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报》是我的福地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連环画报》是我经济独立后订阅时间最长的一本杂志。我在陕北延安时,每个月都翘首期盼《连环画报》,收到杂志后便会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反复揣摩。每到年终,我都要将完整的 12 期杂志细心地用线绳装订在一起。这样的手工合订本我至今留存着10多本。
  第一次在《连环画报》看到自己的作品是 1999 年。那年,我创作的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连环画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连环画报》不吝版面,连续 6期摘编发表了我的这个首部长篇作品。也是在这一年,时任《连环画报》主编的夏丽联系到我,约我创作另外一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的连环画。
  《连环画报》从 2001 年第1 期开始发表《白鹿原》连环画作品,全年 12 期连载。据说,这也创下《连环画报》连载之最。由于该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边创作边发表,甚至出现过杂志脚本文字已编排审校好,急等画稿补缺开机印刷的情况。所以,亦是《连环画报》“逼迫”我如期完成了《白鹿原》连环画的创作。
  新中国连环画事业奠基人姜维朴、《连环画报》编辑和相关文化学者还先后为《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连环画作品撰写了评述文章。这些对我在连环画创作方面的坚持与探索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2019 年我又创作完成第三部长篇作品,根据贾平凹先生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创作完成的70米水墨画长卷。
  回顾自己在连环画创作道路上的步履,《连环画报》既是我艺术之花萌发、成长和绽放的园地,也是我精神情感不能割舍的福地。
  衷心祝愿承载着几代编者和亿万读者情结的《连环画报》生命常青!
  李志武,1962年生于延安,国家一级美术师。其作品《平凡的世界》连环画(696幅)荣获全国九届美展铜奖;《白鹿原》连环画(770幅)入选全国十届美展。2009年9月,题为“《农耕纪事》——李志武连环画作品展”在北京举办;《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连环画先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多种版本。2015年,《白鹿原》连环画法语版出版,其原作在法国安古兰、巴黎、波尔多等地展出。2016年,《白鹿原》连环画被法国音乐家以配乐展示形式搬上音乐会舞台。2019年,根据贾平凹小说《秦腔》创作完成70米长的水墨画长卷。
其他文献
说起来我和《连环画报》真的很有缘分:首先我和《连环画报》正好同年生,我比它小三个月,我应称它为“哥哥”;其次,我画的第一部连环画是从《连环画报》开始的,是靠“哥哥”的一步步引领,我才在连环画领域里成长起来。在《连环画报》创刊70周年之际,谈下我在《连环画报》的创作之道,算是我给“哥哥”的生日礼物吧!  一是感悟脚本,激动自己。虽然连环画脚本都是别人所作,但我认为只有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才会使绘画更加
64开本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群众中发展最快、流通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大众读物.rn我生于20世纪40年代,那个年代的农民娃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常从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每个普通人家里都是没有电话的。《连环画报》通过邮局联系到我,我跑到邮局去接约稿电话。我记得稿件的题目是《千里送京娘》,是由童介眉老师约的稿。这件事我记忆犹新,真让我感动极了。  能有作品在《连环画报》上刊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荣誉,是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希冀与追求。  感谢《連环画报》这个舞台给予我多次“亮相”的机会。而为把“相”亮好,《连环画报》的编辑们为我倾尽心
连环画曾经是全国少年儿童放学后共同追逐的美梦,也是画家寄托梦想、展示才情的共同希望,而《连环画报》绝对是那个时代画家心心念念地托起梦想与希望的最高平台.毫不夸张地
期刊
欣悉《連环画报》创刊 70 周年,真诚地道一声“生日快乐”!  我这一生与《连环画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连环画报》,让我走进了美术的世界 ;因为《连环画报》,使我在摔打中成长 ;因为《连环画报》,让我被全国的读者、同行所熟知。我的知名度是由《连环画报》的影响所赋予的。  近些年,随着自己年纪增长,技艺渐退,已基本不为《连环画报》创作了,但对《连环画报》的关注惦念一直没有减少。《连环画报》如同我
年少时我就爱读报,向往记者职业。万万没想到成人后的就业现实,却把我与大众读物连环画绑在一起。从此,一绑就是一生。  我进入《连环画报》的时段正是画报的“黄金岁月”,销量直线上升,一度成为全国限量征订的“香饽饽”月刊之一。  回望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正值正邪思潮激烈交锋,被十年动乱折磨的人们,也都不由自主地释放深埋已久的郁闷与不平。  《连环画报》适时先后发表的《人到中年》 《人生》 《草原上的
期刊
2014年 12 月《连环画报》刊登了我的画作《晚清重臣李鸿章》,此间陆陆续续我都有画作发表。现在回头看那些画,我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绘画的状态左右着作品的高下。一种状态是 :画者在赖以生存的工作之余再投入绘画创作。另一种状态是:画者毕生完全投入绘画艺术之中。我由此想到了两个词 :客串·深耕。为画画不管三七二十一投身于职业的状态,这其中不乏佼佼者。日子是清苦还是滋润,这个不论,但我觉得这才是深耕的
期刊
要和《连环画报》说几句话,这事让我不平静了。因为我最开始的几件作品就是在《连环画报》发表的。这很重要,那是当时一个“最大的文化生活平台”,它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但对于我来说,留在心里最深的还是和编辑们的感情。  比如,每一次到编辑部说事情,一坐就得半天,然后就是吃饭时间了,很自然地我又随着编辑走到家里。我们边吃边聊,这是不是很惬意?那种情况下,除了稿子也聊家常 :有谁和妻子吵架,有谁孩子怎样……一位
如果要說是哪种艺术类型、艺术刊物长时间陪伴我成长,当属连环画和《连环画报》。  我在20世纪后半叶有缘接触到了《连环画报》。画报汇集了中国一流的画家,在《连环画报》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剪纸、漫画等用各种艺术形式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它就像是一个袖珍移动的美术展览馆。《连环画报》刊登的连环画作品,成为引领中国绘画的风向标,同时《连环画报》是我了解观察中国乃至世界绘画潮流的一个
期刊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刚考入大学的我便迷恋上了《连环画报》,成为一名忠实的读者,贵刊陪伴了我几十年的成长。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陆续有20余篇作品发表于《连环画报》上,近些年我在多所中小学为少年儿童普及、辅导连环画。《连环画报》又是我必备的教科書,如今已到中老年的我依然是贵刊的铁杆粉丝。《连环画报》是爱好者的好朋友,是初学者的好老师。衷心希望贵刊不忘初心、永葆青春,让更多的读者喜欢它、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