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与实践接轨的研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jkjt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教育的观念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在现行高校扩招的政策下,大学生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迅速上升,高校目前教育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研究大学生教育与实践教育接轨,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 实践 接轨
  中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面向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未来,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新型人才。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和研究,并且在本科教学和实践教育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认为我们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国特色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谋求本科教育跨越式发展之路,即实现大学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接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1]。
  一、大学生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
  近几年,各个大学及研究机构对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既不深入也不大胆。如果说我们目前的大学教育状况在整体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那首先就是我们对大学教育特别是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教育,我们说应该从大学教育思想或者大学教育观念上来进行。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制约着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不等于思想的现代化,在应试模式中,电脑、题库、多媒体等可以说现代化手段已经很先进,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化大学应试教育,那么它本身的积极意义还有多少?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口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要将此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这必然会引起大学教育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实践教育也成为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1]。
  目前,中国的每一所大学的教育都有着明确清晰的教育理念,但仅仅如此,研究学者们都认为是不够的,在2004年5月的《中国青年报》上报道,世界200强高校中名列56名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已经在宁波建立学校。据说该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二十幾个研究型大学组成的团体成员之一,曾经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当我们的大学教育仅仅只注重理论教育的时候,国外的大学已经悄然无声的进入了中国。这也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中国的大学教育必须有所提高,体制必须有所改变,大学的理念必须在稳定中不断更新。最早对大学理念给出明确定义的是牛津大学的纽曼教授,他在《大学的理念》里面讲到,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践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哈佛大学的政府颁布的特许令规定:哈佛大学的使命就是,在各个学科领域发现新知识;保留、解释和创新解释现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知识、技能和探究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终其一生不断地追求学问,领导社会向前发展。现在,一个一般的现代大学,它的理念或目标往往就成了①创造知识②传授知识包括培养学生③服务社会。
  由此可见,大学教育中应该包含实践教育、理论教育等方面内容,其中实践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部分之一,两者密不可分。
  二、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说高校生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能相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需求。高层次是指在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直接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正如我们知道的中国大学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像市场经济那样,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大学教育就要培养教育什么人才,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不可能偏离方向[2]!
  由于我国目前的大学体制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重教育而轻科研,强调知识传授,忽略知识创新,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忽视知识是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社会结合,服务社会的。所以,中国大学生在四年大学时光所学到的知识,只是简单的皮毛功夫,即专业领域的粗浅知识,而真正专业博大精深知识的学习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实践和沉淀下来的千年中外文化知识的涉取中获得的。
  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中,我们发现,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用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正确合理的实践教育使学生的课堂得以延伸,帮助学生检验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
  实践教育需要遵循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传统的大学教育往往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等方面。而实践教育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然后再带着答案走回课堂,走回理论,形成“问题—实践—答案”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正如某位教育人士讲:当书本上、课堂上的概念与自身实践经验相遇,人们开始反躬而思时,学习才会发生。
  实践教育的好处主要是,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虽然是从前人众多的实践经验中得来,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教室外的实践课题中升华自己的实践,然后以一个全新的高度回到理论课堂,理解并创新该理论,从而再回到实践中,创新便会由此产生。就像亨利?明茨伯格在《终结的MBA——跨越边界的管理教育》一文中说的:教室是人们退后一步,反躬而思的地方,而实习则是将教室内的所学与实践相联系的地方[2]。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大学教育对实践教育有依赖关系,充分显出了实践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实践教育的意义是坚持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教育水平的普遍规律。
  三、大学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的实现方法
  (一)通过现有大学教育模式下,对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
  通过研究分析,在目前大学核心理念,即传授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前提下,需要积极大胆的探索,去除大学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增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培养,具体来讲:
  (1) 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教辅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研究生教学TA(teacher assistant)的培训,由此,可以多方面的解决学生的动手实践问题[3]。   (2) 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实行实践教学环节走进企业的模式,让学生在企业中真正感受到专业的特色和企业的需求。
