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彩灯艺术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审美韵味成为“华夏一绝”。色彩是彩灯艺术中最能突出表现效果的一种元素。在处理彩灯的颜色时,为了保证民间艺术的装饰感必须延续传统的色彩格局,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现代科技的加工设计,产生一种新型的色彩搭配方案。21世纪的彩灯艺术是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完美结合,并且在视觉发展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关键词:色彩 现代 彩灯艺术 新视觉表现
一
从对火的恐惧到认知再到利用,人们开始意识到光的重要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灯具也从最初的照明发展为具有观赏意义的一种生活装饰品。回溯历史,中国灯具艺术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尤其是彩灯艺术曾一度成为国家的骄傲。
彩灯大体分为民间彩灯和宫灯两大类。而如今,在当代彩灯在艺术设计中,视觉设计最重要的形式语言之一就是颜色的运用,它具有形象传达功能,在不同的传播领域和媒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色彩的搭配能够起到传统艺术的视觉功能,它承载着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各种文化信息,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风俗习惯、民族的心理情感、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观念。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用好色彩搭配的功能便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彩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彩灯形式。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它不仅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中国民间曾经流传着一种色彩拼接艺术,并且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以至于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并充分使用传统色彩,在设计全球化的潮流中使设计民族化,设计民族化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守旧,而是创造性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解读。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新视觉表现,找出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相交点,将中国传统色彩与当代设计完美结合,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是探寻中国平面设计特色的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灯工艺开辟出了一套康庄大道,现代灯具的设计融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电子显示、机械、数字遥控、光导纤维等,它们充分地挖掘出色彩中的无限魅力,将其与形、光、声色等相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多元化的角度诠释出彩灯艺术的绚丽与华美。
彩灯作为灯具的一种发展演变形式已超越了普通灯具的一般实用功能。这种特殊的传统文化集合了历史与民族的特征,极富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彩灯艺术最能将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
彩灯艺术的色彩应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制作的材料选择。传统的彩灯一般选用的是不能发光的材料,例如:黄绢、红纱、白纸、各色的塑料等,玻璃和金属的也有,不过使用频率较低。这些材料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它们身上发挥颜色的魅力呢?这主要是依靠材料的物理特性来实现的。不能发光的物体在遇到光线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等物理现象,不同物体所产生上述各种情况的程度也不相同。如此而言,被应用于彩灯表面的色彩搭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光线反射的影响。透明的材料更偏重于对光的透射,所以可以通过光的颜色来衬托彩灯的颜色;而不透明的材料则取决于材料自身的本色。另外,因为材料自身的特质,对于同一种颜色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感觉。为了能够突显彩灯艺术的视觉感受,就要为不同造型的彩灯选取不同的材质与颜色,在两者的相互配合之下找到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视觉突破点。
上文简单叙述了材料对色彩的影响,只有充分利用材料对光谱的作用力才能充分激发颜色自身的魅力。因为色彩与材料自身的颜色相互叠加时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例如,白色并不涉及自身对光线的吸收,所以侧重于对色彩光的反射;而具有透射功能的材质所表现出来的视觉色彩就是重叠光的组合效果。
不同的色彩相混合就会发生奇妙的视觉反映,只要具有足够特色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彩灯艺术的魅力。
黄色(又称为柠檬黄)、品红色(又称为玫瑰红)、青色(又称为湖蓝色)被成为理想的三原色,对它们之间进行加减法便能够得出:
黄色+品红色=红色;青色+黄色=绿色;青色+品红色=蓝色;品红+青色+黄色=黑色。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颜色相加减就会得到新的更加绚丽的色彩。而这些变异色在被应用到现代彩灯艺术上时,便得到了不一样的视觉表现力。
黄颜色之所以呈黄色,是因为它吸收了蓝光,反射出黄光的缘故,青颜色吸收红光反射青光。以白光为背景,对黄色和青色进行叠加处理,通过光学原理,他们会选择性地吸收蓝光和红光,所以只有绿光会透射过来,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就是绿色。对品红、换色和青色三种原色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就会得到新的色系,即为第二次色,俗称间色;那么将间色与原色再次混合处理,就能得到第三次色,又称为变色。甚至这三种艳丽的颜色进行不同比例的调和就可以收获黑色或者深灰色,这就是色彩在彩灯应用上的奥秘之处。
