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对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海学习回来,关心我的老师都说可以写点什么,我虽然心里也一直想写点东西,可是真正动笔的时候却感觉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写起,从什么角度来写才好。也许是感想太多而想说的话难以言尽,也许是真的说不出什么。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教育工作者,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我们应该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放飞理想,如何为学生的“自主”成长保驾护航?
  
  一、认识生命
  
  有人把生命定义为三个层次:一是生理生命,是最基层最基础的,没有它生命无法维持延续。二是心理生命,指认知、情绪和意志性的成长发展。三是灵性生命,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属精神灵性信仰的层次,是在人发展了健壮的生理和心灵生命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从生物的角度来认识人的存在,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一种本能,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死的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立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趋力。在弗洛伊德看来,生的本能的目标在于不断建立更大的生命存在的统一体,并极力维护这种统一体的聚合、亲和;相反,死的本能目标在于破坏、分解或毁灭这种亲和体。这种死本能的存在使人们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或把死亡的真正面目压抑起来,或选择自毁和毁灭他人的方式得到宣泄。当它指向内部时,表现为自责、自杀或受虐狂等行为,当它指向个人外部,就会产生憎恨、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笔者认为人的生命意识其实也就不外乎于对生和死的理解和感悟,认识领会了生和死的意义,人的生命意义自然得到参悟。生理生命是三个生命层次的基石,对高层生命的认识,必须回归到生理层面来认识才能显得更加豁然。所以以下论述中对“生命”理解是狭义的——倾向于生理层次的本能生命。
  
  二、关注生命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生命的感悟,而只是越过生命这一产生情感的最敏感的触发器而直接进入情感想象的世界“腾云驾雾”。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关注人的生命才是教育的本真。教育的核心是人,关怀的应该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教育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教育的要义。
  新课标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识到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熏陶的一种重要渠道,所以又将语文教学的三位目标表述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想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是其他一切情感的基础,也是其他一切情感产生的源泉。一个人对情感的认识如果不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真切感悟上,那么这样的情感可以说都是虚伪的。生存是一种基本的需求,是一种原始的本能需要,这种需要是不讲究拐弯抹角的,都是直奔主题,是一种低级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认为人对生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也是所有一切需要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对情感的教育应该是先对生命的感悟,只有因“生”和“死”而生的情感才最真实,才最具吸引力。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都只有建立在对“生”和“死”的认识上才能刻骨铭心,在这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对艺术了的生活层次里的情感体会才变得有味道,也才有意义,才清醒而不糊涂。比如我们所讲的对人生的各种情感的体悟——生活里的艰难挫折产生的各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也好,消极也罢,如果不追溯到对生命认识的根源上去体会和认识,就难以真正深刻体会这些情感。认识生命,才能对生活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从生命的角度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人生的各种情感,我想这才会另有一番意味。所以我们在透过文本体会情感的时候,可以从对生命认识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体会,这将会给我们的教学打开另一扇窥探生命的窗。
  
  三、体悟生命
  
  语文处处有生命,物物有生命。语文让我们时时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跳动。语文的载体就是生命,是一种不朽文明的体现。那些名篇名作,在我们面前,似乎虎虎有生。语文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富有生命和生命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生命,峻逸挺拔的松树有生命,就是流水玩石也富有生命,就是那些孤立无援的词语,它们那生命的旋律也在叮当作响。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通过文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这种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去感受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去体会各种各样不同的生命形态。
  教材中有很多篇目,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兵车行》、《阁夜》等无不是在把生命自觉与安邦治国、拯救社会紧密联系中突出对生命的热爱。透过《呐喊》、《彷徨》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直面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的鲁迅。汤显祖的名曲《牡丹亭·惊梦》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葬花词》,虽然有无限的感伤,但前者叫人不要辜负了青春,不要把似水流年的美好时光都付诸等闲,后者骨子里仍然有着对人生美好的热烈肯定和追求。尤其是海子的《面朝人海,春暖花开》,通过对尘世幸福的肯定,对人类的美好祝福,可以看到海子对诗歌、生活、人类的热爱,虽然建立在深刻的苦难体验上,海子的终极关怀伴随着忧伤、悲凉、孤独、绝望,但承担苦难,热爱生活,祝福人类的愿望使海子的爱放射出圣洁的光辉。史铁生在命运遭到重创之后,用恳切优美的语言,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东西传达给了读者:珍爱生命,珍爱健康,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幸福的路。因为“不合时宜”讴歌青春而险遭迫害的食指,在红色风暴席卷中国大地时,依然面向天空,带着微笑,“固执地用凝霜的枯枝,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热爱生命”“相信未来”的诗句。革命家陈毅被围困在梅岭时写下《梅岭三章》,让我们体会到人在关键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伟大。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告诉人们应该以怎样的生命存在才是有价值。
  
  四、敬畏生命
  
  我们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还不够,还要懂得如何珍惜它。人的生命是神圣的,更是脆弱的,我们应该以眷恋和珍惜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敬畏生命。生命存在本身具有原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育是否能对学生的成长起促进作用,根本上取决于是否敬畏生命,教育的使命就在于激活与生成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对人类的热爱尊重之情,对自身,对他人,对其他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之情。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敬畏生命》里叙述了她在“一个夏日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偶然窥见生命本质的经过。她那时“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的树正在飘絮,“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漫不经心中作者渐渐地吃惊起来,那些树“整个下午”“整个晚上”都“漫天”地飞絮,她感到“诧异和震撼”。作者说“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这当然不是说他第一次遇见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而是指她第一次真正地去关注生命,“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对生命满不在乎,把生命当儿戏,觉得这世界上什么都值钱,唯有生命不值钱,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敬畏生命,就是要我们学会热爱生命。要学会抗争,要敢于胜利。活着,会经历痛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失意和挫折;活着,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因为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得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同样是鲜活的生命,为什么在某些人那里生命黯淡得就像不发光的月亮,脆弱得有如秋风中的游丝,消沉得就像一声幽微的叹息。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却坚强得令人感动,令人震撼,坚韧得令人不可想象,璀璨得有如正午的太阳。这是为什么?因为后者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让我们热爱生命,让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华,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流程,才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创造。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让我们语文和其他学科一道,指引学生走进生命的神圣殿堂,点亮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Whether the ABO blood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remains un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
[摘要]语文教学既要以师情去触动学生的情感,又要施以美学,情与美要融合于一炉。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是相辅相成的,情感能推进美育实施,而美育又能使情感升华。本文着重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和美育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整合。  [关键词]学生 语文 情感 美学 熏陶    语文教学既要以师情去触动学生的情感,又要施以美学,情与美要融合于一炉。可以说,在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海外能源并购来实现国家能源安全与能源企业的国家化.然而由于各国法律文化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具有个体差异的心脏模型 ,是精确求解心电正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首先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下 ,根据人体心室的实测几何数据 ,通过三次B样条插值获得心脏垂直于
“京卡·互助服务卡”是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总工会首次合作联合发行认同卡,卡片性质为借记卡,该卡将作为北京市总工会会员的唯一身份识别标志,只面向市总工会会员发放,具备特定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创设趣味性情境,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操作性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设质疑情境,可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 兴趣 自主学习   
21世纪初,俄罗斯的工会是规模最大的公民社会组织,有3000万人加入,占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工人总数的45%。这样高的数字表明,工会对调节劳动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各级政府对农村土地的大量征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法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我国法律对农村土地征收的强制性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教育就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英语 自主学习 培养 能力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