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宗喀巴大师从寺规戒律、学经制度等方面对藏传佛教进行了改革,改革不仅使得其他教派也起而效之,对歪风邪气加以整顿,一扫藏传佛教各种弊端,扭转当时社会的颓靡之风,使寺院面貌为之一新。同时开创了藏传佛教学习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学不躐等学经秩序及规范了寺院学经体系和组织制度,并对藏族社会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改革;整顿;寺规戒律;伦理道德
  一、宗喀巴大师的生平简介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10月25日,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由于诞生于“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3岁时,由若白多杰灌顶加持,授了近事戒。7岁时,在夏琼寺(噶当派)的寺院,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札巴。他在这里学习了9年佛法,在佛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16岁时前往西藏求学佛法,拜各教派高僧为师,吸取各家之长,当时他已经能讲17部经典,包括大乘顯宗各派的代表著作,人们对此非常钦佩,宗喀巴大师的声望也随之越来越高。宗喀巴大师在他38岁时,主张宗教改革,以身示范改戴黄色桃形僧帽,区别于其他教派败坏戒律的修行者,他的号召和行动,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也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情拥护。宗喀巴大师刻苦学习,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其重要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无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创建甘丹寺,担任首位法台。后其弟子兴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藏族人民为了纪念伟大的佛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大师的逝世,每年藏年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燃灯节”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
  二、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1.佛教传入雪域并至上而下的深入扎根。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选择了佛教作为吐蕃的治国思想,松赞干布及之后的吐蕃上层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佛教传播的政策,改制文字,翻译五明经典,修建宗教活动场所,以国家法令的强制形式要求臣民皈依佛法等,很快佛教逐步深入到藏族宫廷的文化、经济、政治领域以及礼仪风尚等都受到佛教的渲染。
  2.佛教机构组织的建立及扩张。从9世纪末开始,吐蕃内部社会矛盾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而此时,藏传佛教兴起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教派,他们依靠不同的地方势力,收纳田地、人户、牲畜、财物等供养,逐渐形成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寺院庄主,这些寺院僧团进而发展成为统驭一方的政治势力,从此往后,僧人对世俗政务行使的不仅仅是干预权,还有主导权,寺庙僧尼的世俗权利不断扩大。
  3.政教合一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僧侣享有俗权。萨迦派借助蒙古势力而建立统领全藏的萨迦王朝政权,标志着政教合一制度的建立。以大乘菩萨戒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不拘泥于教条的戒律成为僧人执掌俗政提供了理论支撑,各个教派以寺院为据点,依寺僧众和信徒的拥护,树立旗帜争权夺利。因此,什么佛学无人关心过问,寺庙组织涣散,戒律松弛,僧人不念经,不修法,反而娶妻生子,放荡自恣。僧人不看经不研教,轻视经教,没有严格的学经制度,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三、宗喀巴大师宗教改革的主要步骤
  以宗喀巴大师为代表的一些高僧大德看到了整顿寺庙和僧侣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针对当时的时局,宗喀巴大师提出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
  第一步,正行,这是宗喀巴大师进行宗教改革的核心和最主要的贡献。首先从僧侣开始,严守戒律,故于甘丹寺进行整顿律仪,僧人必须受戒,严格遵守,独身不娶,不营世务,清净禅院。
  第二步,在寺中设立教理学院,定出学习制度,规定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循序涟进,先小后大,先显后密,组织一套有次序有系统的学习经论理论。还对寺院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如各大小学院中均设堪布作为主持,格贵维持戒律秩序,翁则领班念诵,格更实际教学。同时结合实际,按三学原则制定学习内容:戒学学《律经》,定学学《现观庄严论》,慧学学《中论》、《量论》(因明学)、《俱舍论》;密教学习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之续经讲解等。
  第三步,针对当时就有许多只讲顿悟,不通经教,胡言乱语的人,在修行上重点进行改革,提倡闻、思、修,先听闻经教道理,然后思其意义,最后才依之起修。
  四、宗喀巴大师宗教改革的现实意义
  1.藏传佛教学经制度的建立。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使得寺规戒律得以重振,规范了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学不躐等,逐步统一寺院次第学修,创制了学位职称、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寺院学经制度,同时还对学经的教材如在显教方面著有《菩提道次第》广、中、略三论,在密教方面著有《密宗道次第广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佛教戒律也具有世俗法典规范人们行为。经过宗教改革后,规范僧侣的戒律也成为约束世俗的行为准则,如:十善法中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佛教戒律和佛教中的很多含向善的成分,成为了藏族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百姓处于对佛法僧的敬畏大大降低了犯罪的发生。
  3.佛教戒律对司法的影响。律条文与戒律也成为了藏族习惯法的法律渊源,并将戒律纳入到司法中,例如在民事调解或刑事案件中的重大嫌疑犯在庭审不肯招认有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时其有罪者令其起誓,佛教对生民的同情和尊敬大大缓和了刑法的残酷性。
  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和整合,藏传佛教成为藏族人民的精神内核,对藏民族而言,藏传佛教一方面是藏民族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不仅对藏传佛教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也对对藏族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深远,为我们积极挖掘藏传佛教戒律中的有益部分为当代藏区实施普法活动注入新鲜活力,为加速藏区的法治化进程,不断提高藏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加大和提高群众普法工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宗喀巴大师集(第1卷)[M].民族出版社2001.
