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操作途径。本文针对社会对旅游高职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双向需求,构建了由复合知识结构体系和综合能力结构体系有机整合而成的“飞机型”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以期对旅游高职院校能有效地实现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规格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培养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以及中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了适应新世纪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该意见提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旅游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的成熟技术,能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为旅游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提供服务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解决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是高职教育质的规定性,而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
养规格的研究入手,以有助于旅游高职院校能顺利并高效地实现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社会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分析
(一)高职教育中“能力本位”理念造成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偏差
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按“能力本位”理念来构建。“能力本位”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学习国外职教理论和引进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推广开的。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说,按上述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岗位针对性强,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较快熟悉所在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益,节约了成本,较受用人单位欢迎。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身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产品的升级换代,转产或停产,发展或萎缩,增员或减员等等,这些因素必然要求一线人员有较强的岗位调适能力和应变能力。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预期常常会出现失灵的现象。新的职业层出不穷,旧的职业有的逐渐消亡,更多的则是其内涵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等。因此,主要针对职业培训的“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素质拓展知识深度不够,而产生严重的结构性缺陷。
(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对高职旅游教育人才规格的需求
目前我国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四类:其一,旅游行业的领导人才,包括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旅游局局长,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其二,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旅游人才开发的质量。其三,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才,旅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带头人。其四,具有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意识较强、复合型、协作型、应用型服务人才,包括高级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市场人才、会展旅游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度假和商务旅游开发人才等。
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双向要求,即构建一个具有较强
适应性,又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模式。
二、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
笔者认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模式应以工具性、方法论知识能力为核心动力,以专业性知识能力为主体,以体育、德育知识能力和相关性知识能力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飞机型”复合知识能力结构体系。
(一)复合知识结构
复合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在学生头脑内部所形成的组合结构,包括工具性知识、方法论知识、思想品德及行为科学知识、社会实践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占有比例关系,从而发挥其整体功能。
(二)综合能力结构
综合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旅游高职教育来说,应培养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生产、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综合能力结构由四部分构成。
1.终身学习能力。旅游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主要指:继续学习能力、应用基本工具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终身教育要求高职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多样化的学习工具,以满足整个职业生涯因产品的升级换代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转岗危机而需要的持续学习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接受新技术能力、开发新技术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的鲜明特色。对于旅游高职教育人才而言,专业核心能力是指首次就业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旅游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第一职业能力,或者称为首次就业能力。这既符合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也是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实需要。
3.专业相关能力。专业相关能力如敬业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促使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的营养源,对提高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的综合能力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4.關键素质能力。关键素质主要指人格素质、创业素质和诚信素质等。创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必备的素质,也是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新世纪人才市场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诚信素质是众多企业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人格素质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人格素质以完善人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提高人的个体素质为主要目标,理想的人格素质的培养,以思想、理想、品德、情操为基本框架,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内容,也同样是人格素质中的灵魂。
“飞机型”知识体系框架结构和能力体系框架结构是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的。“飞机型”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中,工具知识与方法论知识的积累形成高职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是培养旅游高职教育人才纵向深化知识技能与横向拓展知识技能的基础和支撑,因此是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牵引力和推动力,象征飞机的“机头”;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复合型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积累形成旅游高职学生的首次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是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和主体,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社会对旅游高职人才的岗位针性需求,象征飞机的“机身”;经济管理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的积累形成旅游高职学生的合作管理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体育、德育、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形成旅游高职学生的人格素质、创业素质与诚信素质等关键素质能力,这两部分知识能力组成飞机翱翔长空的“两翼”。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结构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很好的兼顾了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双向需求,也全面反映了旅游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本质与特征。
参考文献:
[1]谭镜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
[3]程柯.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
[4]傅维利,张桂春,姚秀颖.浅谈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核心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
[5]缪宁陵等.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2).
(作者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关键词】旅游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规格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培养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以及中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了适应新世纪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该意见提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旅游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的成熟技术,能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为旅游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提供服务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解决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是高职教育质的规定性,而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
养规格的研究入手,以有助于旅游高职院校能顺利并高效地实现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社会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分析
(一)高职教育中“能力本位”理念造成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偏差
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按“能力本位”理念来构建。“能力本位”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学习国外职教理论和引进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推广开的。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说,按上述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岗位针对性强,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较快熟悉所在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益,节约了成本,较受用人单位欢迎。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身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产品的升级换代,转产或停产,发展或萎缩,增员或减员等等,这些因素必然要求一线人员有较强的岗位调适能力和应变能力。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预期常常会出现失灵的现象。新的职业层出不穷,旧的职业有的逐渐消亡,更多的则是其内涵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等。因此,主要针对职业培训的“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素质拓展知识深度不够,而产生严重的结构性缺陷。
(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对高职旅游教育人才规格的需求
目前我国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四类:其一,旅游行业的领导人才,包括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旅游局局长,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其二,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旅游人才开发的质量。其三,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才,旅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带头人。其四,具有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意识较强、复合型、协作型、应用型服务人才,包括高级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市场人才、会展旅游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度假和商务旅游开发人才等。
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双向要求,即构建一个具有较强
适应性,又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模式。
二、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
笔者认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模式应以工具性、方法论知识能力为核心动力,以专业性知识能力为主体,以体育、德育知识能力和相关性知识能力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飞机型”复合知识能力结构体系。
(一)复合知识结构
复合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在学生头脑内部所形成的组合结构,包括工具性知识、方法论知识、思想品德及行为科学知识、社会实践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占有比例关系,从而发挥其整体功能。
(二)综合能力结构
综合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旅游高职教育来说,应培养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生产、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综合能力结构由四部分构成。
1.终身学习能力。旅游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主要指:继续学习能力、应用基本工具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终身教育要求高职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多样化的学习工具,以满足整个职业生涯因产品的升级换代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转岗危机而需要的持续学习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接受新技术能力、开发新技术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的鲜明特色。对于旅游高职教育人才而言,专业核心能力是指首次就业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旅游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第一职业能力,或者称为首次就业能力。这既符合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也是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实需要。
3.专业相关能力。专业相关能力如敬业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促使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的营养源,对提高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的综合能力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4.關键素质能力。关键素质主要指人格素质、创业素质和诚信素质等。创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必备的素质,也是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新世纪人才市场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诚信素质是众多企业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人格素质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人格素质以完善人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提高人的个体素质为主要目标,理想的人格素质的培养,以思想、理想、品德、情操为基本框架,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内容,也同样是人格素质中的灵魂。
“飞机型”知识体系框架结构和能力体系框架结构是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的。“飞机型”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中,工具知识与方法论知识的积累形成高职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是培养旅游高职教育人才纵向深化知识技能与横向拓展知识技能的基础和支撑,因此是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牵引力和推动力,象征飞机的“机头”;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复合型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积累形成旅游高职学生的首次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是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和主体,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社会对旅游高职人才的岗位针性需求,象征飞机的“机身”;经济管理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的积累形成旅游高职学生的合作管理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体育、德育、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形成旅游高职学生的人格素质、创业素质与诚信素质等关键素质能力,这两部分知识能力组成飞机翱翔长空的“两翼”。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结构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很好的兼顾了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双向需求,也全面反映了旅游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本质与特征。
参考文献:
[1]谭镜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
[3]程柯.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
[4]傅维利,张桂春,姚秀颖.浅谈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核心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
[5]缪宁陵等.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2).
(作者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