  (3) 通过加强校内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科学创新能力[4]。
  (二)吸纳和借助社会人才资源与学校现有资源的良性互动
  我认为应该大力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实践,从改变目前大学的师资结构入手。以国外某大学商学院为例,国外的商学院师资队伍实行的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老师在已退休的企业家群体中物色;三分之一的老师从现职的企业家阶层中聘任;其余三分之一的老师则是大学的专业师资。这样特色鲜明的师资结构,自然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学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大学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前准备。由于不同的师资所具有的各自社会职业背景和相关资源的拥有及影响力,使学生们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更紧密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良性互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对于目前中国的大学来讲,实践教学往往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部分,学生的认识实习,仅仅简单了解企业;毕业实习,为了工作而去进行短暂的实习。其余多数时间实在学校,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度过,这个短暂的实践教育过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考虑到中国大学教育中不同专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从师资结构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吸纳并借助社会人才资源与大学现有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改变大学教育的相对单一的模式,让大学教育和实践教育正在的接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将科研课题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大学中科研和教学,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然而由于目前大学中存在的种种原因,兩者不能结合促进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必须解决这种失衡的问题,需要大学及二级或三级学院的大力支持,积极扶持,教师认真找准科研与实践教学的最优结合点,真正发挥科研促实践教学的作用。
  科研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而且可以将了解到的过内外有关学科和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或者本专业最新研究动向以及其发展方向。同时,让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如果选题相关教师的科研课题,而这些题目均是来自生产实际,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通过认真完成这些设计后,能真正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必定能够受益匪浅,也为进入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
  四、结语
  大学教育与实践教育接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依据我国大学目前的现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师资结构和师资力量,完善科研与实践的相结合,都是改变目前实践教育和大学教育相对脱节的基本办法。我们希望大学实践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并最大限度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缩短我们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张新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电子版.第294期,2012.04
  [3]石达友,贾伟新,陈晓梅,周泉鹤,易琳,刘红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8(3):106-107
  [4]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教育报.2008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呼和浩特市)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几点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指导 朗读  众所周知,在众多版本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除了要求诵读的课文外,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孩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课文朗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且把这一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至
期刊
[摘要]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强园之基”。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注重坚持抓好五个必须:必须抓好师德教育,构建从教思想基础;必须抓好业务学习,提高教育保育水平;必须抓好不同性别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每个高校毕业生的必经阶段,本文在综合分析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后,从高校、高校教师以及本科生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作者认为:高校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方针,高校教师们更加用心地对待本科毕业设计,并付出更多艰辛,而本科生们能有一个认真地对待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态度,都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品质。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论文 质量 建议  当本科生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看出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写作能力又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习作教学 写作能力 愿意写 敢于写 能
期刊
“那是一面明亮的山坡,石头在阳光里闪着幽光,树木饱吸着来自大地的营养。枯草又一次鲜亮了,拥挤在风中,山坡在这个下午有一种流淌的气势。”  有人说,把我们的日子铺展开来,就是这个样子。”  可我要说,把我和孩子们共读诗歌的日子铺展开来,更是这个样子。  “从纸篓上跌落到地上的一个字,有时候会让世界战栗。”这就是诗歌。没有人能估透诗歌所带给人的巨大震颤力。更没有人能够明白与诗歌共舞,与学生共舞的日子是
期刊
在农村低压配电网络中,由于接地种类的不同,其保护接地方式、配电系统也有所不同。正确理解和推广使用几种低压保护接地方式及供电系统,对提高农村低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低压电网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在《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对TN-C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都作了规定,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也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的教材自然是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整理了课标对中学生学習要求中词汇的要求,然后参照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对照法将教材词汇的设计安排和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对照表对Go for it教材进行评估。  [关键词]词汇 教材评估 Go for it  一、 引言  根
期刊
[摘要]武术运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各种儿童早教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武术,让更多的儿童受益于武术的训练,同时培養爱国情操和传播中华文化。这也是此次论文的目的,对俱乐部模式的武术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俱乐部模式 武术运动 儿童  俱乐部模式的武术教学  当今各种儿童早教盛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