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手法对现代戏人物形象塑造的启示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出戏和一个演员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人们提到某出戏,就会联想到某位名角和其在剧中塑造的角色.比如提到京剧《霸王别姬》,就会想到梅兰芳扮演的虞姬和杨小楼扮演的项羽;提到京剧《野猪林》,就会想到李少春扮演的林冲和袁世海扮演的鲁智深.反之,提到某位名角,又会联想到其创作的代表剧目和典型角色.比如提到程砚秋,就会想到《锁麟囊》中的薛湘灵;提到裘盛戎,就会想到《铡美案》中的包公等等.
其他文献
小说、戏剧与电影叙事融合的美学形式是当代电影新的叙事形式,小说、戏剧与电影属于不同艺术形式,三者有本质的区别,而当代电影发展至今,由“元电影”衍生出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形式,即小说或戏剧本体与电影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基于重写“元电影理论”的电影叙事美学.在当代(后现代)语境下,这种“元电影”理论的创新,除了拓展了电影的本体论视野之外,更是一种对传统电影小说、戏剧的突破与解构,更预示了当代电影叙事形态发展与演变的多样性.
中国戏曲文体由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三种语体综合构成,在杂剧、传奇创作中,浓郁的诗意、强烈的抒情性成为戏曲文学的标志性特征.元杂剧,特别是《元刊杂剧三十种》所收作品中的宾白被大量删除,但唱词被完整保留下来.元杂剧的唱词承担着叙事、抒情、对话甚至评论等多重功能.声、诗结合,突破了单纯的抒情体制,做到了抒情和叙事、主观内在情感与客观外在行动的有机结合.文本中精妙生动的戏曲语言蕴含着“惊”心“动”魄、丰沛充盈的艺术能量,成就了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元杂剧作家高超的创造才能,值得当代戏曲创作认真借鉴.
摘要:从学生主体和思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设问诱思”的教学策略,以突破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该教学策略以古代先哲的教学主张为参照,以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使用该教学策略应遵循生本性、递进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原则。以《函数的概念》一课为例,阐述该教学策略的实施结构(过程要点):创设情境性问题,诱导学生产生疑惑;设计分析性问题,诱导学生生成念头;筛选巩
作为一名青年歌剧演员,我有幸成为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歌剧《铁人三重奏》中第一代铁人王进喜的扮演者.虽然演出己经过去,但每每想起,我都会思绪飞扬,感慨万千.rn这部原创歌剧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千秋伟业,百年芳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的重点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首次将大庆油田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和李新民同立于戏剧舞台,首次以歌剧形式塑造三代铁人崭新的艺术形象,讲述了他们饱
期刊
戏剧演员的表演手段多样,方法技巧各异.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强调情感的传递.演员可以从动作、台词、神态、服饰等多方面塑造人物、传递情感、刻画剧情和深化主题.如何将角色情感用动作和台词表现出来,使之完美地融合,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是每一个表演者应该细心研究的课题.
期刊
评剧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平腔梆子,是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中国北方.因其生活气息浓厚,唱词浅显易懂,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广为人民喜爱.评剧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而目前盛行的是东路评剧.黑龙江评剧发展起于二十世纪初,八十年代中期流传开来,是全省戏曲院团数量最多、演员最多的一个剧种.《叛逆的皇妃》《宋庆龄和孩子们》《风流小狐仙》《身外有个世界》等几十个剧目,演出千余场,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九十年代黑龙江评剧艺术势头不减,现代评剧《半月沟》《大山里》及新编历史评剧《金兀术》等广受好
期刊
物理学科中的大概念,可以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也可以是在单元整体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思维的集中反映.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单元为例,说明大概念统领的物理教学思路:分析单元知识,提取大概念,明确大概念发展路径;依循发展路径,设置驱动任务,开展探究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主题、话题中的隐性文化,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用心品味文化,将隐性文化外化于行.文化意识观照的英语语篇教学,应以文化意识为线索,通过层层推进的活动设计,从礼仪知识的学习,到文化知识的交流,再到文化自信的培育,帮助学生将对文化的内在感悟转变为文化的呈现输出,让文化由隐到显.
摘要:历史学科开展讨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历史讨论式教学存在闹中有闲、讨而无论、思维失导和表现失评的浅表化现象,影响了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对此,应“对症施治”,即以“同”建队、由“境”而生、论中师“导”和全程有“评”,让讨论式教学抵达深处。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团队;情境;引导;评价  所謂讨论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固定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沟通或辩论,实现
《美狄亚》虽然曾因其使用的“机械降神”手法而遭受批判,但该手法在此剧中以较为特殊的方式呈现.“大母神”的神性通过降临到具有类似神性的美狄亚身上,实现了无神的“机械降神”,并在奥林波斯神系统治的父权社会获得了短暂的复苏.这一整套“机械降神”的实现过程并非简单体现在戏剧末尾,而是作为戏剧的主轴从头到尾存在,并在最后一幕获得爆发、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