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中名、动、形同义复词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义复词的广泛运用是上古汉语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这些同义复词直接影响了现代汉语中许多并列式合成词的形成,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庄子》成书于先秦时期,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同义复词,本文主要探讨《庄子》中的部分名词性同义复词、动词性同义复词、形容词性同义复词。
  【关键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同义复词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9-02
  一、名词性同义复词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叫作名词性同义复词。
  (一)棺椁
  全书出现四处,义为“灵柩”、“棺材”。
  以为棺椁则速腐。(《庄子·人间世》)
  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庄子·人间世》)
  吾以天地为棺椁。(《庄子·列御寇》)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庄子·天下》)
  《说文》:“棺,关也,所以掩。”盛殓尸体的殓具叫“棺”;《说文》:“椁,葬有木椁也。”段注:“木椁者,以木为之,周于棺,如城之有郭也。”在棺的外面,用粗大的方木堆叠铆接起来保护棺材的外棺叫“椁”。两个词根的本义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它们都指“灵柩”,区别在于一个指“内棺”,一个指“外棺”,《庄子·天下》“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一句,“棺”、“椁”对用,体现了二者这一细微的区别。但在《庄子》这四处语境中,“棺”、“椁”连用后,它们的差别就不存在了,都指灵柩,构成同义复词“棺椁”。
  (二)宗庙
  全书出现两处,义为“祖庙”。
  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庄子·胠箧》)
  宗庙尚亲,朝廷尚尊,……(《庄子·天道》)
  《说文》:“宗,尊祖庙也。”本义为“祖庙”,供奉祖先的地方;《说文》:“庙,尊先祖貌也。”也是指“祖庙”。两词根在本义上构成同义关系。在《庄子》中,“宗”、“庙”连用,正是用了本义,构成同义复词。
  (三)中央
  全书出现四处,义为“中心”、“正中”。
  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庄子·德充符》)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地为混沌。(《庄子·应帝王》)
  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达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
  《说文》:“中,内也。”本义是内、里,引申为中央;《说文》:“央,中央也。”“中”和“央”在“中央”这个义位上是同义词,在上面几处连用的语境中都使用了这一相同的义位,构成同义复词“中央”。
  (四)容貌
  全书出现两处,义为“面容”、“相貌”。
  垂衣裳,设彩色,动容貌。(《庄子·天地》)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庄子·让王》)
  《说文》:“颂,貌也。”“貌,颂仪也。”段注:“‘颂’者今之‘容’字也。必言仪者,谓颂之仪度可貌象也。凡容言其内,貌言其外。……析言则容貌各有当,如叔向言‘貌不道容’是也。浑言则曰容貌,如‘动容貌,斯远暴慢’是也。”上面几处连用后的“容貌”舍弃了两词根的区别,是两词根在本义上同义复用所构成的同义复词。
  (五)道术
  全书出现八处,义为“方法”、“方术”。
  《说文》:“道,所行道也。”“术,邑中道也。”本义都是“道路”,又都引申为“方法”、“方术”,“道”、“术”是同义词。在《庄子》中,两个词根连用时使用的都是“方法”、“方术”这个义位,构成了同义复词“道术”。
  二、动词性同义复词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叫作动词性同义复词。
  (一)翱翔
  全书出现一处,义为“飞翔”。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说文》:“翱,翔也。”“翔,回飞也。”段注:“高注《淮南》曰:‘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按翱翔统言不别,析言则殊。”“翱翔”与上文的“棺椁”一样,分举时有区别,放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不存在了,在“飞翔”这个义位上是同义词,在《庄子》中构成同义复词“翱翔”。
  (二)寝卧
  全书出现三处,义为“躺”。
  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
  游居寝卧其下。(《庄子·天运》)
  《说文》:“寝,卧也。”“卧,伏也。”段注:“卧与寝异。寝于床,《论语》‘寝不尸’是也。卧于几,《孟子》‘隐几而卧’是也。……此析言之耳。统言则不别,故宀部曰‘寝者卧也’。”这又是两个“统言不别,析言则殊”的字,“寝”、“卧”连用时同义,在《庄子》中构成同义复词,共同表达“躺”这个概念。
  (三)变化
  全书出现五处,义为“变化”、“改变”。
  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庄子·天道》)
  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其一,不主古尝。(《庄子·天运》)
  时有始终,世有变化。(《庄子·则阳》)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庄子·天下》)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庄子·天下》)
  《说文》:“变,更也。”本义是“变化”;《说文》:“匕,变也。”“匕”当为“化”之初文,本义是“变化”,引申为“教化”。“变”和“化”在本义上构成同义关系,结合后成为同义复词。
  (四)哭泣
  全书出现四处,义为“哭”。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着,旦而田猎。(《庄子·齐物论》)其母死,哭泣无涕。(《庄子·大宗师》)
  哭泣衰轾,隆杀之服,哀之末也。(《庄子·天道》)
  《说文》:“哭,哀声也。”“泣,无声出涕曰泣。”“哭”和“泣”的本义都是“哭”,据《说文》,它们的区别在于有声和无声。在上面几个句子中,“哭”、“泣”连用后,有声与无声的区别就被舍弃了,两个词根同义复用,构成同义复词“哭泣”,指广义上的“哭”。
  (五)尝试
  这也是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全书共出现九处,所处的语境多为“尝试论之”、“尝试言之”之类,都表示“试”、“试验”的意思。
