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北京肝移植与移植病理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暨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主办的“2005北京肝移植临床与移植病理研讨会”定于11月5、6日在北京市召开。经报中华医学会批准,参加会议者可获得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其他文献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来势凶猛,不论内、外科治疗效果均不满意.虽说经内镜栓塞及套扎为主的非手术疗法以及在终末期肝病所行的肝脏移植取得很大成功,但因在国内尚不能普遍开展,仍有较多病人在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时须采取急症手术止血.目前实行的各种手术无论分流或断流术后均有一定的再出血率.术后再出血的病人曾经历一次或数次手术,状态一般较差,第一次手术后所致的腹腔中粘连及解剖的改变,使其手术
期刊
病人金××,女,28岁.因右上腹反复隐痛不适2年而入院.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既往有剖腹产手术史.经术前准备后,于2004年6月2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常规四孔法行LC,先于脐下缘做1.5 cm长的弧形切口,然后用气腹针穿刺注气,第一次穿刺注气时,入气不畅,行第二次穿刺后注气顺畅,气腹压力达10~12 mmHg后拔除气腹针,穿刺置入11 mm的Trocar并置入腹腔镜,随后按常规操
期刊
肝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1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0%以上,但作为影响病人术后生存率重要因素的胆道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9-2003年作者对来自于多中心的26例肝移植病人的术后T管带管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期刊
女性病人,29岁,农民.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年余,再发伴巩膜黄染1周收住我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呼吸18次/min,脉搏82次/min,BP100/80mmHg。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漏胆,有一部分为迷走胆管损伤造成.文献报道,迷走胆管损伤发生胆漏并不被人所熟知,其发生率为2%(5/250)[1].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会有更多的腔镜医师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将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总结如下,并就诊治体会做初步探讨。
期刊
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拔T管后胆漏病人3例,均采用胆道镜介导置导丝入胆总管,再顺导丝置入导尿管,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胆肠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此术式放弃了Oddi括约肌及其功能,影响了消化道生理及胆道流变学规律.我们采用保留Oddi括约肌自体组织瓣转移修复胆道病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广西肝癌高发区未成年人的氧化性DNA损伤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DNA 7,8-dihydro-8-oxoGuanine(8-oxoG)及其修复酶hOGG1的水平,采用PCR-SSCP 技术检测hOGG1-Cys326Ser多态性.结果 8-oxoG 与hOGG1表达水平高度相关(0.48
目的 探讨劈离式肝移植中供肝分离的手术经验.方法自2004年3月1日至9月1日,共计施行了10例体外供肝的劈离,将其分为左肝外侧叶(Ⅱ、Ⅲ段)和扩大右半肝(Ⅰ、Ⅳ~Ⅷ段)两部分,并为19位病人施行了劈离式肝移植.供体的平均年龄为32.7岁(15~51岁),平均体重64.5kg(45~75kg),ICU平均救治时间为2.4 d(1~8 d).结果劈离前整体供肝和劈离后左肝外侧叶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