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一把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3321y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等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都离不开朗读。但是,因为初三教学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的时候,都是带领孩子进行理性地分析文本,而放弃了朗读这一学习活动。其实,朗读真的是一把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孩子们才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提高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
  朗读 阅读理解 初三教学
  朗读是什么?笔者不想从专业的角度给它下专业的定义,因为这样的定义不足以表明朗读的真正魅力。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的内涵很丰富,笔者在此不做讨论,只是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朗读在初三阅读教学的作用。初三教学与初一初二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应试功能占的比例更重一些。在语文上,重头在阅读和作文,当然,大部分的时间肯定花在了阅读和作文上。那么,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会发现,阅读上花了时间了,可是阅读能力上不去,该怎么办呢?笔者也曾有过同样的困惑,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笔者发现朗读是一把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
  一、朗读能带领学生走进文章内容
  初三太多的阅读理解的理性分析与讲解,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但是朗读会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无穷魅力。记得在讲《秋天的黄昏》这篇阅读理解时,基于散文很散,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这一特点,我在上课铃声响起时我缓缓地有感情地读起了文章: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学生一下子静了下来,我明显感觉到他们走入了情境,那村庄里的一景一物已经映在他们的脑海中了,读完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听完之后的感受,那个畅所欲言,是任何理性分析的课都比不上的,我知道,我的学生已经走进文本,走向文章的深处了。那么老师根本不用多讲什么,朗读出来就好,经过朗读的熏陶,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文本的魅力,自然会感受和领悟了。
  二、朗读能攻克题目的难点
  初三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交给学生很多阅读理解的思路与方法,可是,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我思路都背上来了啊,可是为什么总是扣分呢?”其实,是没有真正的读懂题目,读懂文章,那么如何去读懂呢?朗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举个例子,在《审丑》这篇文章中第12题: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说第(4)段画线句的作用。答案为:“晚秋”“灰色的风”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暗示了老人晚年境遇的凄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暗示老人生活的艰辛。第四段内容为: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上课时,我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有个男生站起来,开始读答案,读完之后,我问他扣了几分,孩子回答说1分,我说现在知道扣在什么地方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调侃道:动脑筋想想呢?孩子愣了一会,说想不出来。我顺势说道:“老师教你一个方法,不用想就能答出来。”孩子一听,来了精神。我说现在你假设自己就是那老头,来读。孩子第一遍不好意思,只是把文字读了一遍。我问读出什么了?他说还是没有。于是,我示范了一遍,声情并茂。他说老师我知道了,我说不要说出来,再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来,孩子这次放开了,读出声来,读完之后,迫不及待地说老人真凄惨,连个破塑料袋都要捡,真不容易。我说对了,答上去。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不一一枚举。总之,朗读能帮助孩子攻克题目中的难点。
  三、朗读在考场中的运用
  课堂上讲得朗读技巧实际上在考场上同样适用。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老师,考试怎么能读出声音呢?”你可以在心里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啊!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不要急着跳过,在心里好好朗读一番,自然会有收获。
  总之,朗读是一把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笔者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朗读在初三阅读教学中运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大量地阅读经典书籍,提升自己的阅读语感,为朗读技巧的运用奠基。
其他文献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著名女词人,在宋词坛上,她以创造性的艺术成就,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是极正宗的婉约派。李清照的词清新、委婉,情感真挚。在李清照的词中,总有如丝如缕的忧愁,挥之不去,又如有缥缈如烟的清愁,阵阵袭上心头,随形而动。这思愁像丝线一般从词人的心灵深处外溢出来,并体现了词人的种种行动。也就是这些行动,让人觉得那愁是多么地美。《一剪梅》是词人李清照以自己的真实体验为基础,抒写了普通的秋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管理实例,从糖衣炮弹、适时鼓励、放手管理三方面探讨了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能激起学生向上的动力、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湛蓝童年的天空,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  小学生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时光如梭,青春易逝,我的青春和飞舞的粉笔沫一起渐渐地远去。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从事这平凡的工作,付出我平凡的爱。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着。多年的一线班级管理实践经验
期刊
【摘 要】  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高中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大量的诗歌,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绝佳素材。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写景状物对抒情的铺垫作用,旨在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诗歌 写景 状物 抒情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写景状物中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历年高考试
期刊
【摘 要】  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这块成果丰硕,收获颇丰,教材建设的成果就是当中之一。观看全国10多套通过国家确定的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真的都有特色。这些教材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兴旺教材园地、提高母语教育的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建设 回顾与展望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儿童视角、开放意识、基础观念以及国家意志的价值取向,且具有简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许多教师会安排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练笔,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但目前许多学生在练笔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导致练笔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因此教师需要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练笔质量。本文围绕着小学生练笔现状与改进策略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学生 练笔 现状 改进策略  目前,小学生练笔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学生所写的练笔大多千篇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就作文来说,学生望“文”色变,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来,怕写、懒写作文,时间一长,学生就更不愿意写了,也就越不会写了,即使硬着头皮写,也总是东拼西凑,不假思索,那么作文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写作文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负担。  而文言文呢,又是学生害怕的课文之一,他们觉得这些离我们甚
期刊
当前的多数教师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大力提倡学生提疑,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造成了问题满堂飞,教学思路、教学秩序变得松散。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下面,就以六年级教学《三打白骨精》为例,谈一谈以问
期刊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深知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在户外,他们会自然地玩,自然地成长,自然地发展。而今社会的现实中,幼儿的户外活动与亲子接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鉴于此,我园决心走出校园,开展幼儿园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以此来还给幼儿接触自然享受亲情的快乐时光。现以本园大班组开展的“金仓湖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亲子户外定向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
期刊
一、问题提出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发生率比较高,出现的问题也较多。许多小学生着迷于电脑游戏,一旦上瘾,就会难以自拔,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  小明(化名),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2003年出生于农村,2015年转学到南京市鼓楼区小学就读。小明无重大疾病,体检情况正常,主客观世界统一,内在精神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
期刊
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有序发展。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以人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全盘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留足自主发展、自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