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与文化的融合:从高职院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价值看举措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民心态的变迁和主流文化的走向价值趋同,为我们在高职院校内开展“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了价值标杆。立足中国教育实际和现代国民素养培育需求,从物质和软件两个层面来展开对高职院校学生“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是相对有效的举措,可以提升个人品味,营造“休闲体育”的生活氛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趋同;休闲体育;高职院校;培养思路
  马克思讲,“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发展状况,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推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深刻变迁。”中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大发展,物质层面已经有了相对丰厚的积累,可以说,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不再为“吃饱穿暖”的问题担忧,而是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提出了要求。也因此,国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并且此种变化促使价值观异变的特征已经初现端倪。当此关键期,主流价值工作者必须尽快着手进行积极层面的引导,务必确保生活态度转型这一关键期国人的價值取向健康,进一步构建其全社会范围内的正面、积极、健康和阳光的生活氛围。然而,意识形态的形塑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实体事物,正面价值观的养成,也同样如此[1]。“休闲体育”正是基于这一定位下建构于“中产阶级”人群之上的现代生活概念,是一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具,个人素养和群体价值共有的生活方式。本研究就是要结合中国主流文化积极层面,立足于国人心态变迁的社会历史现实,从休闲体育开展的价值这一视角来探讨其开展的有效措施。相对于已经步入社会打拼多年的人群来说,学生群体的新型生活方式的养成可能更加容易一些,因此我们选择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希望管窥全豹,寻找出可行的培育和干预方案,以期最大化地促进全社会“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一、国民心态的变迁和主流文化价值融合,呼唤“休闲体育”这一新型生活方式出现
  (一)价值趋同下国民心态的变迁和主流文化价值融合
  客观地讲,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倾向自始至终都未出现过根本性的异变,最多也就是少部分人和事出现了悖离跑偏的情况,但最终都通社会矫正或是自我纠偏的形式归于正途。以生活方式的变迁而言,无需缀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脱离贫穷,一朝富裕起来的一小部分中国人,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出现了和存在生活奢靡、趣味低下等偏离主流价值方向的现象,但最终都在朴素的传统道德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下重归正本。可以说,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中国国民心态的变迁和主流价值对他们的要求不约而同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靠拢,最终二者走向融合共同,这就为健康生活方式如“休闲体育”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根基[2]。
  (二)心态与文化融合下“休闲体育”的价值分析
  心态和文化融合语境下,“休闲体育”的价值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来彰显。个人而言,“休闲体育”的价值集中表现为转变生活方式,提升个人修养,活出精彩人生;对整个社会而言,“休闲体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人文氛围”。针对学生群体,就综合素质而言,中国现行教育的实情是:名牌大学最优,一般本科大学次之,专科学校再次之,高等职业学校整体而言最弱。因此,从“短板理论”出发,未来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高职学生这一块短板。另外,排除个别案例,数据显示:未来收入水平的分布也大致如前所述。应该说,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除必要的历史和政治课程之外,绝大多数都是想要教会学生一门赖以生存的技术,这是偏实用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个人修养养成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而“休闲体育”则是要求专门为提升综合素养的体育形式。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休闲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弥合学生躯体素养差异,千方百计推进“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展。从体育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休闲体育”是一个新的GDP增长特点,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休闲体育”还可以协助推动高职学生群体整体修养的提升,从而兜住综合素养的底板,拔高这一群体的综合能力,最终可以修正或改善中国国民素质,最后还有利于构筑起“人文气质”的高品质社会氛围。
  二、基于价值导向下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养成措施
  针对高校学生个人而言,我们认为首先必须传给学生一技之长。学生未来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层面上决定了未来会采取何种形式和层次的生活方式。不忘教学的初衷,授人以渔,传给学生一技之长,奠定其未来生活的物质根基,使得他们今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因物质条件的局限而弃之不用。其次,要从观念层面着手,强化思想宣传工作,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休闲体育”的魅力所在,“心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群体效益来看,应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休闲体育”的经济产值,进一步辐射到国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引导工作,让高职学生群体们对“休闲体育”这一美好生活代表事物心生向往,形成良好的项目发展土壤[3]。
  三、结论
  “休闲体育”作为新型的体育门类和未来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兼具个人和社会双重效益。个人层面可以提升素养,拔高生活品味和层次,进一步向着美好生活靠拢;对全社会而言,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经济的优化发展,推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观念的宣传、培养,课程设计和教学干预和评估等形式真正实现向“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靠拢。
  参考文献:
  [1]朱秦洁.论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7(17):87+89.
  [2]宗平华.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学现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职教论坛,2016(11):64-68.
  [3]张杏波.高职院校休闲体育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04):19-22.
其他文献
<正> 随着距离国家经贸委2000年前淘汰一次性不可降解发泡聚苯乙烯餐具的限令一天天临近,一种新型稻壳一次性餐具——汕头&#39;绿恒餐具&#39;正悄悄地扩大着生产规模,目前日
摘要:本文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教材及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深度剖析,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重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找到体育专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专业的结合点,以通过运动项目各专项特点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通过运动项目针对性练习,预防防治职业病,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更好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山西省;应用型;体育
摘要:本文从一个连续5年被评为“广播操标兵学校”和“广播操传统学校”称号的学校在广播操的教学训练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练广播操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广播操的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锤炼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广播操;教学;训练  国家教育部规定学生至少一天锻炼一小时,所以早操时间弥足珍贵。如果不珍惜课间操的时
&#39;后配额&#39;时代已经悄然降临,并且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然而,&#39;后配额&#39;时代并没有人们所预想的那样,纺织贸易真正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时代,中国纺织品一统天下
青政办[2018]1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2018年
10月31日晚,在2020年中国化工教育年会期间,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物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石
<正> 目前,在农村流行着&#39;要发财,种药材&#39;的说法。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确是一条致富的捷径,但是,要想在这条致富捷径上获得成功,就应遵循以下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思路。一、
【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剑桥城位于伦敦以北90公里处,剑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河上有几十座精巧别致的石
<正>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上的经济,被称为知识经济。它恰当地概括了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个概念产生后,很快成为人们的共识。人类社会已经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