成长
  我还对学生的积累过程、积累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办古诗小报’、”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来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人员来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是吟唱家”等学生自命的“称谓”来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此外还组织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亲子诵读赛”,既激励了学生又提醒了家长,也让孩子们在“亲子行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好的确定了努力的方向;除外,还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文艺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课堂中,还要深入开展《小学生经典诗文积累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相信,当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其收获的语文知识,形成的语文能力,具备的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将会瑰丽绽放,经典的馨香亦会相伴孩子们一路前行。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采取学案导学模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案”这一载体,深化学生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高中语文课堂实施学案导学,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似乎成了台后的“导演”。表面上看教师变轻松了,课上讲授的知识少了。但是讲的少了,并
期刊
怎样看待学生,这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老师怎么看待学生,将影响着老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你把某个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认为他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你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用挑剔的目光注视他,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对待他,你就会觉得他一无是处。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更多是是用求全责备的眼光来看的,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往往忽略他的优点,我们也总是
期刊
所谓“转化思想”,就是在处理问题时,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变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转化思想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及指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举例说明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和解题中的运用。  一、化旧知为新知  “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
期刊
摘要: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老师比作一位琴师,那么一个班级就是一篇乐章。学生就是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琴师对于乐章上的每一个音符必须一视同仁,不因高音而偏爱,也不因低音而嫌弃。后进生就如同乐章中的低音符,如何使他们也同样发出和谐优美的音调,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付出无私的关爱与辛苦,更要求我们去寻找科学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了解他的需要,解决他的困惑,同时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从而,突破他
期刊
在我从教的教学生涯中,总认为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的基本条件,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需要有高度艺术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具有组织才能和教学机智,这是因为教学的艺术涉及的范围太广。我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师生间互爱的情感交流,能使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活动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传
期刊
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亲近文本、理解文章意蕴、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要么一味品词析句,全然忘记朗读训练;要么整段通篇朗读,“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和重点;要么随意找一两个句子品读,没有切中文本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朗读训练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以致课堂上缺少了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读书声,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落实
期刊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爱劳动的教育,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克服困难、锐意创新的良好思想品德。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自然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教
期刊
摘要:如果教师在创设情景的时候,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感受能力、接触生活的范围等因素,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学习效果就只能是短期的,长期以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迅速递减,甚至消失。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时,必须注意生活细节,赏识学生的不同个性,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美妙的学习氛围去感受语言,享受到运用语言沟通的快乐。愿我们所
期刊
刘大多老师说过;“唱歌课分为三步:第一步唱会歌,第二步唱好歌,第三步会唱歌”。这句话把如何上好唱歌课总结的很经典。其中的“唱好歌”是我执教以来一直在思索、探索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把我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歌曲演唱的效果。首先让学生练习歌唱的姿势,要求学生做到腰挺直稳定、小腹微收、肩膀放松、颈直放松、头
期刊
布鲁姆·乔伊斯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去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尽快而准确的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会根据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