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方法112例结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的80.4%,不良反应发生率10.7%低于对照组的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后,患者结肠癌伴有肝转移症状显著缓解甚至消失,可有效避免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8.21±3.43)、(68.21±3.13)、
目的探讨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小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3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肠切除、肠绞窄是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肠切除、肠绞窄是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症、肠切除、肠绞窄是小
目的 探讨小学生近视眼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东莞市地区体检小学生1050例,根据视力体检结果及散瞳验光结果诊断出的382例近视眼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非近视眼健康小学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3.1±1.1)mPa·s、血浆粘度(1.5±0.3)mPa·s以及还原粘度(15.4±7.0)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3.7±0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其术后镇痛及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与价值。方法8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身麻醉联合超声下TAPB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对比微创术与传统病灶清除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清除组,各45例。微创组施行微创术治疗,清除组施行传统病灶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及Cobb角,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微创组患者的Cobb角为(10.2±4.9)°,大于清除组的(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CM)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NICM)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ICM组与NICM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 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地尔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控制时间、心电图好转时间,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痛程度评分,治疗效果,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控制时间为(6.15±1.12)d、心电图好转时间为(6.12±2.12)d,短于对照组的(
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参与凝血检验,详细记录其凝血检验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APTT、PT、TT分别为(39.81±2.38)、(19.21±1.29)、(21.68±2.15)s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Omni View)技术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胎儿唇腭裂检查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应用三维Omni View技术的实验组(n=60)和应用二维超声技术检查的对照组(n=60),比较两种诊断技术唇腭部显示情况以及诊断检出率。结果:在冠状、横、经梨状孔斜冠状切面,三维Omni View技术对胎儿硬腭的显示情况优于二维超声,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维Omni View技术在孕周19~28 w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