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解剖性肝脏切除手术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晶体和胶体的使用量、出血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术后肝功能、炎症指标、腹腔感染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39)和未感染组(n=83)。单因素分析示腹腔感染和肝硬化、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手术时间、胆管切开引流或胆肠吻合、术
【机 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210008,南京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解剖性肝脏切除手术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晶体和胶体的使用量、出血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术后肝功能、炎症指标、腹腔感染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39)和未感染组(n=83)。单因素分析示腹腔感染和肝硬化、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手术时间、胆管切开引流或胆肠吻合、术中胶体量、晶体量、输液总量、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术后第1天直接胆红素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腹腔感染与术中胶体使用量以及行胆管空肠吻合等手术操作相关(P<0.05)。
结论术中胶体使用量以及行胆管空肠手术操作是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新发NAFLD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2016年天津肿瘤医院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脂肪肝进行分组,Ⅰ组:脂肪肝组,Ⅱ组:无脂肪肝组。结果Ⅰ组22例,Ⅱ组4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7年底。多因素分析显示胰液外引流(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术后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及利尿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实验组术后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 401.325,P=0.000);术后腹腔积液量较术前明显增多(F=265.163,P=0
目的对一款新型生物可降解转化滤器的设计及性能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该生物可降解转化滤器由金属滤器和可降解线组成。随着降解线分解,金属滤器近端失去张力而转化为支架构型。我们对灭菌方式及降解线张力对滤器转化周期的影响等进行体外试验,并进行动物实验观察被捕获血栓的状态变化以及滤器形态转化效果。结果低温低湿环氧乙烷灭菌方式未对可降解转化滤器的转化周期产生显著影响。滤器张力未对可降解材料降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HT29对5-氟尿嘧啶化疗耐药与高尔基磷蛋白3(Golgiphosphoprotein 3, GOLPH3)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HT29)、转染组(siRNA-GOLPH3)、实验组1(30 μmol/L 5-FU)、实验组2(siRNA-GOLPH3+30 μmol/L 5-FU)。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29细
目的观察动脉硬化栓塞术治疗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疗效及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收治8例肝脏血管内皮瘤伴动静脉分流的患者,观察介入治疗效果以及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好发肿瘤的鉴别。结果8例患者共进行10次介入手术,第1次栓塞材料均用明胶海绵颗粒(2 000 μm),行第2次栓塞者在解除动静脉分流后栓塞材料均选择微球(300~500 μ
目的探讨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和TET家族氧合酶(ten eleven translocation protein,TET1/2/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0例HCC组织中5-hmC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分析。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4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sendes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2例。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Ⅰ型4例患者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Ⅱ型8例患者中,有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管胆道镜探查联合T管引流术;另4例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中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 ASPH)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收治并经过手术治疗的6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SPH的表达,采用SYFPEITHI和NetMHCpan软件预测方法对ASPH蛋白
内镜下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手术是治疗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MS)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单中心病例,探讨鼻胆囊引流术(endoscopic naso-gallbladder drainage,ENGBD)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急性胆囊炎的Ⅰ型MS的临床效
将38例初次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前后均不服碘剂。对照组给予10滴卢戈液,每日3次,连续口服7 d后行手术治疗,滴至面包上口服;术后继续服用卢戈液,每次10滴,每日3次,逐日递减至3滴/d共1周左右。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甲状腺体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病例,围手术期监测的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ACTH、皮质醇,术后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