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与六只猫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中生活的前两年,我们从没有在校园里见过猫,因为上一任校长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它们脏兮兮的,雨天后毛发混着灰尘结成一缕一缕的;它们还会翻垃圾桶,把食物包装撕得满地都是;更危险的是病菌,如果它们抓挠了学生就更难办了。所以那时候,我们学校并不欢迎猫。猫这种动物也许真的有某种“灵性”,它们觉察到这样的敌意,便从不走进学校。
  我升入高三那年,学校换了一位校长。新校长很少在升旗台下做讲话,被上一任校长的“朋友们”嘲笑混饭吃。后来我们才知道新校长有些口吃,所以一直少言寡语。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后的某一天,就在那一天的上午,几乎全校都知道了一个消息——学校里来了一只猫!传闻这只猫正暂住在办公楼一楼的英语组,于是那一天英语老师成了最忙的人,一下课就有学生问:“真的有猫吗?我们可以去看它吗?”性急的学生直接趁着十分钟的课间一路飞奔到办公楼一探究竟,并且带回了消息:“的确有一只猫,白色的身体灰色的花纹,很瘦,是个男猫。”到了午休的四十分钟,办公楼楼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对比平日里,大家走近办公楼都是愁容满面,因为来这儿的唯一原因是被老师点名叫来挨骂。
  我也趁着热闹去看了看猫,这只猫的确很瘦,简直瘦成了一根长条,配合着棕灰色的花纹,活像一条蟒蛇。它眯着眼趴在纸箱上,一点也不在乎大家的围观。它的嘴角沾着一些脏东西,大家都说它肯定生了寄生虫,所以才这么瘦这么脏。有人拿出面包送到猫的嘴边,它闻了闻,却不吃。一个男生埋怨道:“猫要吃肉的,不吃面包。”于是拿出了刚在小卖部买的火腿肠,掰了一点送过去。猫张了张嘴,却没法吃火腿肠,它的尖牙都断掉了,还发着炎。这个新状况让大家都很为难,我们都想留下这只猫,但是送猫去宠物医院的价格却很贵。英语老師劝我们别担心,先回去上课,他们来想办法。
  大家怀着心事上完了一天的课。晚自习是八点半下课,我回到家,打开手机,班级群里有了消息,是英语老师发的。英语老师们跟校长说明了情况,校长同意他们发起募捐带猫去宠物医院了。每个人五块十块的,平时就喜欢猫的同学都捐了一些钱。还没到十点钟,英语老师又发来消息,钱已经够了。
  第二天上学,猫已经被送去医院了,我们有一周都没见到它,几个老师每天轮流去宠物医院看它。大家每天都围着老师问猫怎么样了,得到的回答都是挺好,做完手术了。管这事的英语老师还用募捐多出来的钱给猫买了两个饭盆,一些猫罐头,一张小床,这些东西都摆在英语组门口的长廊里,这里既有阳光,又有玻璃顶挡雨,还有教学楼挡风,冬天也不会冷。
  一周后,猫回来了,没有提前通知,也没什么仪式。只是一进学校 ,便看到一只容光焕发的猫。它在宠物医院洗过了澡,白色的毛发在太阳底下都有点晃眼睛。它坐在办公楼的长廊前,还是眯着眼。走近了,它也不睁眼不挪窝。它还有一条脖链,链子上缀着一个不锈钢的小牌牌,牌子正反刻着几个大字“颐和路高中 校猫”。有了这块牌子,这只流浪猫便和戴着通灵宝玉的贾宝玉一样,是有身份的大人物了。它的名字叫作“校猫”很好记,也很好理解,没有歧义。
  校猫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学校的中心人物,每到课间就被几十个学生围着,还有学美术的同学给它画了许多幅肖像画。只可惜它的性格很高冷,很少回应大家的热情。不过猫高冷一点也没关系,这正是它的个性所在。