  [2]尕藏加,蕃佛教 宗教文化出版社[M].第58、59页
  [3]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M].民族出版社,2000.
  [4]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索南才让.试谈藏族习惯成文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内在关系[J].四川成都: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6]索南才让.藏传佛教对藏民间习惯法的影响[J].兰州: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7]陈庆英,藏族历史宗教研究(第一辑)中国藏学出版社[M].第234页
  作者简介
  巴呷,性别:女,民族:藏族,籍贯:四川甘孜,职务/职称:学生,学历: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藏传佛教。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价值理性主要是主体以理性认知为基础,进而实现对价值和追求过程中的自觉意识,进而通过主体对自身行为和意志进行掌控,属于精神力量范畴。本文对政治学视域中价值理性的功能进行总结,并从政治合理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统一、物的标准与人的标准的统一、短期行为和长期发展的统一四方面,论述了政治学视域中价值理性的回归。  关键词:政治学视域;价值理性;短期行为;长期发展  前言:站在以
期刊
摘 要:李克强总理在十九大召开之后,于2018年3月5日代表国务院作出首次《政府工作报告》,该工作报告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十九大目标的实现。该报告指出,党和国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政府宗旨,在与人民之间的交流中要认真沟通,努力实现政府和人民之间共赢;同时树立政府威信,规范政府行为使其内部体制与人民的呼声和国家要求相匹配。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满足感,切实保障人民
期刊
摘 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同名散文。1923年,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之后两人以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两篇散文各有各的美,而本文谈的是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修辞美。朱自清的散文朴实、自然,语言精炼,句式优美,修辞繁多却不拖沓,被后来人称为“文中有诗,诗中有画”。故本文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赏析:词语美,句式美,辞格美,借此感受其中的修辞与语言的魅力。  关
期刊
摘 要: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周围戏曲繁荣兴盛,如四大声腔、苏州剧作家群等。戏曲繁荣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河周围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人云集。聘请戏班、蓄养家班等促进了戏曲的传播;皇帝南巡、徽班进京则促使了各腔戏曲的流布、融合及京剧的诞生。当下,运河在戏曲文化中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戏曲;海盐腔;徽班进京;传播  中国戏曲向来有“戏路即水路”的说法,京杭大运河则是中国戏曲
期刊
摘 要:夫妻共同债务的特殊属性导致处理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如何公平合理且最大限度地兼顾该法律关系中各方之利益,其结果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并于1月18日开始施行。该《解释》就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与我国《婚姻法》等相关法律一同有效地促进了夫妻共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猥亵儿童、强奸幼女等侵犯儿童的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发生的地点不仅有城市,还包括农村,同时还给家庭及儿童本身均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为了有效地保护幼小受害者,必须要严厉打击此类犯罪,防止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在儿童发生此类悲剧后该如何应对,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文章对儿童性侵问题的预防以及发生后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让儿童有个美好的童年。  关键词:儿童
期刊
班主任是一所学校里面全面负责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凝聚一个班级学风、教风、班风的指向标和可靠力量。我是来自辽宁工贸学校一名普通教师,自从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送走了6届毕业生,同时我也从一名小姑娘变成了孩子的妈妈。回想这16年的酸甜苦辣,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下面我就分享
期刊
摘 要:对人们而言,没有创新性的玉雕作品不能称之为是玉雕艺术品,其只能称得上是玉雕工艺品。因为创意美是检验玉雕作品是否是玉雕艺术品的唯一标准。从而,只有在玉雕作品当中渗透创新元素,才能创作出玉雕艺术品。为了人们能更多的创作出玉雕艺术品,本文对“创意美在当代玉雕作品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当代的许多玉雕作品并非都是艺术品”、“坚持“艺术创新”,才有利于玉雕产业持续发
期刊
摘 要:滁州地理位置优越,滁州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郁,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文化,不仅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更应将滁州文化与社区艺术建设结合,打造独一无二的“滁州艺术”。本文围绕滁州的文化,探讨了将滁州文化与社区艺术建设相结合的方法的途径,加强和完善滁州市的社区文化艺术建设。  关键词:滁州文化;社区;艺术建设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期刊
摘 要:运用spss软件建立碳排放量与三次产业比重的岭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第一产业与碳排放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从而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减排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提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业结构;碳排放;岭回归分析;辽宁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将绿色低碳发展视为积极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