  《说文》:“尝,口味之也。”本义是用口辨别物的滋味,引申为“尝试”义,又引申为“曾经”义。《说文》:“试,用也。”本义是“使用”,引申为“尝试”。在《庄子》中,“尝”、“试”连用,使用的是“尝试”这个共同的义位,表达“尝试”、“试验”的意思,是同义复词。
  三、结论
  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大多是多义的,每个单音节的多义词都有自己的引申系列。在它们的引申系列中,经常在某一个义位上与其他同义复词。如“约”,在“缠束”的义位上与“束”构成同义词,复合为“约束”(《庄子·骈拇》),在“绳索”的义位上与“绳”构成同义词,复合为“绳约”(《庄子·骈拇》)。《庄子》中像这样的同义复词还有很多,表现出了上古汉语同义复词的能产性。
  参考文献:
  [1]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2]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徐流.论同义复词[J].重庆师院学报,1990(4)
  [4]程湘清.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J].汉字文化,1991(2)
  [5]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教育界的一场大变革,新课改已经一步步的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室。对于生物教师而言,新课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教导学生才能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成为了每个生物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项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14-01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以及农业、工业、能源、资源、材料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学习化学可以指导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化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好化学,特别是初中化学,有的同学喜欢上化学就是起源于中学第一堂化学课,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我们
期刊
【摘要】通过积累语言文字材料、文本阅读教学、创设生活情景、写作学以致用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07-01  新修订的《语文课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的学习是语言发展的一个
期刊
【摘要】物理微案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资源,物理微案例以微见长,本文阐明了物理微案例类型和应用价值,并对物理微案例开发目标、开发原则及构建方法进行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物理 微案例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16-02  物理微案例是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以真实的教或学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以及教学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同样是职业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那么该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充分展示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兴趣 课堂效率 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以后的深层次发展起着基础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8-01  引言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2-01  【背景描述】  《zh、ch、sh、r》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年级汉语拼音第八课,以情境图作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的教学计划,要借助故事情景,让学生学会zh、ch、sh、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这套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活泼和多样化。教材在小学低段班的汉语拼音教学中巧妙的引入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分析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分析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继而提出关于弱智儿童教育方法。  【关键词】弱智儿童 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9-01  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有共性,二者的心理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但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发展的起点迟,生长的速度慢,达到
期刊
【摘要】雷锋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其精神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然而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眼中那个活生生的雷锋已经相当模糊和陌生了,我们历来所传扬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无私、舍身忘我的雷锋精神也由于太过崇高,让很多人只敢观望,不敢驻足。很少有人再去想雷锋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很少有人再去思考这样一个影响过几代人的榜样,究竟代表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传承?本文就是从雷锋日常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31-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