2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直到梧桐叶纷纷落下的季节,校园里又出现了新成员。在距离办公楼很远的实验楼楼下有一片小花园,就在小花园的层层落叶里,蜷缩着三只小小猫。它们的妈妈趴在低低的枝丫上,呜呜叫着,引来许多同学围观,看它的意思,似乎是要把小猫托付给我们。猫妈妈十分瘦弱,三只小猫还没有断奶,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群陌生人,这也是猫妈妈的无奈之举。
  我家的宠物猫是从没断奶开始养的,当时买的羊奶粉还剩不少,所以小猫的饮食问题就包在我身上。但是实验楼附近并没有什么避雨的地方,小猫们也不能一直睡在落叶上,南京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坐在我后桌的女生也来看了三只小猫,她叫大家不用担心,她的爸爸是做定制家具的,可以做一个木屋给小猫们。当时一起来看小猫的还有高一高二的同学,他们表示不太靠谱,不如众筹点钱在网上买个猫窝。我的后桌听了这话就不太开心,一声不吭地走了。预备铃打响,大家也顾不得猫窝的事了,飞奔着跑向教学楼。

  第二天一早,一个木头打造的小屋已经摆在了小花园的角落里。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瓷碗,给小猫们泡了点奶粉。但是小猫们却不敢上前,只在远远的落叶堆里躲着。猫妈妈不见了踪影,看来是彻底撒手不管了。临近期中考试,正在上高三的我也没有太多时间过来看小猫,于是把奶粉放在小木屋旁边,留了张字条让来吸猫的学弟学妹们帮着喂。
  中午再来看小猫时,小花园甚是热闹。有好多男生都把盒饭里的一丁点肉挑了出来,用塑料袋托着,一路奔来看猫。但小猫这时还很认生,虽然闻到食物的香气馋得不行,但一直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三只小猫,一只是橘色虎斑猫,一只是长毛的白橘双色猫,还有一只白手套灰色狸花猫。灰色狸花是三只小猫中最活泼的,有男生扔了一根肉丝,其他两只小猫都吓得往后挪了挪,灰色狸花却大着胆子观察了一会儿,上前吃掉了肉丝。灰色狸花是第一个拥有名字的小猫,就叫小灰。
  之后的几个星期,其他两只小猫也渐渐地与我们熟悉起来。橘色虎斑正如天下所有橘猫一样能吃,羊奶刚一泡好,便冲上来一顿猛喝。有同学带了猫粮,它也不在意口味,冲上来就用力吃。吃完了也不爱玩,倒头便睡,很快它就比其他小猫大两圈了。我们给它起名叫大橘,因为它很胖又是橘色的。又由于它睡觉时总喜欢枕在别的小猫的屁股上,所以又多了一个形容它的成语——“大橘倚腚”。长毛双色的小猫虽然是只小男猫,但是十分爱干净,平时见到它,它总是在梳理毛发。它吃饭也是不紧不慢,有的吃就好,吃一点就饱,从来不会跟别的小猫抢东西吃。鉴于这些特点,我们给它起了一个脱俗的名字叫“仙女”。仙女很是高傲,举止优雅,它柔顺的毛发在有风的时候还会微微飘动,确实有仙女的味道了。   三只小猫一直是学校的黑户,老师们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也不叫人担心,只需要羊奶和猫粮就成长得十分健康了。但是没过多久,小猫们的妈妈回来了,它带着一身伤,还怀着孕,因为它,学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募捐。

3


  没人知道小猫的妈妈是怎么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来到学校的。
  那天早上,我跟往常一样,进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猫。奇怪的是小猫们没有在小木屋里睡觉,而是不安地在花园里徘徊着。我掀开小木屋的门帘,竟然是猫妈妈回来了,它的后腿受伤了,眼睛鼻子都被发炎的分泌物糊住了。正当我手足无措时,走过来一个高二的学妹,万幸的是她有收养流浪猫的经验。
  “它的眼睛发炎了,要给它洗干净。”她蹲下身检查猫妈妈的情况。
  我想起自己书包里有一管金霉素眼膏,是我上周眼睛发炎没用完的。
