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对20世纪50年代普什图社会的描述,本文在田野情境中观察到,新的行动者构成并扩展了当地的社会政治结构.面对传染病疫情的危机,原本在结构中不一致的各行动主体,却呈现出协商关系与合作精神.这契合了巴特留下的命题:一个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的社会关系与结构是充满可能性的.
【机 构】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对20世纪50年代普什图社会的描述,本文在田野情境中观察到,新的行动者构成并扩展了当地的社会政治结构.面对传染病疫情的危机,原本在结构中不一致的各行动主体,却呈现出协商关系与合作精神.这契合了巴特留下的命题:一个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的社会关系与结构是充满可能性的.
其他文献
本文在充分挖掘和整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汉、回、东乡等各族之间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及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唐汪镇不同民族身份的人何以实现互嵌共融,何以在时代的变迁中维系和巩固各民族间的和睦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唐汪各族以多元文化为幕布,在充满流动性的族际交往中跨越和消解彼此间的"边界",巩固和维系族际亲缘、姻缘、地缘、业缘关系,并建立与周边他姓他族互嵌共融、和合共生的民族关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图示和群体心性之过程,彰显出一种层级递进的"共同体"连续谱之生成过程
这是两次专题发言的综合整理稿,以笔者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四十余年人类学田野调研与创作历程为例,解说社会文化与思想表征的多元方法,讨论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学术兴趣和田野机缘等适时作跨学科中转.本文介绍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态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等,到近二十年实验的绘画人类学的新选择,以及后学科时代人类学跨学科与交叉研究适时转换的动因、方法与实践体会.
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方法是当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绘画人类学作为新的课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探讨.人类学绘画将人类学关注的因素进行语义的重构并形成艺术审美的再度转译,仪式主题及其象征符号是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艺术家进入人类学视域探索仪式与象征的本意,超越传统文字书写,直观当地社会精神气质的综合的艺术体验,形成有别于常规美术创作的人类学绘画创作实践.本文以文化与艺术的双重视角,运用人类学、符号学、民俗学、美术学研究方法,结合人类学绘画创作实践的具体案例,阐释仪式中符号象征在人类学绘画创作中的图式转换和价
地方的社会文化独特性构成乡村振兴中的情境性问题.本文在乡村发展重点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甘肃K县的实践考察为例,分析社区层面应对情境性问题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社区层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实践表明,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要以地方性情境为基础,善于挖掘和运用地方性智慧,激发社区多元主体的合作参与,并以社区赋权激活社会资本、整合社区资源,推动地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当下,推进乡村振兴需进一步厘清发展的理想图景、行动主体以及现实路径,寻找适合地方发展的道路,激发乡村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