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说文》土部所反映的宅居情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许慎据形系联,将众多汉字归入《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540部中,因而各部类就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意义系统。笔者对《说文·土部》进行整理后,发现其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东汉及其前朝的宅居情况,以及这些建筑所反映出的文化层面上的意义。
  关键词:《说文》 土部 宅居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建筑也拥有悠久的历史。秦砖汉瓦、隋唐寺塔、宋元祠观、明清皇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悠久;皇家园囿、私人园林、碑坊陵墓、城池坛庙揭示了建筑式样的丰富。除了这些尚存的建筑物以及建筑遗址可以见证我国建筑历史的悠久,很多文献资料也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展示了无法亲眼见证的各类已经消失了的建筑,以及当时人们修建房屋的相关情况。《说文·土部》用文字这一符号,跨越时空地为我们展示了许慎时代以及其前朝的建筑情况。
  
  一 宅居修建以及材料的变化——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宅居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举,它的发明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无常和季节更替所带来的温度变化的能力,有效提高了人们抵御野兽虫蛇侵害的能力,使得人类更加安全地得以生存和发展。如《庄子》就说明了宅居所带来的好处:“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限于自然条件。”上古时期,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地理气候的影响,中国的史前建筑分穴居和巢居两类。《孟子·滕文公下》:“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记载了上古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而选择不同的宅居方式。“下”就是长江流域的低湿多虫蛇之地,且南方多树木,故人们模仿鸟类在树上营巢居住。上古还有关于有巢氏的传说,《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后因很难找到合适的树木构建巢穴,人们就人为进行插木桩来构建房屋,形成典型杆栏式巢居。“上”则指黄河流域干燥之地,那里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说文·穴部》:“穴,土室也。从穴八声。”与“穴”相似的还有“堀”。《说文·土部》:“堀,突也。”段注:“突为犬从穴暂出,因谓穴中可居曰突,亦曰堀,俗字作窟。”《左传·昭公27年》:“光伏甲于堀室而而享王。”陆德明释文:“堀,本又作窟。”“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地区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但由于洞穴里昏暗潮湿,空气不流通,人们倍受其苦。随着原始人营造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的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被地上建筑所替代。
  地上建筑透气性好,光线充足,避免了巢居出入不便等缺点。于是,地上建筑逐渐盛行起来。这种地面建筑还有被分割成几个房间的房屋,墙壁多木骨架上结扎枝条然后再涂抹泥土的做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版筑的方法来筑墙。“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版)相夹,两块木板之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撑住,然后在两板之间添满泥土,用杵(捣)紧。筑毕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墙。”《说文· 部》:“ , 土为墙壁。”何谓“ 土”?《说文·土部》:“ , 土也。一 土谓之 。”“何”
  即现在的铲子,一铲所掘的土谓之“ 土”。人们将从田里取来的湿润泥土铲入两块早已固定好的木板之间,然后用棒杵使劲将泥土夯实。中国人都希望能坚固耐用,于是他们在建筑的主要材料——泥土上面想了很多办法。段玉裁曰:“凡初出于田为 土,稍治之乃为 。”为了增加泥土的黏性,人们就对刚从田里弄来的泥土稍事加工就成了“ ”。《说文·土部》:“ , 也。从土,一屈象形。“《说文·土部》还有几个和“ ”是同义词:“ :块也。”“ : 也。”还有一个字“ ”许慎曰:“ ,土也。”而段玉裁则认为“ ”也是“是”:”土盖 之误。“《说文解字》不仅部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同一部首之内的字的排列顺序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再加上,《集韵》:“ ,字也作 。”可见,“ ”应为“规”。由此看来,用泥土作为建筑材料的版筑建筑方法在当时广为使用。《孟子·告天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又《吕氏春秋》:“楚人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
  由此看出,“土”是中国古人最早采用且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材料,除了最初的直接掘土为室这种对土的直接利用,发展到地面建筑时,土又是筑墙的主要材料。到了后来,土还被放在模具中做成土胚,直接用于建造房屋或者土胚经烧制后用于建造,如砖与瓦。
  据考古发现,砖是在西周以后才少量出现,故在西周以前以及西周的建筑都是用土筑成墙。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周时尚不能砖石作墙,虽王宫宗庙,皆土筑。”后汉以后始用墼墙砌墙,不纯用版筑。《说文·土部》:“墼,瓴适也。一曰未烧也。从土 声。”《说文· 部》:“垒,墼墼也。”段注曰:“墼者,令适未烧也,已烧者为令适,今俗谓之砖,古作砖。未烧者谓之墼。”“令适”即为砖。《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中庭之路)有甓。”毛传:“甓,瓴适也。”《广雅疏证·释宫》曰:“令适与瓴适同,江东呼瓴甓,语之转也。”据文献推测,砖在西周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大量使用。到了汉代,由于制砖技术的改善与普及,砖大量用于铺地、砌筑台、砌墓室与墙基处,而墙还是以土墙为主。“最早的砖,有方形的,曲形的和空心的。方砖与今天的瓷砖用法有些相似,在室内多用于铺墁地面;曲形的砖是专门为包台阶用的;空心砖多坐长方形扁平状;整齐划一的条砖则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主要用来垒砌墙体。”到了明代才出现大量用砖砌成的墙。
  在中国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有瓦,瓦是指先用泥土做胚,然后经过烧制而成为陶器。《说文·瓦部》:“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凡瓦之属皆从瓦。”《说文·缶部》:“ ,瓦器也。”瓦器不仅广泛运用于建筑之中,还为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中国的陶器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专门用于屋顶,也就是现在意义的“瓦”,是西周时期在建筑史上涌现出来的重要建筑材料。瓦在西周早期瓦还只限于屋脊天沟和屋檐,在晚期就有不少的房屋上全部铺上了瓦,而且瓦的质量还有所提高。这从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中发现的数量较多的瓦片就能看出,而且其中还出土了专门用于屋檐前头的半瓦当,这就说明了制瓦技术在不断前进,瓦的功能分类更加详细。瓦的使用使得人们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它解决了屋顶漏水的严重问题。
  
