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落实市委市府倡导的“千百工程”和“三百工程”,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
围绕“信用工程”挖潜。“信用工程”的创建既关系到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更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市联社结合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状况、农户数量、贷款需求,认真测算,细化指标,制定《2006年信贷支农暨信用工程建设考核办法》,下发《关于抓好春节资金组织和贷款催收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春耕生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信贷支农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组织召开支农工作现场会,通过互相交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将支农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建成信用镇188个、较年初增加79个,信用村2962个、较年初增加788个;选聘农户客户经理8820人,村级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73%。
围绕“新三农”创新。针对大农业、新农村、现代农民的发展需求变化,不断实施支农新举措。小额农贷变“大”。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授信额度、扩展贷款期限,对农村重点专业户贷款额度扩大到20万元。支农品种变“多”。鼓励区县行社在支持农村“三化”建设方面大胆创新,如探索定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新型农民打工创业贷款等新的支农方式。支持领域变“广”。市联社与市农办联合签订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议框架,承诺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10亿元的资金支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种养殖大户及劳务经济等。支持水平变“高”。梁平联社因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表现出色,被银监局指定为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
截止2006年底,重庆市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212.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7.9%,比年初增加15.7亿元,增长8.0%。
“小”品种“大”收获——巫山联社小额信贷在风险防范中显效应
近年来,巫山县信用联社根据县情、社情和农情,扭转信贷投向,在业务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定位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谋生存、求发展。该社确立“巩固农村市场基础面,努力拓展城镇、城市两大市场”的“一面两点”经营策略,有针对性的出台《农户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和《定时定点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信贷投向的“三个比例”管理。即:农村乡镇信用分社,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主,9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放于“三农”;农村重点集镇信用社,主要以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农村授信贷款为主,80%的资金投放于“三农”;城区信用社,以个体工商户贷款、涉农龙头企业、非公小企业贷款为主,70%以上的资金投放于“三农”。严格把握大户信贷风险盲点、不良信贷资产的双降重点、流动人员贷款的风险疑点和信贷操作管理的风险点。
2006年底,巫山联社各项贷款余额为73621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4884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6.3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长额的比例为70.3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贷款占比4.01%,其绝对额下降了275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收入和利润方面的贡献度均达到50%以上。
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供稿
围绕“信用工程”挖潜。“信用工程”的创建既关系到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更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市联社结合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状况、农户数量、贷款需求,认真测算,细化指标,制定《2006年信贷支农暨信用工程建设考核办法》,下发《关于抓好春节资金组织和贷款催收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春耕生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信贷支农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组织召开支农工作现场会,通过互相交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将支农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建成信用镇188个、较年初增加79个,信用村2962个、较年初增加788个;选聘农户客户经理8820人,村级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73%。
围绕“新三农”创新。针对大农业、新农村、现代农民的发展需求变化,不断实施支农新举措。小额农贷变“大”。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授信额度、扩展贷款期限,对农村重点专业户贷款额度扩大到20万元。支农品种变“多”。鼓励区县行社在支持农村“三化”建设方面大胆创新,如探索定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新型农民打工创业贷款等新的支农方式。支持领域变“广”。市联社与市农办联合签订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议框架,承诺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10亿元的资金支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种养殖大户及劳务经济等。支持水平变“高”。梁平联社因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表现出色,被银监局指定为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
截止2006年底,重庆市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212.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7.9%,比年初增加15.7亿元,增长8.0%。
“小”品种“大”收获——巫山联社小额信贷在风险防范中显效应
近年来,巫山县信用联社根据县情、社情和农情,扭转信贷投向,在业务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定位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谋生存、求发展。该社确立“巩固农村市场基础面,努力拓展城镇、城市两大市场”的“一面两点”经营策略,有针对性的出台《农户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和《定时定点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信贷投向的“三个比例”管理。即:农村乡镇信用分社,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主,9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放于“三农”;农村重点集镇信用社,主要以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农村授信贷款为主,80%的资金投放于“三农”;城区信用社,以个体工商户贷款、涉农龙头企业、非公小企业贷款为主,70%以上的资金投放于“三农”。严格把握大户信贷风险盲点、不良信贷资产的双降重点、流动人员贷款的风险疑点和信贷操作管理的风险点。
2006年底,巫山联社各项贷款余额为73621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4884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6.3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长额的比例为70.3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贷款占比4.01%,其绝对额下降了275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收入和利润方面的贡献度均达到50%以上。
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