  “金霉素眼膏可以吗?是我自己用的。”
  “当然可以。”学妹拿出餐巾纸沾上水清理着猫妈妈的脸。
  猫妈妈十分虚弱,几乎没有声响,只是胸腔还有一点点起伏表示它还活着。清理完脸上的脏东西,我们给猫妈妈抹上了金霉素眼膏。已经临近上课时间了,进校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给猫妈妈泡了点奶,放在它的脑袋旁边,提醒小猫们不要抢奶喝,匆匆忙忙地去上课了。
  那天的小花园有些压抑,所有人都在担心猫妈妈的安危。有个低年级女生一直在赶人,叫大家不要掀小木屋的门帘,不要吓到猫妈妈,让它好好休息。我默默想着该怎么办,猫妈妈腿受伤了,眼睛也发炎了,只涂一点药膏是不管用的,也许吃一点抗生素见效会更快。但是我只有人吃的抗生素,那一片药对于猫来说太多了。我估摸猫妈妈只有四五斤重,一阵心算之后我有了主意,把一片抗生素分成二十份,早晚各喂一份也许可以。回家后我又查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猫可以吃阿莫西林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喂药。先是把药片用裁纸刀切成小块,再一个个包进糯米纸里,然后准备了厚厚的橡胶手套、纱布还有留着自己用的消毒液。

4


  第二天我差不多提前一小时去学校,因为网上说喂猫吃药困难重重,所以我已经做好了斗智斗勇的准备。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猫妈妈把昨天放在窝里的羊奶喝了,但还是很虚弱,几乎抬不起头,眼睛又被新的分泌物糊上了。我戴上手套,先为它洗脸,处理了腿上的伤,最后掰开它的嘴巴,放进了药片。过程只有十分钟,没有丝毫挣扎,猫妈妈把药片咽了下去,又无声无息地垂下了脑袋,微弱地呼吸着。我期盼它能有一点回应,可惜没有。我给大猫泡了奶,给小猫倒了点猫粮。三只小猫已是半大的猫了,挤做一团,睡在落叶里,十分哀怨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小木屋。
  中午我没再去,其实我很害怕去查看,害怕再次掀开门帘看到的已是一具小小的尸体。直到吃晚饭的休息时间我才去看猫,小花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同学们又在叽叽喳喳聊天看猫。原来是猫妈妈恢复了一点体力,从小木屋里走出来了。流浪动物的生命力很顽强,只要得到一点点治疗,它们就能活下来。有学妹倒了一点猫粮在猫妈妈面前,但是它吃不惯猫粮,只吃同学带来的剩饭,可能这才是它习惯的味道吧。隔壁班的数学老师也来看猫了,她还回家拿了一个塑料猫屋,说是自己家猫不喜欢的,铺上了旧衣服放在木屋旁边。小猫们围着新猫屋追逐嬉戏,一会儿钻进去一会儿跳出来。
  如果一切能停留在这一刻也就罢了,接下来的一个月猫妈妈状况不断。在养好腿伤和眼睛后,猫妈妈又失踪了一周,再回来时几乎快要生产了。此时已是深冬,南京下了非常大的雪,马路两边的梧桐树和松树的枝干都被压断了许多,马路上结了冰,交通陷入瘫痪。学校停课了,我和几个同学坐公交车轮流回学校看猫。它又住回了小木屋里,经过一天一夜的生产,生下了六只小猫,但是它却没有奶水,小貓崽吃不上东西也慢慢变得虚弱了。我们把猫妈妈抱出来,才发现它太瘦了,而且生了乳腺炎,完全没有办法喂奶。
  于是又是一次全校募捐,这一次花的钱比上一次更多。不仅猫妈妈要做手术,还有六只虚弱的小猫崽需要住院。猫妈妈经过两周的治疗挺了过来,不幸的是六只小猫只有一个活了下来。也许这是自然的选择,我也说不清。后来我们都很珍视这个独子,因为猫妈妈做了绝育手术,这是她最后一个孩子了。教务处的老师是个超级热心的人,每天都给猫妈妈炖鱼汤喝,她觉得做完手术喝点鱼汤会很补。但那时正值严冬,鱼汤放在地上不一会儿就结成冰了,猫妈妈完全没法下嘴。我寻思了几天,这种情况弄一个塑料温室是最省钱的办法。于是我在万能的某宝上买了两个小塑料棚,一个用来做猫们的餐厅,一个用来给小猫们的猫窝挡雨,于是猫们的居住条件从两间活动板房变成了两室一厅。冰雪消融之后教务老师还买了一些草垫铺在地上,防止猫们被雪水弄湿了脚。
