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小小“银行家”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14岁男孩卡兰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白天,他穿梭在婚宴等大活动的后厨,是薪水微薄的洗碗工;而在晚上,他是一名“银行经理”。在新德里火车站的一角,有一间如汽水售卖亭的小房子。每天晚上,“经理”卡兰打开“银行”的大门,坐在接待台后面接待他的主顾们。孩子们将粉色的“存折”和皱巴巴的零钱递给卡兰,看他翻阅一堆堆大账本,小心地把存款记在每个人名下。每个小储户都能从存款中获得5%的利息。
  卡兰工作的这间小屋叫“儿童发展银行”。它的建立出于德里非政府组织“蝴蝶”的创始人莉塔·潘内克的一个点子。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街头孩子群体:超过1000万未成年人或是在街头谋生,或是干脆就生活在街头。
  2010年,印度人类发展与保护儿童研究中心对德里的街头孩子进行过一次普查。这次普查接触到超过5万名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有7到14岁。他们中的20%的人从事拾荒工作,有15%的人在街头叫卖或者乞讨,12%的人在路边摊或者修理铺里干活。
  德里的街头孩子平均一周工作6天,每天将近7个小时。他们的月平均收入在1700到2500卢比。报告里指出:“这正是危险所在,相对不低的收入导致更多的孩子流入到城市的街道上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几乎都对收入和支出的恰当分配毫无概念。储蓄是他们生活中不存在的概念,赚来的钱甚至会被花在酗酒、毒品等事物上。22%的孩子承认自己使用过毒品、烟草等,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地方能够安全地储存自己的收入。
  1989年,潘内克为了帮助德里街头的流浪儿和未成年劳工建立了“蝴蝶”。“儿童发展银行”的开发主管沙什达尔·萨博纳维斯说,“在每个‘蝴蝶’开展工作的地区,我们都建立一个由被救助的孩子们组成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让孩子们就那些对他们产生困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在这样的会议上,一些孩子提到,他们希望能够留下辛苦劳动赚来的钱。”
  2001年,“蝴蝶”在德里开起了第一家“儿童发展银行”。
  在银行开设之前,“蝴蝶”汇集了所有可能加入这个项目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培训。在这些培训里,孩子们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志愿“经理”,认为自己有这样条件的孩子能够获得提名,并通过民主投票当选。每个志愿经理的任期为6个月。在新德里火车站“银行”工作的卡兰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上岗的。在这个“银行”里,“蝴蝶”成年员工的任务只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并在一天结束后将所有存款取走,存入正规银行的户头里。现在,“蝴蝶”已经在德里各个街头孩子聚集的区域建立了12家“银行”,将近2000名孩子是它的主顾和员工。不但如此,在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尼泊尔和孟加拉,“儿童发展银行”已经有200余家分行,吸引了超过1万名街头孩子的参与。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图/新华网)
其他文献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辆小车往乡下跑,且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问:“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来得这么快,且悠闲自在。”儿子:“我在城里做房产广告策划,比如,一家房地产公司在一条臭水沟旁开发了几幢楼,我就找上门,说出我为他们准备的房产广告语——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对方赞同,我就挣到这句广告语的钱。”  老子:“那要是在我们这偏僻的
期刊
市里搞扶贫活动,我们单位与一落后村结成对子。为了摸清实际情况,单位领导带领我们几位科长亲自去了一趟村里。  我们来到村里了解情况方知,村民们不仅个个种田,而且思想都比较保守,完全沿袭祖辈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  回来后,单位领导把我们几位科长叫到一起,开始研究如何帮扶他们。通过一番讨论,单位领导做出决定,一是拿出3万元资金帮助他们兴建水利;二是发动单位人员捐书,给他们建个图书室。  几天之后,受单位
期刊
眼见得周边县市将旅游开发鼓捣得红红火火,方县长坐不住了,召来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讪讪地说,S县穷山恶水,文化底蕴也薄,没旅游资源可挖掘啊!方县长严肃地说,没条件就不能创造条件吗?  林业局局长回局后召开会议。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办公室秘书插话说,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也并不丰富,他们怎么搞的,我们去取取经就有底了。局长赞许地点头。  几天后,一个庞大的考察团前往周边县市考察旅游事业。  两个星期后,考
期刊
某地召开精神病研讨会,许多精神病医生都来参加了这个会议。会后,其中的四个医生出去散步。他们边走边聊。话题很快转到了私人问题上。一个医生对另外的三个说:“病人出现问题时就来找我们,而我们自己出现问题时,却不知道去找谁。”其他三个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一个医生说道:“既然我们都是精神病方面的专家,我们何不互相倾听一下我们内心的苦恼呢?”其他三个都表示同意。  第一个医生沉吟片刻,说道:“我有一种强烈
期刊
一个农民、一个生意人和一个公务员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他们一同来到了天堂的门口。值岗的天使看到他们,迎了上去。“各位,实在不好意思,你们在人间的阳寿其实并没有到期,刚才弄错了。”天使小声解释道。三人一听,马上嚷叫着要去找上帝理论。  “各位,我看还是算了吧。上帝他老人家很忙。”天使说道,“不过,如果你们每人给我500美元,我就马上把你们送回人间,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好吧。”说完,农民从口袋里
期刊
我这个人有个爱好,就是爱喝酒,所以,常约同事大刘一起去小酒馆喝酒。  这天,被领导莫名其妙地训了一顿,我感到很郁闷。下班后,我约大刘一起去喝几杯,大刘爽快地答应了。  落座后,我们点完酒菜,就开始闲聊起来。几杯酒下肚,我问大刘:“你知道我心里不痛快时,为啥特愿意跟你一起喝酒?”大刘笑了笑:“为啥啊?”我拍了拍大刘的肩膀:“还不是因为在单位就咱俩最投缘,最对脾气啊!”“那是,那是。”大刘忙随声附和。
期刊
老王带着女儿小红到外地出差,回来的路上,小红说:“爸爸,我的手机坏了。”  老王问:“手机怎么坏了?”  小红说:“只能发短信,不能拨电话了。”  老王接过手机看了看,又递给小红说:“这个毛病我修不了啊,发短信问问你小李叔叔吧。”  “好吧。”小红说完,给李叔叔发了一条短信:“李叔叔,我的手机坏了,怎么办?”  老王和小红回到家不大会儿,小李就开车送来了一部新款高档手机。  老王纳闷地问:“你送个
期刊
我住的地方,人们喜欢慢节奏的安逸生活。慢到什么程度呢?慢到家家户户甚至酒楼饭店都不装电话,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不过,近年来,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我们这里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有时发现,没有电话,还真的很不方便。这是我认识那个小个子男人后的体会。  我是在一家叫ABC的茶餐厅遇到他的,他当时神情非常沮丧,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耷拉着脑袋。  我在他对面坐下。服务员走了过来,收拾了他面前的空盘子,问他是
期刊
抗战时期,在大街上能随便抓到指挥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毛泽东吗?这种荒唐的事情,当年侵华日军却真实做过。  日军曾带过刘邓照片  斋藤邦雄,1941年入伍,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射手,曾经随日军参加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荡。  在这次扫荡中,每个日军官兵都得到了日军华北方面军派发的三张照片。  日军总部的命令称,八路军经常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三个人都是八路军的“指导者”,以八路军的作风,他们很可能藏在哪个村子
期刊
在瑞典南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有一个真人图书馆,可以让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给你供给更多的见识。  每个周末,该图书馆就将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构成一个集体,供公共“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与真人书进行45分钟的谈话。  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风行开来,昔时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度进行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