综上所述,彩灯艺术的发展是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得以升华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它在色彩应用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成就,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之处。儒、道等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及民族性格。同时就是因为传统图形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对于形象认知的视觉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提倡理性与感性统一,提倡主观与客观统一,极具民族特色。一方面在于它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祖先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另一方面它又极具想象和象征的意识。所以,在彩灯艺术当中有了各种文化的统一性,让彩灯的艺术在文化的殿堂中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代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很多不朽的艺术传奇,这些都将成为彩灯艺术发展的元素或资源。随着时代的迈进,彩灯艺术在图形和纹饰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之后开始在色彩上寻得新的空间。现代社会,彩灯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面,人们的审美标准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这种民间艺术的要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而其对于民族文化与民间色彩的应用却让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气息,让人重新对它燃起了喜爱之情。 分析各朝各代或者说各个历史时期,彩灯造型基本上以四、五、六为体面定数和基数以象征四时、五方、六合之数。彩灯上的装饰更为讲究,有的表达不同的美好寓意,有的承载着吉祥和祝福,有的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彩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古典艺术结合,把诗、文、书、画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
彩灯对于民间生活中的作用来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更看重彩灯的照明价值,而现在则慢慢开始转向观赏的方向。但是,彩灯的意义却没有丝毫受到影响,它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艺术彩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彩灯的文化如同艺术一般留存了下来,并将随时代的发展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外在表现形态。
三
彩灯艺术是灯光颜色与灯体材料本色之间发生物理反映后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不同颜色的光源照射在同一种材料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便是现代彩灯艺术的先进之处。例如,让白色的光照射在白色的纸张上面,就会呈现出白色;让红色的光照射在白色的纸上,就会呈现出红色;让绿色的光照射在白色的纸上,就会呈现出绿色。所以说,光源的颜色会因色谱的变化对彩灯的材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像以蜡烛为光源的彩灯,总是泛着一种淡淡的红色,而以电灯为光源的彩灯,则表现出通体的黄色。生活中几乎处处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总而言之,光源的颜色与强度都会对彩灯整体的颜色产生作用。这便是材料色与光源色相互作用下的视觉表现力。
现代彩灯艺术十分看重不同材质对波长反映的选择性吸收、反射和透射功能。换言之,虽然物体的材质相同,但是视觉的色差会根据光源、距离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为了界定出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通常将阳光下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视觉颜色定义为该事物的“本色”或者说是“固有色”。因为过去人们并不了解存在于色彩中的光学原理,所以并不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颜色其实只是在特定客观条件下光所呈现出来的视觉反应,更无法意识到光反射、折射和透射作用给色彩带来的影响。所以,在传统的彩灯艺术中,人们会将所有的视觉颜色当成物质本身的颜色。而现代彩灯艺术则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将物体的“本色”与光学反应色分开。例如,在白色灯光下显示的红灯黄坠放在红光下就会呈现出新鲜的橙色。这就很好的证明了,彩灯所展现出来的整体颜色是与外界物理作用相互重叠后产生的,即光的物理反应改变了材料自身的颜色特质。而彩灯是由光源和灯体材料组成的,所以无论是光源还是材料色都决定了其视觉效果的重要元素。如果只看重材料的色彩,就会令彩灯如同无水之源,看似美丽却没有活力;如果只看重灯源的颜色,就会否定了灯体的作用,破坏了彩灯艺术的完整感。
在进行彩灯的图案绘制时,必须选取绚丽的并且能够激发视觉感官的色素。另外,因为材料本身并不具备发光的能力,所以必须借用反射、透射等对光线的物料反映来提升色彩的层次感、不同的光源对彩灯的整体效果也会产生极大的作用,灯体颜色与材料颜色发生重叠效果,会令表现出来的色彩更加饱满。
彩灯设计的核心是人们设计的精髓,更应该以人为本,所以在色彩应用的创新上要迎合时代的潮流,使造型真正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应该考虑如何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通过创新利用设计语言的专业性充分修饰彩灯,这样才能达到实用化求美的目的。对于灯具来说,在现代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人们用灯具进行照明;其二是由于灯具设计的艺术色彩用来供人们欣赏。
中国现代灯具的色彩应用是针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灯具设计内涵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以传统的色彩特征为基础,再借助现代材料和制作工艺。如今,中国现代灯具的色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原则,同时满足人们审美和文化方面的各种需要。在文化方面,灯具的设计要想具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气质,那么可以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设计每一种灯具的时候让人一眼就能够捕捉到中国的文化元素,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国际化元素,使其现代感和实用性得到强化。
当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详尽和深入地了解之后,会发现其是一个蕴藏着无限文化财富的宝库。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在设计中充分延用中国色彩和文化元素,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唤醒设计师的创意,其作品必将会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彩灯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强大载体,其色彩的应用在视觉上面展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蒋登攀:《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艺术教育》,2011年第4期。
[2] 王莉:《中国民间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装饰》,2003年第9期。
[3] 于振丹:《视觉艺术设计中不可忽视民间年画艺术形式的传承》,《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8期。
