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武术散打运动是一项运动员比较容易受伤的项目,为了解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损伤情况,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对武术散打运动容易导致的操作部位、操作原因及预防和康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术散打 损伤 预防 康复
一、散打导致的损伤部位分析
由于散打运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运动损伤的部位,通过对学生的跟踪统计,得出关节损伤占50.5%,头部18.8%,挫伤15.1%。关节损伤以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为多;头部损伤以鼻子出血、眉弓部、唇部为多;挫伤以小腿、头部、睾丸为多;严重损伤较少[1]。而其他研究可以大致得出受伤部位顺序先是下肢,然后到身体,最后是头部。在通过对国家集训队 26名散打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发现运动员损伤的多发部位是头面部[2]。孙强[3]通过对江苏省散打队男子运动员和南京体育学院男子散打队员进行调查研究受伤部位最多的是大腿和小腿,其次是面部。
目前对于散打造成的运动损伤部位的研究较多,从研究结果看,散打导致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有:头部、关节、软组织、肌肉、腰部、大腿、小腿等。但对受伤次数最多的部位观点不同,有的认为是头部最容易受伤,有的认为是下肢受伤最多。有的是通过散打的特点去分析这些主要容易受伤部位的原因,有的是通过散打的规则来说明这些部位为什么受伤。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并不能科学的阐述散打到底最容易造成哪些部位运动损伤。
二、散打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局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5]。还有研究得出其他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劳、技术要领不正确、情绪低落、局部负担过重、体力不佳、在训练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自我保护意识差、带伤训练比赛、准备活动不合理、恢复的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等[2]。 在对江苏省散打队男子运动员和南京体育学院男子散打队员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其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也是过度疲劳、技术动作不到位、准备活动不充足、运动负荷过大、心理素质不好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6]。 而杨少雄的研究认为,损伤原因主要有损伤常识和知识学习不够、准备活动不够、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了解不够、放松恢复不够等[1]。
以上研究结果基本都涵盖了散打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运动负荷过大导致的运动疲劳,从而加大了运动损伤的几率。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准确、心理原因等等。这些原因提示教练员一定要对运动负荷进行控制,防止运动负荷过大导致身体疲劳。还有就是要认真对待准备活动,和规范技术动作,这些都可以使身体减少运动损伤的痛苦。
三、武术散打导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一)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
对于运动损伤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预防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大量文献资料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归纳为:重视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注意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的保护用具的安全卫生[7]。高校在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有:加强学生学习运动损伤知识的力度和传统的武德教育、加强身体和心理素质训练、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全面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加强医务监督工作[7]。
在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主要可以归纳为加强安全教育,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重视放松恢复,将强场地设施的建设等。这些意见和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散打运动损伤的康复
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活动。目前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为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利用中医药方法来减少运动损伤痛苦主要是通活气血法、活血化淤法、祛痹补肝肾法(强筋壮骨法)、行气法及气血两行法、调肝补血法[3]。按摩法、刮痧法、中医药疗法[5],这些方法都对运动损伤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而利用我国特有的中医针灸和推拿发现对运动损伤的恢复均有效果,说明中医的推拿针灸可以是治疗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8]。
在对运动损伤治疗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其中有物理疗法,还有中医疗法。结合我国特有的中医理论通过中医疗法对运动损伤进行康复治疗是一种新鲜的疗法,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把我国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杨少雄.武术散打运动损伤机制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2] 王涛.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J].体育学刊,2007(3):120-122.
[3] 孙强.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武术科学.2009.
[4] 陈钺.我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
[5] 李伟,李龙.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1(3):103-106.
[6] 奚树良,彭书强,黄四元.浅述运用中医方法恢复运动员肌肉损伤[J].2006.
[7] 张凤俊.浅谈运动损伤的预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1):63.
[8] 王家祥.穴位灸法对运动员延迟性肌肉损伤恢复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
摘 要 武术散打运动是一项运动员比较容易受伤的项目,为了解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损伤情况,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对武术散打运动容易导致的操作部位、操作原因及预防和康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术散打 损伤 预防 康复
一、散打导致的损伤部位分析
由于散打运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运动损伤的部位,通过对学生的跟踪统计,得出关节损伤占50.5%,头部18.8%,挫伤15.1%。关节损伤以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为多;头部损伤以鼻子出血、眉弓部、唇部为多;挫伤以小腿、头部、睾丸为多;严重损伤较少[1]。而其他研究可以大致得出受伤部位顺序先是下肢,然后到身体,最后是头部。在通过对国家集训队 26名散打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发现运动员损伤的多发部位是头面部[2]。孙强[3]通过对江苏省散打队男子运动员和南京体育学院男子散打队员进行调查研究受伤部位最多的是大腿和小腿,其次是面部。
目前对于散打造成的运动损伤部位的研究较多,从研究结果看,散打导致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有:头部、关节、软组织、肌肉、腰部、大腿、小腿等。但对受伤次数最多的部位观点不同,有的认为是头部最容易受伤,有的认为是下肢受伤最多。有的是通过散打的特点去分析这些主要容易受伤部位的原因,有的是通过散打的规则来说明这些部位为什么受伤。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并不能科学的阐述散打到底最容易造成哪些部位运动损伤。
二、散打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局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5]。还有研究得出其他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劳、技术要领不正确、情绪低落、局部负担过重、体力不佳、在训练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自我保护意识差、带伤训练比赛、准备活动不合理、恢复的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等[2]。 在对江苏省散打队男子运动员和南京体育学院男子散打队员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其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也是过度疲劳、技术动作不到位、准备活动不充足、运动负荷过大、心理素质不好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6]。 而杨少雄的研究认为,损伤原因主要有损伤常识和知识学习不够、准备活动不够、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了解不够、放松恢复不够等[1]。
以上研究结果基本都涵盖了散打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运动负荷过大导致的运动疲劳,从而加大了运动损伤的几率。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准确、心理原因等等。这些原因提示教练员一定要对运动负荷进行控制,防止运动负荷过大导致身体疲劳。还有就是要认真对待准备活动,和规范技术动作,这些都可以使身体减少运动损伤的痛苦。
三、武术散打导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一)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
对于运动损伤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预防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大量文献资料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归纳为:重视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注意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的保护用具的安全卫生[7]。高校在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有:加强学生学习运动损伤知识的力度和传统的武德教育、加强身体和心理素质训练、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全面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加强医务监督工作[7]。
在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主要可以归纳为加强安全教育,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重视放松恢复,将强场地设施的建设等。这些意见和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散打运动损伤的康复
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活动。目前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为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利用中医药方法来减少运动损伤痛苦主要是通活气血法、活血化淤法、祛痹补肝肾法(强筋壮骨法)、行气法及气血两行法、调肝补血法[3]。按摩法、刮痧法、中医药疗法[5],这些方法都对运动损伤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而利用我国特有的中医针灸和推拿发现对运动损伤的恢复均有效果,说明中医的推拿针灸可以是治疗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8]。
在对运动损伤治疗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其中有物理疗法,还有中医疗法。结合我国特有的中医理论通过中医疗法对运动损伤进行康复治疗是一种新鲜的疗法,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把我国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杨少雄.武术散打运动损伤机制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2] 王涛.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J].体育学刊,2007(3):120-122.
[3] 孙强.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武术科学.2009.
[4] 陈钺.我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
[5] 李伟,李龙.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1(3):103-106.
[6] 奚树良,彭书强,黄四元.浅述运用中医方法恢复运动员肌肉损伤[J].2006.
[7] 张凤俊.浅谈运动损伤的预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1):63.
[8] 王家祥.穴位灸法对运动员延迟性肌肉损伤恢复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