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36942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24-01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非凡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其家庭的支持与关心,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一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普遍偏小,父母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应有的家庭关爱比较缺乏。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1.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2.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的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3.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4.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二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城乡经济不平衡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源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现状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极不协调,与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落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当前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民只有离开土地,脱离农业,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从事劳务经济,但又无力承受让子女进城生活、接受教育,只有让子女远离自己在农村家乡留守。可见,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是导致农民工与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和深层次原因。
  2.城乡体制障碍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建立之初,政府实行了向工业倾斜的政策,遂形成了城市与农村相隔离的户籍制度,而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医疗、住房制度、就业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政策等,形成了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强大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教育制度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相联系,使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可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也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学校教育措施不力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大,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4.社会教育关注不够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社会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二大课堂,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个课堂已经不复存在。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知识为金钱所掩盖,大多数人看得见银光闪闪,而听不见知识的呼唤,新的“读书无用论”从不同角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冲击不断加强。在广大农村,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一般没有文化宫、科技馆等文化场所,留守儿童没有任何机会参加任何的社会性质的文化活动。只有从电视、书本这两个原始的窗口去了解一些外面的精彩世界,其知识来源面的狭窄可想而知。
  三 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多方面。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
  1.家庭方面
  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2.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加强。首先,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政府及社会方面
  首先,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其次,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关系到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简介
  吴红乔(1974-),女,河北藁城人,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其他文献
目前,郑州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5年,河南移动将投入超过90亿元,开展包括TD网络和无线城市在内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电子政务
萨满舞是古代北方部落的满族巫师萨满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解放前,萨满舞曾被一些江湖骗子利用,称“跳大神”可以请来方外“神灵”,具有逢凶化吉的
性贿赂古已有之.史上最著名性贿赂的牺牲品,非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莫属;性贿赂最典型的莫过于勾践、范蠡,他们给吴王夫差送去大美女西施,以离间吴王与其忠臣伍子胥.勾践为了自身
王梦翔,1998年毕业于浙江商学院,现任杭州草源奶制品有限公司副总裁。谈到他的成功经历时,他说,他的成功开始于“3包牛奶”。  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王梦翔与所有的同学一样,为找工作四处奔波,可临近毕业还没有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父母亲为了供他读书,几乎成了彻头彻尾的“贫下中农”。如果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哪还有脸面对父母?面对那一帮曾对他无限崇拜的同学?想到这里,王梦翔发誓一定要在这座城市里站稳脚跟。
期刊
在传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政府长期经营垄断,形成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使用率低下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财政带来严重负担.而PPP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已经成为新时期公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与房屋建筑在全国各地也在迅速地发展.房屋的建筑施工是使得项目实体有效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最终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
公路工程在长期使用条件下,其路面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类型的病害,如果未能对这些病害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造成路面整体损坏,不仅影响通行还造成资源损失和浪费.因此,应在认
配电网运维管辖范围广、设备多、任务重,配电网设备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运检难度大,配电线路跳闸率有待降低,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总结了加强配网运检管理、提
期刊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气氛难以活跃,甚至有教育家把高中课堂比喻成“人类智慧的屠宰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又该寻求怎样的对策呢?本文作者从现阶段的教育体制,教师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