[4] 刘耀庆:《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今日科苑》,2010年第6期。
[5] 曹伟:《论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6期。
(黄磊,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色彩 现代 彩灯艺术 新视觉表现
一
从对火的恐惧到认知再到利用,人们开始意识到光的重要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灯具也从最初的照明发展为具有观赏意义的一种生活装饰品。回溯历史,中国灯具艺术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尤其是彩灯艺术曾一度成为国家的骄傲。
彩灯大体分为民间彩灯和宫灯两大类。而如今,在当代彩灯在艺术设计中,视觉设计最重要的形式语言之一就是颜色的运用,它具有形象传达功能,在不同的传播领域和媒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色彩的搭配能够起到传统艺术的视觉功能,它承载着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各种文化信息,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风俗习惯、民族的心理情感、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观念。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用好色彩搭配的功能便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彩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彩灯形式。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它不仅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中国民间曾经流传着一种色彩拼接艺术,并且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以至于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并充分使用传统色彩,在设计全球化的潮流中使设计民族化,设计民族化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守旧,而是创造性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解读。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新视觉表现,找出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相交点,将中国传统色彩与当代设计完美结合,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是探寻中国平面设计特色的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灯工艺开辟出了一套康庄大道,现代灯具的设计融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电子显示、机械、数字遥控、光导纤维等,它们充分地挖掘出色彩中的无限魅力,将其与形、光、声色等相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多元化的角度诠释出彩灯艺术的绚丽与华美。
彩灯作为灯具的一种发展演变形式已超越了普通灯具的一般实用功能。这种特殊的传统文化集合了历史与民族的特征,极富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彩灯艺术最能将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
彩灯艺术的色彩应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制作的材料选择。传统的彩灯一般选用的是不能发光的材料,例如:黄绢、红纱、白纸、各色的塑料等,玻璃和金属的也有,不过使用频率较低。这些材料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它们身上发挥颜色的魅力呢?这主要是依靠材料的物理特性来实现的。不能发光的物体在遇到光线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等物理现象,不同物体所产生上述各种情况的程度也不相同。如此而言,被应用于彩灯表面的色彩搭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光线反射的影响。透明的材料更偏重于对光的透射,所以可以通过光的颜色来衬托彩灯的颜色;而不透明的材料则取决于材料自身的本色。另外,因为材料自身的特质,对于同一种颜色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感觉。为了能够突显彩灯艺术的视觉感受,就要为不同造型的彩灯选取不同的材质与颜色,在两者的相互配合之下找到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视觉突破点。
上文简单叙述了材料对色彩的影响,只有充分利用材料对光谱的作用力才能充分激发颜色自身的魅力。因为色彩与材料自身的颜色相互叠加时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例如,白色并不涉及自身对光线的吸收,所以侧重于对色彩光的反射;而具有透射功能的材质所表现出来的视觉色彩就是重叠光的组合效果。
不同的色彩相混合就会发生奇妙的视觉反映,只要具有足够特色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彩灯艺术的魅力。
黄色(又称为柠檬黄)、品红色(又称为玫瑰红)、青色(又称为湖蓝色)被成为理想的三原色,对它们之间进行加减法便能够得出:
黄色+品红色=红色;青色+黄色=绿色;青色+品红色=蓝色;品红+青色+黄色=黑色。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颜色相加减就会得到新的更加绚丽的色彩。而这些变异色在被应用到现代彩灯艺术上时,便得到了不一样的视觉表现力。
黄颜色之所以呈黄色,是因为它吸收了蓝光,反射出黄光的缘故,青颜色吸收红光反射青光。以白光为背景,对黄色和青色进行叠加处理,通过光学原理,他们会选择性地吸收蓝光和红光,所以只有绿光会透射过来,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就是绿色。对品红、换色和青色三种原色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就会得到新的色系,即为第二次色,俗称间色;那么将间色与原色再次混合处理,就能得到第三次色,又称为变色。甚至这三种艳丽的颜色进行不同比例的调和就可以收获黑色或者深灰色,这就是色彩在彩灯应用上的奥秘之处。
综上所述,彩灯艺术的发展是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得以升华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它在色彩应用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成就,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之处。儒、道等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及民族性格。同时就是因为传统图形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对于形象认知的视觉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提倡理性与感性统一,提倡主观与客观统一,极具民族特色。一方面在于它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祖先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另一方面它又极具想象和象征的意识。