  一切都归于平静,我们每天上课考试,猫们怡然自得地追逐打闹。

5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有新的猫来学校了,校猫和猫妈妈两派分别占据了学校的东西两侧。猫是有领地意识的动物,我们这小小的学校有六只猫显然饱和了。六只猫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高考结束。后来猫妈妈被一位老师收养了,大橘跟着与我同级的一个女生回家去了。暑假过后,小灰也被一个新生抱回家养了。学校只剩了校猫、仙女和猫妈妈的二胎独子。
  原本新校长一直想修一修实验楼旁边的小花园,重新种树铺地砖,但是看我们都那么喜欢去那里吸猫,也不打搅我们了。整修小花园的工作一直拖到我毕业后,猫们陆陆续续离开之后才开始。
  去年元旦时,我回了一次学校,小花园焕然一新,仙女独自一猫在花丛中踱着步,角落里放着一堆各式各样的猫粮。看来它没有主人,也过得十分自在。当年猫妈妈的二胎独子也长大了,和大橘长得一模一样。据说猫界老前辈校猫最近变得越来越嚣张了,它学会爬楼梯之后就经常在教学楼里游荡,看到哪个班开了空调,便扒开门进去享受暖风的吹拂……
  一切是那么美好,以至于回忆起来就像一个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爱它们,也许是高中三年太过漫长、劳累与孤独,我们坐在彼此身边,却奔向不同的人生,太多情感无处倾泻,只有这六只猫才是我们的慰藉。
  本文为第六届“青春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
  作者简介 王月,南京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责任编辑 孙海彦
其他文献
她轻轻敲了敲陈颖虚掩着的办公室门,听到里面一句“等等!”就站在门边上候着。等了五六分钟,她不自觉地将身体斜靠在墙上。手里一大沓资料渐渐显出分量,双手托得酸。又过了两三分钟,里面打电话声音似乎没了。她刚腾出右手想再次敲门,陈颖压低的讲话声断续传出来。她憋住气,回归原位。  突然手机呱啦呱啦响起来,她跑出一段路接电话。又是催材料的电话。她语气有点生硬:“主任还没签呢!”  把电话调成静音,回转身来,一
期刊
神奇的司息河  有人用直钩在司息河里钓鱼  有人用竹篮在河边打水  有人用河水织成了布匹  有人把细沙贩卖成了红糖  有人用布兜收集岸林中的晨露  有人用裸体储存树杈间的阳光  有人干脆搭起了爬满青藤的木屋  有人干脆捞起了河水中的月亮  甚至有个光棍汉  直接从河边背回来一大捆  洗衣女们的笑声  有人把河水弄到打麦场上  晒成了一方平地  有人把河水弄到鏊子上  烙成了煎饼  有人把河水弄到玉
期刊
凛冬的城披上一场新雪,窗外的事物变得妖娆、浪漫,窗内暖气氤氲,新研的墨似不及霜結砚台的浪漫。毛毡上墨迹斑斑,依然看得出纯白的底色,笔舔浓墨,横竖撇捺的汉字在毛边纸上洇出来,如次第绽开的墨梅,散发着一缕独特的香氛。与其说,这室内的宁静怡然与窗外的喧嚣纷扰有几分违和,毋宁说是一种相映成趣。  冬日的早晨,偶尔听得见鸟鸣,余下的寂静漫长,缱绻着日益变短的白天。笔下临摹的是那首小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期刊
哥哥,你过得还好吗  爸爸昨天又浮沉杯中,独自叙其所怀  哥哥,池塘旁的杏花已香,歌声已长  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  他的芦管能眠  他能解花语,能近黄昏  青骢馬啊,薄春衫  我香袖凭肩,我尽得鱼中素  哥哥,他们说我只是路过人间
期刊
