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一个人的,往往是所谓的理性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大于努力,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多半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比如小到晚餐吃火锅还是牛排,今天穿黑色还是白色;又如大到选择谁做你的终身伴侣,该辞职跳槽还是默默埋头继续表现;再如当一家公司面对重大战略转型和资源投入时,究竟该如何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以上的情景,想必你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当我们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时,到底该如何做出客观的抉择?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我很长—段时间。因为凡是那些能让我们困扰的选择,往往都是我们未曾体验过的。换言之,对于那些未知的选择,我们并不知道做出的决定是好是坏,以及它会给我们带来何种影响。所以,我时常兑,“有选择比没选择其实更难”,尤其对于一个理性的人而言。因为,过于理性是枷锁,它是一个人或长的壁垒。
  真正的机会
  从来不留给“有准备”的人
  过于理性的人,身上都有一种毛病,就是容易“想太多”。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喜欢用成本收益法来思考,把每一个选项量化,从而做出看似客观的权衡比较。可问题就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的理性,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个未知的选择时,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和数据都是有限的。
  说到底,所谓的理性不过是自欺欺人,它是基于个人的认知偏见。比如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身边那些混得好的人,大多数都是偏非理性的。尤其是拿创业这件事儿来说,越理性的人越难迈出第一步。
  因为创业的起心动念往往是“盲目”的,它往往是源于一种兴趣、好奇心或者是对某个问题的洞察。如果你思前想后精于算计,那么多半的结果是弊大于利。好比你要丢掉前程似锦的金饭碗,舍弃稳定的薪水与高额的福利,忍受亲人朋友的不理解与未来可能遇到的重重阻难……
  以上这些,如果单拿理性思维去考量,就会被风险蒙蔽双眼。相反,感性的人从不善于计算成本得失,他们遇到问题,只会先干了再说。比如很多人都羡慕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之所以不敢付之于行动,缺少的并不是钱,而是一种“爱谁谁”的勇气。
  就像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之前上班时候每逢周末都会自己驾车外出旅行,到了大的节假日就满世界跑,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是个标准的“月光族”。但即便这样,他还是觉得不过瘾,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好奇。因此他索性辞职,带着一个背包和两万多块钱现金,就开始了自己的“环游世界之旅”。当时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劝他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结果呢?他花了一年时间满欧洲转了一圈回来了,并拿了一笔投资,做起了私人旅行订制的生意,如今活得有滋有味。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该如何识别机会的时候,我的答案是,机会从来不是靠理性识别的,它靠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因为只有当你行动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
  所谓的选择
  本质上是价值感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你重复做着什么样的事。”一个人之所以面临选择会纠结,最核心的原因,是缺乏对价值感的认知。
  比如我有一个很钦佩的朋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清醒,即使是在他创业最艰难的时刻,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记得有一段时间,他的公司遇到了低谷期,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当时有个投资人肯投钱,但条件是要他做—件与其价值观相悖的事,但能赚到一笔不菲的“快钱”;另一条是坚持自己的方向,继续做现在的事,但要冒着几个核心员工离职的风险,并且未必能看到希望。最后,他亳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并经过长达一年的煎熬才走出困境。
  也许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你会觉得这个答案很容易给出。但如果你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期,你就会明白,很多事情是用理性分析解决不了的。因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去看,第一条选择才是最优选项,它可以避免你遇到重大的损失和挫折,能够很快地把你从危机中解救出来。更何况你是拿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针对这一点,相信很多人看过一个视频——《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黄金圈法则”。其核心观点是说,当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先应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因為前者是非理性问题,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价值感,它能解决许多理性分析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在谈结婚这件事时,我发现绝大多数人表述自己现在的老公或老婆,并不是自己年轻时候意想中的理想对象。
  这种想法起初让我大吃一惊。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无道理,毕竟,你在结婚前设想的所有可能,都不过是你置身事外的一种判断。它是一种看似深思熟虑的理性分析,但并不一定是你内心中的真实诉求。
  比如你年轻时梦想嫁给一个身高八尺的小鲜肉,但结果你喜欢上的是一个不足一米六的糗大叔。唯一不同的是,或许小鲜肉给不了你的安全感,大叔统统可以做到。所以,越是生活中那些看似违反逻辑的抉择,其背后都是由价值感决定的。
  因此,要想做出充分合理的判断,条件不是你是否拥有理性,而是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感是什么。换句话说,为什么选择,比怎样选择更重要。
  人生战略不是选择
  而是一成不变的信仰
  在任何一家企业里,大家都很喜欢谈到一个词,叫“战略”。依我个人理解,所谓的战略,其实就是从全局的角度思考资源与目标的适配问题。简言之,就是如何让现在的自己配得上未来的你。
  然而,制定战略是个极其复杂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因人而异,没人敢说自己企业的战略是最正确的。因为,战略原本就没对错,它本质上是一个关乎信仰的问题,而信仰又是由价值感决定的。
  比如,一个孩子说自己长大后的理想是做个飞行员,而另一个孩子说自己想成为优秀的扫地僧,你能说前者就一定比后者优秀,或者后者一定没出息吗?