所以,在彩灯艺术当中有了各种文化的统一性,让彩灯的艺术在文化的殿堂中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代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很多不朽的艺术传奇,这些都将成为彩灯艺术发展的元素或资源。随着时代的迈进,彩灯艺术在图形和纹饰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之后开始在色彩上寻得新的空间。现代社会,彩灯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面,人们的审美标准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这种民间艺术的要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而其对于民族文化与民间色彩的应用却让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气息,让人重新对它燃起了喜爱之情。 分析各朝各代或者说各个历史时期,彩灯造型基本上以四、五、六为体面定数和基数以象征四时、五方、六合之数。彩灯上的装饰更为讲究,有的表达不同的美好寓意,有的承载着吉祥和祝福,有的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彩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古典艺术结合,把诗、文、书、画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
彩灯对于民间生活中的作用来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更看重彩灯的照明价值,而现在则慢慢开始转向观赏的方向。但是,彩灯的意义却没有丝毫受到影响,它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艺术彩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彩灯的文化如同艺术一般留存了下来,并将随时代的发展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外在表现形态。
三
彩灯艺术是灯光颜色与灯体材料本色之间发生物理反映后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不同颜色的光源照射在同一种材料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便是现代彩灯艺术的先进之处。例如,让白色的光照射在白色的纸张上面,就会呈现出白色;让红色的光照射在白色的纸上,就会呈现出红色;让绿色的光照射在白色的纸上,就会呈现出绿色。所以说,光源的颜色会因色谱的变化对彩灯的材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像以蜡烛为光源的彩灯,总是泛着一种淡淡的红色,而以电灯为光源的彩灯,则表现出通体的黄色。生活中几乎处处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总而言之,光源的颜色与强度都会对彩灯整体的颜色产生作用。这便是材料色与光源色相互作用下的视觉表现力。
现代彩灯艺术十分看重不同材质对波长反映的选择性吸收、反射和透射功能。换言之,虽然物体的材质相同,但是视觉的色差会根据光源、距离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为了界定出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通常将阳光下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视觉颜色定义为该事物的“本色”或者说是“固有色”。因为过去人们并不了解存在于色彩中的光学原理,所以并不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颜色其实只是在特定客观条件下光所呈现出来的视觉反应,更无法意识到光反射、折射和透射作用给色彩带来的影响。所以,在传统的彩灯艺术中,人们会将所有的视觉颜色当成物质本身的颜色。而现代彩灯艺术则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将物体的“本色”与光学反应色分开。例如,在白色灯光下显示的红灯黄坠放在红光下就会呈现出新鲜的橙色。这就很好的证明了,彩灯所展现出来的整体颜色是与外界物理作用相互重叠后产生的,即光的物理反应改变了材料自身的颜色特质。而彩灯是由光源和灯体材料组成的,所以无论是光源还是材料色都决定了其视觉效果的重要元素。如果只看重材料的色彩,就会令彩灯如同无水之源,看似美丽却没有活力;如果只看重灯源的颜色,就会否定了灯体的作用,破坏了彩灯艺术的完整感。
在进行彩灯的图案绘制时,必须选取绚丽的并且能够激发视觉感官的色素。另外,因为材料本身并不具备发光的能力,所以必须借用反射、透射等对光线的物料反映来提升色彩的层次感、不同的光源对彩灯的整体效果也会产生极大的作用,灯体颜色与材料颜色发生重叠效果,会令表现出来的色彩更加饱满。
彩灯设计的核心是人们设计的精髓,更应该以人为本,所以在色彩应用的创新上要迎合时代的潮流,使造型真正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应该考虑如何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通过创新利用设计语言的专业性充分修饰彩灯,这样才能达到实用化求美的目的。对于灯具来说,在现代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人们用灯具进行照明;其二是由于灯具设计的艺术色彩用来供人们欣赏。
中国现代灯具的色彩应用是针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灯具设计内涵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以传统的色彩特征为基础,再借助现代材料和制作工艺。如今,中国现代灯具的色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原则,同时满足人们审美和文化方面的各种需要。在文化方面,灯具的设计要想具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气质,那么可以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设计每一种灯具的时候让人一眼就能够捕捉到中国的文化元素,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国际化元素,使其现代感和实用性得到强化。
当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详尽和深入地了解之后,会发现其是一个蕴藏着无限文化财富的宝库。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在设计中充分延用中国色彩和文化元素,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唤醒设计师的创意,其作品必将会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彩灯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强大载体,其色彩的应用在视觉上面展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蒋登攀:《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艺术教育》,2011年第4期。
[2] 王莉:《中国民间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装饰》,2003年第9期。
[3] 于振丹:《视觉艺术设计中不可忽视民间年画艺术形式的传承》,《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8期。
[4] 刘耀庆:《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今日科苑》,2010年第6期。
[5] 曹伟:《论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6期。
(黄磊,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