鲁迅到底是怎样成为鲁迅的?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具有原点意义的命题。在那些还没有成为鲁迅的日子里,鲁迅是怎样被塑造、被修改、被挤压的?这个问题我追问了很久。但我知道,在无数个可能性中,肯定有一个答案属于南京。  对鲁迅感觉到一种异样的亲切,是几年前看文艺电影《环城七十里》。  其时,我正住在城东。夏天城墙上盘旋着蓬勃的爬山虎和常春藤。电影中有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让我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导演穆丹来自南京外
期刊
直到现在,陈年也不能确认那是不是一个梦。事情发生在旅行途中。  茶馆藏在一条曲曲绕绕的窄巷中。深灰的鱼鳞瓦房顶,生满苔藓的石墙,发光的青石板路,没有行人。昨晚刚下过一场小雨,地面石板的凹槽里闪着明晃晃的积水,像是打碎的镜子。他放缓脚步,嗒嗒地向前走。拐了个弯,不期然,看到一把大茶壶,悬在半空,壶嘴里哗哗地倾倒,水流如同立柱,正下方,一个沉暗的小水潭,承着清亮的水声。这把壶看上去眼熟,却又让人想不起
期刊
夜里2:30,酒吧街依然灯火通明,KTV的音浪此起彼伏,男男女女进进出出,每一家店门一开,一股冷气扑出来,在这三伏天里眩出一股白光。  东子靠在一棵大树下,又抽了一支烟。他在这一带做代驾已经有几个月了,辍学从老家出来后,也找了几份工作,钱少又无聊,还各种不自由。趁着年纪轻,能熬夜,代驾晚上干活,白天就在出租房里睡觉刷手机,自在。何况,东子喜欢开车,自从做了代驾,什么好车都上手过,东子梦想着能拥有一
期刊
易扬:阿乙老师,您好!今天我是个访谈者,也是您十年多的读者。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初在县城书店第一眼见到《鸟,看见我了》的情形。坦诚讲,当初去买、去读您的书,更多还是奔着书封上北岛的推荐。多年过去,您还是时常会提到北岛、李敬泽等人对您的知遇之恩,这种提携和帮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您?  阿乙:谢谢易扬一直对我的鼓励。2008—2010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几年:我从一个文学青年转变为作家,就像获得某
期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南京文学进入多元化与个人化写作的新阶段,迎来持续性的繁荣发展期。1992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和文学生产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对文学生产发挥了更直接和重要的作用,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文化工业的一环。在此背景下,南京作家一方面迎接新的文学市场化的冲击,融入大文化产业体系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始终与文学的商业化保持一定距离,坚守自身的文学传统,坚持
期刊
今天,一个相对完整稳定的诗歌形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根本原因在于诗人对诗歌语言美学是趋向细微精准还是趋向高度凝练没有形成一个共识。现代性使然,诗歌语言美学必然趋向细微精准。  关于诗歌语言,目前为止,鲜见本着发展态度和更多可能性探索精神的表达。大多是在用语言阐释语言、用逻辑印证逻辑,但是请注意,现代性作为一种超前经验,其语言是难以用现有语言符号来有效总结,也很难用一种普遍意义的概念来命名。要想将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