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视阈下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找准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机制,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实现专业拓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22-03
  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决定着中职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也反映着中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质量。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是提高中职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专业定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
  明确专业定位是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总结中职办学实践可以发现,一个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定位的依据就是相关产业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需人才的专门化方向与标准,也就是区域化、校本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濒海靠江,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受益于周边地区,尤其是上海和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南通地区的工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这一变化使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区域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带来精细化、智能化的行业分工,在机电行业,原先以数控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等为主要专门化方向的分类已经被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和智能设备生产制造业重新整合,基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的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基于这一变化,南通地区中职机电专业的定位应由过去以培养加工制造类人才为主调整为培养三个方面人才:数控加工技术专门人才,以满足精加工生产需要;机械制造加工产品检测、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机电设备特别是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专门人才;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专门化人才。
  二、课程设置——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引领
  课程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最主要载体,直接反映中职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任务之一就是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优化和调整,包括专业课主干课程的设置、教学课时的确定、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学习强度的安排。从中职的办学方向来看,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下进行专业课程优化,提高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吻合度。以机电专业为例,依据南通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可以对专业课程进行如下优化,见表1。
  三、教学内容——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
  通过产品或项目来整合知识技能,重新组织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专业与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可以按照职业发展的一般能力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确保学生达到既满足职业生涯需要,又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识、方法及心理素养等;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理论够用的基本要求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实用操作类知识,构建起宽基础的专业课程模块;增加职业群课程所占的比例,按技能过硬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构建职业群模块。
  专业教学内容的确立,首先要进行机电专业领域职业群、工作任务分析,形成机电专业能力素质体系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对机电专业群链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筛选,确定典型产品或项目作为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现专门化方向。
  四、教学模式——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
  南通地区是油泵的重要生产基地。如N761-15油泵是一家企业的新开发产品,该产品主要分为机油泵盖、机油泵体、轴和齿轮四个部件。学校可以围绕这四个部件开发项目课程,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等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融入这四门项目课程中,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实行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到课堂(生产车间)现场指导,让学生感知、掌握专业生产技能。另一方面,营造情境式的学习课堂,学生通过岗位轮换,体验不同的工种岗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岗位适应性。
  五、评价机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参照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其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学生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即中职学生能否适应区域机电企业的用人需求。
  建立专业课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确立专业课程评价的实施基础。南通市通州区有机械商会,中职学校可以联合机械商会建立起人才培养的市场跟踪机制,根据企业反馈的毕业生工作岗位适应与发展情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对接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体系,变革专业课程学习评价的标准。一是以产品(服务)的生产标准来对接学生的学习作业规范,并采用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明确的质量表述用语来评判;二是以员工的企业标准来对接学生的学习纪律规范,以改良版的5S管理体系进行学习现场管理;三是以经理的创业标准来对接学生的学习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六、专业拓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
  所谓专业拓展,就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细化中职机电专业门类,开发出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机电专业专门化方向。与以往相比,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又使得机电产业分工更为细化,一些新兴、主导产业分布于多个行业,机电专业人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开发出更为适宜的专门化专业方向。
  以南通市为例,目前模具加工与制造专业因其较强的劳动强度正在向其他地区转移,学生专业学习的意愿不高。近年来,南通地区承接上海及苏南等地产业转移,加工制造类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加工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设备的生产性能逐步更新,加工机械零件的精度、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人才培养有了新要求。同时,随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楼宇智能管理专业成为机电专业需要关注与大力开发的重要方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区某些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又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以不锈钢加工产业为例,其产品早已不是人们原有意识当中的不锈钢生活器皿,其产业群链已经延伸到大型的建筑装饰、广场等公共场所的艺术形象等领域。机电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应企业,可以是车间生产一线的机床加工工人,可以是产品工作室的普通设计员,还可以是在工地现场进行施工、美化的技术员。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机械加工技术,还要掌握CAD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建筑施工的一般性常识与技能,甚至还要具备美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Z].教职成厅[2012]5号.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教发[2014]6号.
其他文献
摘 要: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二六七卷本《明史列传稿》,是迄今所知张廷玉《明史》现存数种篇幅长、价值高拟稿中的一种,但学界对之研究相对较少,至今只知其于乾隆后的流传状况。文章通过对该书所保存的一个校对题签中“迈注”二字之研究,从该书乾隆嘉庆时曾存海宁拜经楼、海宁人许汝霖之家于康雍年间曾存《明史》拟稿之明朝大臣传部分之抄本、海宁人朱尔迈与许汝霖是好朋友、朱许二人与康熙时《明史》总裁陈廷敬也是好朋友、康熙二
摘 要 港台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大陆高职院校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借鉴。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其应以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统筹规划通识课程资源,明确区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注重课程质量,采用多种方式实施通识课程考核。  关键词 高职院校;港台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25-0
学习语文,单靠几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80万字的阅读量,可见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实践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
阅读经典,润泽童年。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不少经典作品值得学生细细品读与积累。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对我们来说,一生精读一些文化大师们的经典名篇,就如同我们自己在与大师们面对面地交谈,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启示和质朴的震撼,使我们能够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铸造自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关注真正
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这说明经过课改十年的实践检验,“三维目标”能够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该如何理解与把握?笔者以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整体性”关注的缺失,教师往往用“模式化解读”和“肢解式讲解”破坏了文章的整体、课堂的整体及语文学习的整体。正因如此,我们呼吁小语阅
摘 要 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背景,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35年办学实践为例,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系统分析认为,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对职业技术师范教师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认识它和发展它,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进一步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认识面临的新问题,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
教学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按照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益,同样是我们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辩证地说,任何一种识字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劣,以字理识字法包打天下,逢字必析字理,是不可取的。那种投入大于产出、有投入无产出的字理讲析,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笔者认为,讲析字理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合理把握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现如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能教给学生的技能是有限的,而养成研究性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爱上学习“研究”  信息技术这门课看起来“高、大、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许多学生对待信息技术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悄然而发,并迅速席卷全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无数个医护人员前仆后继,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防火墙,白衣天使们不顾个人安危,只为大家的安全奔波,我们怎能不感激?  本来期待过一个无拘无束的寒假,殊不知,却撞上了天灾,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神州大地一片沉寂。这位不速之客,在华夏之地猖狂肆虐。听者闻风丧胆,触者命悬一线,鹦鹉洲畔,黄鹤楼下,游人绝迹。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如何让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这是许多老师难以把握的困惑。磨课是最形象的实践指导。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从而使该课教学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的过程。成功的磨课让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和谐共生。  在一次市级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练习7 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