  二 宅居布局以及装饰的变化——礼制发展的反映
  
  所谓“礼”,《礼记·坊记》:“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仿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荀子·富国》也曾对“礼”进行了阐述:“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一种束约人的行为,体现人们不同社会等级秩序的政治伦理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阶层内不同的等级的区别,在礼制中都有严格的规定。其在建筑上的表现为,宅居布局以及装饰的变化。
  在人类建筑史的初期,人们的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人畜混居,一个狭小的空间同时具有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饭厅以至牲畜圈的功能。随着生产力和建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住房的面积增大;其次,出现了套间的布局,以往笼统的室内空间被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单位。不同的阶层其房屋的布局也有所不同,这也是“礼”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如《黄帝宅经》记载:“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可见一斑。
  房屋建造最基础的也就是台基,它的修建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台基的重要作用,也是它最初的作用是防潮。古人穴居的时候,其房屋尚无台基之说。人们在深受阴暗潮湿伤害之后,始有地面建筑,台基也随之产生。《墨子》:“古之民,未有宫室之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湿润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在上古社会,生产力有限,只有社会地位高,经济实力雄厚的人,才有能力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造高大的台基。于是,台基就成为一个标志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符号。《礼记·礼器》:“天子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里的“堂”即台基。
  《说文·土部》:“堂,殿也。”《释名·释宫室》:“堂犹堂堂,高显貌也。”“堂的位置在宫室的前半部,南向,建于高台基上。其两侧为序墙,称东、西序。序外之南北狭长条,前曰厢,后曰夹室。”我国古代宫室的基本形制是前堂后室,但一般庶民的居室只有室无堂,故上古文献中的‘堂’大都指君王宫室的厅堂或治政的殿堂。《吕氏春秋·骄恣》:“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这一方面说明了“堂”规模的宏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建造之难,故平常家庭没有“堂”是情理之中的事。因“堂”在整个建筑群中地位显赫,故古人就用“堂”和其它建筑部件的关系来说明等级关系,《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房屋与人类相伴的时间最为长久,故人们想尽一切的办法来营造一个舒适、美丽的居住环境。居室装饰在仰韶时期就已经产生。《说文·土部》就有6个关于室内装修的动词: 、 、 、垩、墀。前三个就是指一般的用泥土涂抹的意思,“ ”指用土粉饰屋顶时的动作,仰涂也;“垩”,则是指用白色涂料将墙壁涂白也;“墀”是指粉饰地面。古人在墙面、地面涂抹细泥,有的甚至烧烤细泥表面使之陶化,既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也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随着石灰在仰韶时期的发明,人们发现用它来粉饰房屋比用细泥更能吸潮,而且石灰的白色还能给人带来一种整洁、明亮的感觉。于是,白色的石灰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房屋的粉饰。
  远古居室装饰在用色上,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平民百姓家只能用‘ ’也即草泥,来装饰屋顶或墙面。后来用‘垩’,《土部》:‘白涂也。’也即白灰。只有天子才可以用‘墀’,《土部》:‘墀,涂地也。’从土犀声。礼:‘天子赤墀。’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许所称礼,意味古之礼制规定,惟天子以丹涂地,即所谓丹墀。’”后来“丹”就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它是天子的代言色。《春秋·谷粱传》:“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尔雅》:“惟天子以赤饰堂而已。”
  
