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问题设置对写作模式铺垫的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的运行都离不开阅读活动。而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更是英语学习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基于此,通过阅读以及阅读问题设置,来帮助学生高效开展英语写作,就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八年级;英语阅读;问题设置;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曹开胜,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这一环节一直很受重视,教师对阅读方面的讲解也一直非常仔细。尤其是教材本身就是具有高度阅读性的素材,各种考试试卷上也有着丰富的阅读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订购的英语报纸等,可以说学生的阅读素材是极其丰富的。但和阅读相反的,则是学生的写作教学,很多教师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练习写作,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着缺乏谋篇布局、上下文衔接意识不清以及文章语言口语化等问题。面对当前英语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如何实现“以读促写”,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成了教师写作教学所关注的重中之重。
  一、阅读问题与英语写作的相关性
  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作为语言输入,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并对语言输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习语言知识,积累语言词汇,并提升语言水平。而写作作为语言输出,可以说是以阅读为前提、为基础。
  随着新课改地深入推进,教师对如何进行有效写作越来越重视。在教学层面上,写作和阅读分别作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可以说写作是阅读的运用,而阅读则是写作的准备。阅读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而写作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对于写作来说,是需要将自己脑海里已有的知识,或者是已经储存的所有基础性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条理性地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加工出产品。如果说阅读是前提,那么写作就是承接,是将散碎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把阅读到的知识变为自己可灵活运用的知识。在很多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二三忽视了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写作教学收效甚微。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以读促写”,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问题设置”教学法的有效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指向标。通过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如在进行“Let’s celebrate it”的阅读教学后,教师就可以来给学生进行相应的扩展提问:“Are there any special festivals in our area?And what?”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所了解的节日进行总结。然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简单的课后写作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到的节日以及庆祝活动,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一个短篇的英语写作训练。通过问题设置,先让学生对写作形成一定的思路,促进学生写作的条理性表达。再者通过对身边生活事情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有话可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热情地参与写作。又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教学法,用三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是阅读前的“盲听”,在听力之前,设置二至三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只听不看阅读材料就回答问题。然后是阅读中的fast reading和careful
其他文献
孩子是教育者永恒的话题,因为孩子,教育人生才精彩而有价值;因为孩子,教育者才能感受到那简单而实在的幸福。    孩子,是教育者永恒的话题。因为孩子,我们才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孩子,我们才穿越平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孩子,我们的天空才亮丽如新;因为孩子,我们的生活才绚丽多姿;因为孩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精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我的工作。我喜欢孩子们晶亮的眼眸,清脆的童音,纯
说到育人教书,不能不提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样宝贝——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即俗称的“国学”,但几十年来,在国人心目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这件宝贝的身影正渐行渐远。据2009年7月18日《羊城晚报》载:7月1日,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北京辞世。搜狐博客网做了一个网上调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ICON”。结果显示,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的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著名易学家、国学管
这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中央8号文件印发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专门致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高
人物速描  张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党委书记,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第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首届名校长、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多个省级以上课题,出版了《小学教育资源论》《四色文化丛书》等多部论著或教材、读本,有多篇文章发
习惯培养宜早不宜迟  许多孩子上学之后,习惯问题非常突出,家长很苦恼,因为纠正坏习惯极其艰难,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坏习惯形成之前,就将好习惯教给他。好习惯终身受益,我在家庭教育中将习惯摆在第一位。  故事分享:杳杳快乐的小学生活    女儿的六年小学生活,过得轻松、快乐。正是我本着“习惯决定未来”“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教育理念,相对放松对学科成绩的要求,重视习惯和情商发
上海:“十二五”为青少年发展“规划”出更美好生活     4月10日正式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让青少年生活有更好憧憬”,将促进青少年在公民素养、身心健康、教育学习、就业创业、参与融合、维权及犯罪预防6个领域优先发展。其中,如何保障来沪青少年利益,推动沪籍青少年和来沪青少年的积极互动,使来沪青少年尽早融入社会?如何根据上述青少年人口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布
解放桥小学在实施生活德育的过程中,致力于打造“用新理念,做小事情”的学校德育品牌,让校园时时弥漫着温馨的育人气息 。    给拖把安个家    走进解放桥小学,你会发现很多小秘密,比如,水池边有一个专门用来放置拖把(墩布)的“拖把池”,花坛的水泥台安置了供休息的木条凳,楼梯间安放着休闲椅,扶手上钉上了一些小木块……  其实,每个小秘密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就拿“拖把池”来说吧,别小瞧这件学校生活中的小
【摘要】对于新闻来说,新闻标题便是它的“眼睛”,是对本篇新闻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概括以及浓缩。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通过阅读新闻的标题,来选择相应的新闻进行了解。所以新闻标题制作的好坏,对于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有着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读者在选择新闻阅读的时候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所以需要在瞬间便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国家级或者地方级的报纸新闻标题要更加精彩,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文通过对国家级新闻以及地
林崇德: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怀有功利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就高校与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内心世界、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的奠基,任何创造性人才的成长都是一句空话。但基础教育阶段不宜提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的是创新精神的
摘 要:隐性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教师是最大的隐性课程。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教师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教师需要增强身份意识和教育敏感性,不仅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还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发挥职业优势,把握工作细节,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自身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教师德育专业化;德育课程;隐性课程;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