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于2017年冬季12月13—21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分昼夜采集PM_(2.5)样品,并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研究青藏高原PM_(2.5)中碳组分
【机 构】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3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91544109,917442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7年冬季12月13—21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分昼夜采集PM_(2.5)样品,并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研究青藏高原PM_(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以期为理塘地区制定污染排放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44.34μg·m^(−3),OC和EC的质量浓度为12.72μg·m^(−3)和3.85μg·m^(−3),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
其他文献
这款疯狂的吸管眼镜将吸管做成眼镜模样,戴上后,将吸管一头插进饮料中,轻轻一吸,各种颜色的汁液就会充斥整个吸管,让眼镜变得光怪陆离。夏天喝冷饮时,还可以让整个面部都感受到清凉
研究智能交通控制网络的短时交通流准确预测问题。为保证智能交通控制的效率,短时间内采集交通流信息并作为预测参数快速完成交通流的预测,然而短时间内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有限,数据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传统的交通流预测方法针对短时采集的相关性不明显的数据进行预测,存在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难题,提出采用多维标度法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利用多维标度法处理采集到的短时交通流数据得到数据间的潜在相关性,避免
随着我国的核电事业的兴起和日本福岛事件后国家对核安全的重视。核电站逐渐从二代迈向三代技术,对电信号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从电气方面解决信号的可
研究提高旋风式分离器优化效率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旋风式分离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款能有效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的旋风式颗粒分离器。利用CFD软件对设计的旋风式分离器针对不同直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旋风式分离器出口处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及柴油机尾气颗粒直径的变化对压降和收集效率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颗粒直径的变化对压降的影响很小,对收集效率影响较大。通过数值仿真,为设计旋风式分离器优化
研究解决高速比赛中机器人由于不能及时准确预测对方防守而使己方进攻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的问题,为准确优化设计进攻目标策略,提出了一种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进攻路径选择算法。算法利用防守适应值分析模型评估对方机器人的威胁性,针对对方防守弱点选择有效的进攻路径,采用切线法控制机器人击球,使球的运动与预先设计的进攻路径匹配,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高了策略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同时系统策略也增加了机器人的自主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