  三 小结
  《说文·土部》据形系联,将反映古代建筑的词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系统,词数之众,既体现了古代人类对住宅的重视,也由此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5年版。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 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4] 康殷:《古文字形发微》,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5]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版。
   [6]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书社,1997年版。
   [7] 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巴蜀书社,2000年版。
   [8] 王慎行:《古文字与殷周文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9]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0]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 刘艳华:《〈说文解字〉建筑词的文化阐释》,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3] 黄宇鸿:《〈说文解字〉与居住民俗文化》,《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0期。
  
   作者简介:
   管军,男,1967—,重庆永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教育,工作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罗小娟,女,1982—,重庆荣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学,工作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日本将使用回旋加速器产生的离子束照射花卉种子,引起基因突变,培育新的花卉品种。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这一研究将以菊花、杜鹃花和茶花等为实验对象,目的在于培育颜色新奇和大花
高油价给化纤行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已不仅仅困扰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影响已被全球化了。高油价把化纤原料成本抬得过高,如果化纤 The serious impact that high oi
本文介绍了用于平板电视显示的Mn激活的直流场致发光粉(dcEL)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了灼烧过程,包铜工艺和形成过程。适于显示屏用的粉末磷光体含有0.1-0.5%的Mn和0.25-0.35%的Cu(
介绍了湖南省化肥工业的现状和农业对化肥的需求情况 ,提出了该省化肥工业的发展建议。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ertilizer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and the demand
飞点扫描系统一般用在电视传送方面,特别是传送透明画和影片。 在飞点扫描系统中,扫描光点的光源是一种形成光栅的显象管,通称为飞点扫描管。从飞点扫描管发出的光被聚焦到
针对尿素系掺混型复合肥水解潮湿、板结成块的现象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 ,选择确定出一种适宜的专用复肥干燥添加剂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urea-based compoun
据报,Texas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双色发光二极管,解决了驱动条件复杂的问题。这种发光二极管直流输入范围是10—50mA,分别发出红光和绿光,而以前的管子发绿光需用约200mA的平
QT1型晶体管伏安特性图示仪,是一种能在示波管萤光屏上直接观察PNP、NPN型晶体管各种特性曲线簇的全晶体管化的专用仪器,还可以通过萤光屏前的标尺刻度直接读测晶体管的各项
比较了半水煤气 2种增湿过程的有效能损失及热力学效率 ,提出了降低变换工序能耗的新途径———完全利用热水增湿、升温半水煤气。 Comparing the effective energy loss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