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丰产综合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大棚进行早春黄瓜的丰产栽培已经成为黄瓜栽培的主要形式,但不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直接制约着其经济效益的产生。本文系统详尽的介绍了春大棚种植黄瓜的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大棚黄瓜;栽培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008-01
  
  利用大棚栽培早春黄瓜,可提前播种,提早上市,采收期也可延长 30-40天,平均亩产达到5000-60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5000元。下面就综合介绍一下其栽培管理的技术。
  1 科学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以适合本地栽培的杂交一代黄瓜品种为主,耐低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早熟、丰产、优质。如博耐17、秀月181、津春5号等。
  2)播种育苗。播种时间为12月中上旬至1月下旬,每亩栽培地用种量150-200克,播前用55℃的温汤浸种10-15分钟,取出后清水洗净,晾干后再播,每平方米播种70-100克,播于温室内,用电加温线进行加温育苗,待出苗,子叶展开后再分苗于营养块内进行排苗假植,3-5片真叶时移栽到大棚内。
  3)整土施肥栽培土应选择肥沃、透水、排灌方便,2-3年内未种植过瓜类作物尤其是黄瓜的砂壤土。(1)移栽前做好土壤的消毒处理。每亩地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75公斤拌5-7公斤细沙或细土均匀撒施,闲置15-20天。(2)整土作畦。整地时要使地面平整并向一方稍有倾斜,以利于排灌;畦宽l米,沟深20厘米,宽50厘米。(3)底肥水要足。每亩施腐熟人粪尿液5000公斤,发酵枯饼肥2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施后与畦土混拌均匀;往浇水沟注水,垄上覆地膜。另外,为提高棚温,整畦前10天应择风小的晴天将棚膜盖好,扎紧压膜带以防风吹破棚膜。
  4)移苗定植3月中旬是我省定植黄瓜的最佳时间,选择晴天下午定植,每畦种2行,每穴2株,穴距0.4米,亩植4000株,一次性栽完,栽后及时浇上压蔸水。
  5)预防病虫害。起苗前在苗床上用75%百菌清灭菌一次。全棚定植完毕后,用20%速百烟熏剂和蚜虱绝烟熏剂扣棚熏蒸一次。
  6)搭架引蔓蔓长0.3米时,开始插杆、立桩、捡藤、引蔓。搭架以“篱垣架”(俗称“一条龙”)为好。黄瓜上架后,生长快,要2-3天捡藤一次,以利其通风透光,晴天下午进行,松紧适度,直至横杆以上,尔后,任其攀援,适当引蔓。另外,大棚黄瓜开花时可用920喷花保果,提高前期黄瓜座果率。
  7)要及时摘除黄瓜上的侧枝、卷须、雄花和老病叶,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
  2 合理的大棚管理
  做好大棚内黄瓜生长期的管理,合理的浇水施肥、保温控湿,可提质增产,事半功倍。
  2.1 合理施肥
  1)根据黄瓜不同生育阶段施肥。黄瓜栽苗时底肥磷酸二铵要足,30公斤左右即可;幼苗期要保证吸收正常的养分,施肥量宜少,浓度要低;盛果期施肥量应更大,浓度也要大一些。可以当根瓜座住时,随水追肥一次,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结果前期一般20-30天追肥一次,中后期则10-15天一次,每亩每次追尿素10-15公斤加硫酸钾8-10公斤。
  2)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施肥。如采用随水追肥,用量大小应看土壤情况。土壤较干,浓度要低,追肥数量要多一些。土壤湿润时,浓度要高些,用肥数量要少。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要量少多施。粘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施肥次数应少,但每次的施肥量要多一些。
  3)根据天气变化施肥。气温高时,施肥浓度要低,否则易发生烧根。气温低时,浓度可大些。
  4)根据不同肥料种类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在追施化肥时,宜采取沟施,追施肥后及时覆土,追施氮素化肥时应距离植株根茎10厘米以外,避免烧根。追肥时结合灌水可提高肥效。
  2.2 合理浇水
  底水要足。黄瓜栽苗时底水要足,如果不足,缓苗后可轻施缓苗水。
  不宜长浇。瓜秧长至30厘米左右时,根据黄瓜头部生长点在早晨的吐水情况和叶相进行浇水,生长点处早晨无露珠或中午正常温度下叶面稍有萎蔫应即时进行膜下浇水,否则不用浇,以达到控秧促结果的目的。
  选对天气。选晴天上午浇水,中午时打开通风口降温降湿。不能在阴、雨雪天浇水,否则空气湿度过大,易引起病害的发生。
  2.3 温、湿度的调控
  1)科学控温。定植初期先闭棚7天左右,促苗成活。随着瓜苗的不断长大,要及时调气控温,白天棚内保持25℃-28℃,夜间保持15℃-18℃。晴天,气温回升,一般当棚温升至30℃时,揭开棚膜适当通风换气以防高温;阴雨天,棚温下降至25℃时,閉棚保温。到4月下旬,气温稳定通过15℃以上,即可撤膜。
  2)正确降湿。将棚内空气湿度降低,保持在80%以下。主要通过控制浇水次数和数量,一般大棚土壤含水量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其次是采取人工通风的方法,打开棚顶风口,增强内外空气流通,使棚内湿度降低,注意通风量不要过大。
  2.4 加强大棚保护
  1)经常疏理棚栽黄瓜四周的沟路,保持畅通;
  2)每天要检查棚膜是否破损或者露盖,及时修理,做到保暖增温;
