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会成为艺术市场的“新宠”?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以来,新水墨、新工笔相继成为不少藏家的追捧对象,2014年下半年,抽象艺术(主要指抽象绘画)紧随其后,尤其在几场重要的拍卖会上,大有取代新水墨之势,进而成为艺术市场上的“新宠”。在《新水墨何以新》一文中,笔者曾指出,与既有的水墨传统比较,“新水墨”的“新”又该如何呈现呢?是语言、修辞方式之新,创作方法论、媒介观念之新,还是观看方式、审美趣味之新?应看到,不管是水墨、工笔,还是抽象绘画,能进入艺术市场,自然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推出一些空泛的概念,或者进行商业上的炒作,而缺乏学理的支撑,不管拍卖的数字多么光鲜,背后仍会显得脆弱不堪。不过,怎样才能发掘和认识到抽象艺术所承载的价值,并被艺术市场所追认——这才是本文更关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艺术界出现了一批抽象作品。和西方抽象艺术发展的逻辑有所不同,当时的抽象的主要特点,是反叛既有的现实主义与写实体系,捍卫艺术本体的独立,艺术家则以现代主义的姿态完成个人化的表述。在那一时期,抽象不但涉及艺术形态和风格,而且与意识形态话语密切相关。因为,几乎在每一次的祛除精神污染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中,抽象艺术都受到了批判。不难发现,在整个80年代的语境中,推动抽象艺术的动力主要源于社会学的叙事。
  中国90年代的抽象艺术除了油画领域的丁乙、尚扬、王易罡、于振立等,集中爆发在抽象水墨或实验水墨领域。我曾在《抽象水墨的类型》一文中,对90年代抽象水墨的三种主要类型——表现型抽象、媒介型抽象、观念型抽象展开过讨论。为什么90年代的抽象会大量在水墨领域出现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逐渐融入全球化的语境,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考虑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水墨刚好有这种先天的优势,它的存在就意味着潜藏着中国身份。与此同时,由于面对西方抽象艺术这个参照系,于是,90年代的抽象开始自觉地告别80年代向西方抽象的模仿、借鉴,致力于语言建构、形成审美范式,以及有意识地完成自身的方法论。90年代早期的观念性抽象正是这一语境下的产物。也正是在90年代,社会学叙事的支配地位才让位于抽象语言的构筑。
  2003-2010年可以看作是抽象艺术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为什么以2003年作为起点,因为在这一年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展览,分别是高名潞的“极多主义”和栗宪庭策划的“念珠与笔触”。它们都与抽象有关,更准确地说,绝大部分作品是观念性的抽象。而这两个展览对其后当代领域下的抽象创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8年,笔者在偏锋画廊曾策划过—个“走向后抽象”的群展。目的之一是希望对中国当代抽象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基本的梳理,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呈现抽象艺术在新世纪第—个十年出现的新变化。所谓的“后抽象”,实质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并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时期,那种立足于对具象世界所做的形式转化,即“有意味的形式”所形成的抽象;也不同于西方盛期现代主义那种个人化的、精英式的、形式编码的抽象;相反,后抽象强调抽象艺术与日常生活、个人的文化记忆,以及本土文化情境的关联,同时强调艺术家在形式表达中所予以的观念转化。虽然最后的作品仍有抽象的外观,其实,抽象的形式只是艺术家观念转换之后的副产品。
  由于当代语境下的抽象涉及到形式背后的多重编码,因此,寄希望于艺术市场能迅速地接受恐怕仍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事实上,今天在艺术市场与拍卖会上被追捧的抽象,大部分都属于“去政治化的”、“政治上无害”的当代绘画。在我看来,可以将这类作品看作是“伪抽象”。也就是说,它们仅仅只有抽象的外观和形式,既缺乏个人化的创作逻辑,也没有所针对的问题情境和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不过,它们往往制作精良,重视媒介,追求唯美,而且有炫目的视觉形式。即便如此,绝大部分作品最多也止步于高级装饰画。如果抽象艺术真正成为艺术市场的“新宠”,前提就需要甄别哪些是有价值的抽象,哪些又是“伪抽象”。
其他文献
当奥托里诺·雷斯皮基(意大利作曲家1879-1936)1919年在伦敦首演《魔法店铺》时,有一位来自洛杉矶的7岁小小钢琴家,当时不小心把什么东西掉进钢琴里,发出了陌生而可笑的效果,引起轰动,这位小小钢琴家正是日后成为震惊世界的作曲家约翰·凯奇(1912-1992)。他的这个举动也许是无心的,却给欧洲古典音乐带来革新式改变。  在前几期的文章中,关于古典音乐的各个时期的链接或多或少比较清晰,相互有所
期刊