  同样的道理,据我观察那些真正卓越的人或公司,并不在于他们的战略是什么,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找到了真正认同的信仰,并且始终如一地将其坚持下去。
  比如,很多人把“成为有钱人”作为梦想,这其实是一种伪信仰。因为没有人期望自己越来越穷,它只是一种需求而非价值感,即便这种想法很理性,但它依然会在困难面前变得极其脆弱。反之,真正的信仰来自于非理性的认知,它能够抵抗一切理性的说辞。好比乔布斯说自己“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换一个普通人说,可能有人会骂他傻子。
  可你要知道,当乔布斯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学生时,他就已经这么想了。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这种信仰延续了下去。所以,在很多卓越的人看来,战略从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坚持。
  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时看过的一本书,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将心注入》。这本书中好几次提到了一句话,“Follow your heart”,即“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很多年前,我认为这句话完全是鸡汤,读起来没有任何感觉。可随着时间的增长,时不时地会遇到某个重要节点的选择时,才发现,原来这句话是所有问题纠结的答案。毕竟,理性能够解决的,往往都是战术层面的选择。而决定你信仰的非理性,才能最终助你达或人生的跃迁。
  (摘自《智慧》)
其他文献
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以来,各级各地各领域密集出台了一批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也需要警惕支持民营经济“新形式主义”问题。  凑数量,装门面。有的地方为了“快速”应对上级要求,简单地把原来各个条线的既有政策措施挑出来,打个包、换个名头,就成了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新举措”;有的地方刻意追求支持民营企业政策措施的数量,给下级部门分派任务,一条一条凑政策。这些政策,如果一开始就是为了装门面,
期刊
最近,有反腐新书披露了“有原则”贪官现象——一些贪官在受贿过程中,对于怎样收钱,时常显得很有“原则”。如有个叫李立青(化名)的市委副书记:只收熟人的钱,一般人的钱物都退了,以至于被双规之前还被认为是个清正廉明的干部。  或許,仅从某种直观表象上来看,相比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这些“有原则”贪官,其贪腐“吃相”确实没有那么难看,但如果进一步从潜在的腐败危害性角度审视,又应看到,较之那些“什么钱都收”的
期刊
作为既是变革推动者又是变革对象的公务员,对改革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和把握他们对改革的认知状况,适时准确地引导行为变化是实现组织变革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部分座谈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为基础,设计了32题,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改革意义、目标、参与度、期望、个人适应性五个维度
期刊
公务员是领取国家俸禄、效忠国家利益和为公民服务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外展示着国家的形象,对内受到国民的监督。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們往往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受到更多的制约与限制。  日本  洁身自好才能保住饭碗  在日本,公务员是一个稳定、很难被炒鱿鱼、能够正常休假的职业,成为一个公务员是不少人的梦想。  不过,公务员必须遵守的义务和各种清规戒律,迫使日本公务员必须洁身自好,否则就会丢掉饭碗。 
期刊
日本文学家柳田邦男先生曾提過一种“2.5人称观点”:首先是自己,即第一人称观点:其次是家人,即第二人称观点:最后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人,即第三人称观点。  只靠第一人称观点和第二人称观点容易感情用事,但光使用第三人称观点又缺乏人情味。服务业所需要的是带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想法和专业判断。  我想到我家附近的服装店里的那个店员。我每次走出试衣间,她都不会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你”这种有固定模式的夸赞的
期刊
英国公务员:  养老金为原工资的2/8  朝九晚五的英国公务员,一般来说工作强度不大,周末也不用加班或倒班,工资水平维持在中等,退休金也还算丰厚,因此在英国是很吸引入的。  英国公务员虽然算不上高薪,但是福利还是不错。英国公务员最主要的福利是养老金。与普通国民一样,英国公务员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还为公务员设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养老金保险制度。  这笔养老金相对比较丰厚,拿同属于公
期刊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引入相关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产教融合刚刚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各地的融合方式方法也
期刊
【材料】  2017年,省会城市Q市新一届市委提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升质量、提升服务、提升品位、提升效率。Q市城市管理局,是Q市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容秩序整治、城管执法、确保城市安全等工作任务。市委提出的“四提升”工程,既是Q市城市管理局的重要工作任务,又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现在,距离春节还有20天。Q市城市管理局拟下发一个通知,要求各区城管委、开发区
期刊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2018年,恩格尔系数再创历史新低——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有一个参照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是30%以下。”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已迈入发达国家或者富足国家的行列?对此,多位专家表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发达
期刊
桑德伯格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敢于冒风险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她发现自己必须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包括自己的职业。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美国人在18岁至44岁之间会换11次工作。这意味着,进入一个公司或者部门干上一辈子的时代结束了。  《财富》杂志资深编辑帕蒂·塞勒斯说过:“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桑德伯格非常赞同“方格架”这个理论。她认为,职场上,人们应该多一些灵活性,少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