  3)在大风来临之前加盖草帘,锁定绳索,以防陡然揭薄膜伤及瓜苗。
  3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霜霉病、疫病的防治: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分点布施在棚内安全处,于傍晚从里往外逐一点燃着烟后闭棚烟熏,一般7-10天施放1次,连用2-3次。
  2)灰霉病的防治: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熏棚,每100平方米大棚用50克。
  3)角斑病的防治:可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4)白粉虱和蚜虫的防治:可通过用黄板诱杀成虫;或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杀,喷药时在药里加适量的洗衣粉可增加药液在害虫上的粘着性,防治效果更好。
  5)斑潜蝇的防治:可用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20%斑潜净1500倍液喷杀。
  6)根结线虫的防治:最好的办法是高温闷棚,另外每亩用10%福气多颗粒剂1.5-2公斤与40-50公斤干细土拌均,在播种或栽苗前撒在定植穴或沟内。后期对田间零星发病植株,可在每株根基部土壤浇灌1.8%阿维菌素1000倍液加甲壳丰500倍液。
  总之,科学的栽培及管理技术,才能产生相应的高经济效益,农户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得到高品质高产量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张圣平,顾兴芳.大棚黄瓜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边玉敏.大棚黄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2.
  作者简介
  田迎春(1978.2-),女,汉族,河北廊坊人,2000年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现就职于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其他文献
调度管理关系着电网的运行安全,而实行面向用户的用电调度管理已经成为了电网调度的关键工作之一。通过分析和探讨基于中山地区电网用电调度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主网调度
埃及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国土面积的96%是沙漠。占全国面积4%的尼罗河流域集中了全国约98%的人口。虽然埃及政府一直注重治沙造田,但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土地开垦速度。到1998年,埃
介绍了数控机床排除故障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及执行要求,解决故障的办法,通过举例分析如何正确的处理故障。
针对电流型热保护器的特点以及目前使用的测试系统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电流型热保护器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在于利用智能功率模块实现了三相交流恒流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原理和软硬件组成。
本文主要给出了数据结构中的Huffman算法,并详细介绍了Huffman算法,Huffman编码,按照这一思路,将其应用于通信编码、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中,提高了效率。结合计算机文件存储方式,设
建立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是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需要。医联体的最佳转诊模式是将病人按照病种难度水平,在医联体成员之间
电学计量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际的工作当中,电学计量系统还存在着误差,其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对电学计量误差的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对闭环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考虑政府奖励机制,构建公平中性的分散决策、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分散决策以及集中决策3种决策模式。给出3种模式的最
介绍了LabVIEW FPGA模块的特点及如何将其扩展到可重复配置RIO设备中去的设计流程,LabVIEW FPGA模块的应用使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以及降低了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纺织行业有力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充分体现了产业体系完整、供给能力稳定的优势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新发展周期的开局之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错综复杂,持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