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I的人与猕猴颞上回听觉区的同源性研究

来源 :磁共振成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MRI技术观察人类和猕猴颞上回负责听觉信息加工区域的结构连接的相似和差异,探讨两个物种结构连接模式的同源性,为跨物种比较和替代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选择公开的脑影像数据集,人类被试22例和猕猴被试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预处理后的人类数据提取6个感兴趣区域与18个目标区域,猕猴数据提取1个感兴趣区域与18个目标区域,计算连接强度并构建连接指纹,利用曼哈顿距离和余弦相似度分析连接模式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最后用排列置换测试对结果进行检验。

结果

人类颞上回(area 38m)和猕猴颞上回前侧的连接指纹的相似度值最高(cosine=0.966),并且area 38m右侧的结构连接模式与猕猴颞上回前侧的连接模式更为相似。两个区域均与情景记忆相关的鼻周皮层,奖赏、情绪和运动相关的腹侧纹状体以及记忆和学习相关的海马区有较强的连接,与认知和运动相关的顶叶岛盖连接较弱。

结论

人类颞上回(area 38m)具有和猕猴颞上回前侧相似的结构连接模式,可能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这一发现为构建人类和猕猴跨物种比较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氨甲苯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H)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UGI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氨甲苯酸治疗,均治疗3d。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再出血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的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
目的探究知柏地黄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周口市中医院就诊的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研究组使用知柏地黄汤合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症状评分、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
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PLC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及随访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9%,49/55)高于对照组(70.91%,39/55),P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ardiacmagneticresonancetissuetracking,CMR-TT)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与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amyloidosis,CA)所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功能,并分析其心肌应变改变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15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CA组)和30名正常对照者(NC组)资料,应用CMR-TT技术及CVI42后处理软件测量心肌整体及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endovascularthrombectomy,EVT)治疗前缺血核心体积(ischemiccorevolume,ICV)结合相对灌注率在评估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2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24h内行MRI检查。灌注加权缺血核心体积(perfusionweightingICV,pw-ICV)为ICV与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cerebralbloodflow,rCBF)相乘。血管完全再通采用mTICI分级
目的比较Dixon-MRI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magneticresonanceimaging,BOLD-MRI)定量参数对成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33.88±8.30)岁,行肾脏Dixon-MRI和BOLD-MRI检查,记录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压等基本信息,测定血清学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glomer
目的建立基于轴位及矢状位T1WI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并测试其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理诊断为脑膜瘤且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32例)的MRI图像。使用图像分割软件ITK-SNAP勾画感兴趣区,再采用pyradiomics从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以8∶2的比例分成训练集(105例)和测试集(27例)。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评估特征的可重复性,之后筛选特征,采用RBF核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模型。最后,使用测试集数据评估模型表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
目的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探讨慢性高原病(chronicmountainsickness,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部代谢物的特点,并比较各代谢物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CMS的17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53.29±9.03)岁,居住海拔(3989.12±937.45)m,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224.35±11.81)g/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epilepsywithcentrotemporalspikes,BECTS)海马不同分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变化,分析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和临床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44例BECTS患儿和3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BOLD-fMRI)数据,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前、后海马与全
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insomnia,PI)患者不同脑区(丘脑、海马、壳核)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8例PI患者(PI组)和39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control,HC)组丘脑、海马区、壳核区的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compounds,Cho)和肌酸(creatine,Cr)浓度,并计算NAA/Cr和Cho/Cr。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