“祖母绿”和“祖母”完全没关系。这个名字是由绿宝石的古波斯语“Zumumd'’音译而来。从祖母到少女,都爱她的迷人色泽。2009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卜,芳龄二十的美国歌坛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i)就以一副有分量的祖母绿耳坠来搭配她的靓丽金发。娇鲜欲滴的绿色,让泰勒看起来更加青春无敌。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也多次佩戴简约的祖母绿耳坠,风情万种之中尽
期刊
如果是在十年前,有人邀请你去商场看艺术大展,你一定会觉得有些天方夜谭。但到了2015年的今天,要是哪个商场不营造点艺术气息,多少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艺术的“亲民化”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今商场里的艺术展馆就如同餐厅、电影院一样随处可见。  当然这种利用自家的场地举办收费艺术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具有“除了票务收入,还能为商场带来客流从而增加整体收益”的目的,毕竟观展之余的配套设施是商场所
期刊
大牌艺术家作品的市场成交额非常大。Artpnce报告中“2012年度十大西方艺术家排行榜”上,鼎鼎大名的沃霍尔、毕加索、里希特分别以3.30亿、2.86亿、2.6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居前三,排名第10的莫奈也高达1.21亿美元。在《胡润最畅销中国艺术家榜单》上,2012年位居前三名的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的总成交额分别为21.3亿、20.3亿、13.3亿元人民币,前10名的成交额之和占全榜100位
期刊
2000年以后,当代艺术界不知道为什么经常谈论起书法来了,这对—个早被苏联模式训练过然后连“会呼吸的画面”都看不懂的人群来说,在书法的线条动l蝣口质感面前完全可能是睁眼瞎。而从书法引申出中国现代性和误传书法如何影响抽象表现主义是其中最常见的错误,日本书法家井上有—时常作为其中的举例被错误地利用。  这种举例的错误首先是从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的《现代绘画史》而来,那本书将日本现代书法与西方抽象
期刊
最近网上疯转的两大可乐品牌商标设计变化史,确实带给人穿越感。回看1930年代罗维为可口可乐设计的商标和可乐瓶,在如今该品牌的可乐上,仍能见到当年的影子,但又觉得面目不太一样了。  不仅是可乐,诸如奔驰汽车、路易威登箱包等等,还有英、德、意、法、西、葡等国的百年足球俱乐部,莫不如此。  其实,成功的品牌必有传承接续。此般变化,就连仅仅十多个年头的腾讯QQ那只小企鹅,也让人看到了历史沧桑。  重塑品牌
期刊
一把吉他,一个麦克风,聚光灯下,歌声响起。彼时,或发呆,或匆忙,或闲聊的人们纷纷将视线转向灯光下的舞台,侧耳倾听。字字入心的歌词,触动情绪的旋律,仿佛正在瓦解内心的冰山。少顷,一曲唱罢,你只觉意犹未尽,随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就是张志林的音乐。  “将流行音乐创作通过音乐剧来延续”  和张志林的聊天,从前不久热门的音乐电影《begin again》(重新出发)开始。“我太爱这部电影了。”还未落
期刊
苏富比:秋拍主攻古董家具  苏富比今年秋拍早在8月中旬就大张旗鼓地策划并举办了“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藏品展,推出“攻玉山房”主人、著名的香港藏家叶承耀医生珍藏的38件(套)古董家具。结果,其精心呈现的展览效果,赢得了叶承耀的首肯,欣然同意将这个专场所展出的藏品委托苏富比在香港秋拍上拍卖。  在此,笔者先提醒读者注意其中的一系列“小细节”:首先,这些珍品购藏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家具收藏的黄金年代
期刊
一款“朕知道了”胶带,让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网上火了好几年。  令人遗憾的是,市面上各个景点手信虽多,令人想得起来的却少。而在令人想得起来者中,有点儿艺术范的,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这只是目下的状况。未来,景点请艺术家设计高妙手信,将成为一种风尚。  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玻璃杯,在注入18℃的水以后,杯子里透出了一幅西湖山水画。这款玻璃杯名为“水容天色”。这是最近第十七届西湖博览会上西湖礼品展区展示的
期刊
七月的埃因霍温像一个长了一身文艺病的少女,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突然下雨,那天傍晚,天空依然飘着细的像婴儿发丝的绵雨。我们一行四人去了一家名字为“JIU.NU”的餐厅。餐厅的玻璃门上贴满了各种美食榜单,其中包括米其林。进门之后我马上被楼梯转角处的一幅画吸引。画中的人物是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我喜欢她的音乐。她是一个传奇,一个特立独行的英国女歌手。她是第一个获得5项格莱美大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