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探讨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们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地推陈出新,并且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教学的另外一个环节——课后布置作业却时常被教师所忽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纬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下面,本人以人教课本高中生物必修三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1. 化枯燥为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生物学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要新颖,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例如,在学“种群数量的变化”后,让学生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吗?又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之前,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假如你象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0Kg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①先吃鸡,再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2. 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是学习生物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生物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有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生物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生物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生活离不开生物,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在学习了“稳态”相关知识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该同学所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都正常?若有问题,是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方法治疗?又如在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之前,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观察自己家或别人家的阳台上植物生长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完“向光性”的知识点后,布置学生思考如何塑造一个造型独特的盆景?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有条件的话可以动手制作,并把成果拿到班级展示。
  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生完成生物作业也是一种生物学习活动,而有效的生物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生物知识、技能和生物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生物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实践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生物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在学习“种群的基本特征”相关知识后,让学生用同样方法调查学校里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了解样方调查的一般程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分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学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并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经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4. 结合当今社会热点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人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都有机会接触到生物科技前沿知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最新信息,利用生物科技最新成果,就能调动学生兴趣、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用生物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一些问题。如提供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的资料,让学生分析“生物圈2号”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区别,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和实验意义。针对天气预报中的“厄尔尼诺现象”、“暖冬效应”,布置什么是“温室效应”,其危害性如何等作业。再如有人建议在载人宇宙飞船上放进一些植物以保持舱内的空气质量,你认为这样可行吗?实施起来有哪些困难?显然,这些问题多属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或他们普遍关心的生物科技问题。又由于问题的难度适宜,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好处于中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因此这些源于学生生活,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作业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 注重开放性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的时空开放,使得学生的作业天地更为广阔,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为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拓展提升,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例如: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那么我国人口老年人的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吗?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调整吗?又如:外来物种入侵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能不能拒绝所有的外来物种?请结合高中生物知识分析说明。
  实践证明,改变传统中机械重复的作业模式,让其成为集灵活多变,不但注重知识,而且强调能力和创新的综合训练。让学生从以前的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中解脱,发展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把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有效的布置让学生心动的作业既利于老师的教,又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设计作业时特别注重“能否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否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而能否设计出好的作业,是教材编写者和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共同努力的问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值得大家进一步关注的研究。
其他文献
海南海岸禾草植物区系有野生植物140种(含变种、亚种)、82属。本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4.6%,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
摘 要: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利用乡土文化育人,其优势在于具有生活性、德育性、个性化、特色化;转化资源为课程要社会学校互联动,深入乡土寻资源;立足本土,把握课程编写资源;传承文化,开展教学推广资源。  关键词:乡土资源;校本课程;文化育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森林是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等功能。如果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人
“导学案”和“校本作业”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两个热词.本文结合课题研究的过程,分析了相关研究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化”与“习题化”的角度探索了二者的整合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乡风文明、
代表英国40多万护士的皇家护理学院(RCN)收集了一系列英国医疗系统现状的数据,结果显示,自2010年4月以来,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NHS)共有61113个职位被削减或面临削减。
随着新课程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探讨教育的生态关怀,构建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态课堂”是充满着挚爱和真情、唤醒灵性和天赋、注入自然和生命的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汇聚共享资源、打造师生间情感通道,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感
重视学生发展就是长期不懈地对学生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类在自身认识、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特点是追
正确开展企业纳税筹划对于深入贯彻国家立法宗旨,维护企业正当利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少纳税,降低税务风险,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心所在。本文拟就税收筹划的
本文将样品经氨水水解后利用提取剂提取出脂肪酸经甲基化反应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出食品中添加的脂肪酸类营养强化剂,采用保留时间和MS/SCAN方法来定性,利用选择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