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hby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医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58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X2013-41YB)。
  [作者简介]王莹 (1981—),女,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及高等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就业口径相对狭窄,也导致了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如何让医学生在强大的竞争中,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医学院校教育者一直思索的问题。笔者在多年从事医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等问题一直模糊不清,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思维的混乱其导致行为的盲目,没有清晰的奋斗目标,也导致很多学生苦闷、彷徨、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效的规划学业、科学的选择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成为教育者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关键的一环,应得到社会、学校特别是大学生自己的高度重视。
  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1有助于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和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充分的认识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找到职业倾向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职业方向。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未来能够更有动力积极的投入,从而创造更大的成功机会,获得高度的满足感并提高职业稳定性。
  1.2有助于医学生认清职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职业世界与职业探索训练,帮助学生结合职业分析,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征,认清医药卫生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医学大背景下,选择自己适合从事的具体职业。良好的就业观念是医学生在认识和处理职业问题的准绳,不仅有助于个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有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1.3有助于医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医学生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对自我的明确认知,就很快会发现自身现有条件与目标职业要求之间的现实差距,从而有目标、有针对的去奋发学习,提升自我,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目标,促使医学生去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技能锻炼,为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做各种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医学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性不够
  一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动较晚,甚至很多院校都是近几年才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内容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的专业特点是学生的周学时数较普通综合院校专业多、学制长、科目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了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的积累长期处于忽略状态,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
  2.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应该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生动的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去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引导。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都由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学校的党务、政务人员和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虽然能够凭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人生、学习方面的教育,但这些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系统的、专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大部分为兼职教师,他们原有的工作就已经十分繁重,对于所承担课程的投入精力有限,这都导致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
  2.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为理论教学,通过PPT形式讲授,虽然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师也能够通过案例、视频等生动讲解,但讲授过程也仍旧局限于“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另外,很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等原因影响,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大班授课模式,一般一个班都在120人以上,甚至达到150人,导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启发思维,久而久之,导致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很多医学院校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逐步有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当进入实际行动阶段,往往缺少自觉性,缺少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对于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视性还远远不够,并且,缺乏对职业理想的深刻认识,因而,无法为自己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阶段性,缺乏全程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的意义不言自明,其结果会影响设计者的一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张通过帮助学生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的目标追寻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此,他是一个不断评估、修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职业生涯概念模糊,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加以指导;大二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来进行能力的提升;大三、大四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加强冲刺期。在学生面临择业与继续深造的抉择困难阶段,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进行个人和团体的咨询;大五学生临近毕业,这时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模拟面试制作简历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及做好心理调适等。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从学生入校起就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但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此类课程仅限于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课程不延续,内容脱节的情况,不能真正做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程指导。
  3.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各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列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并且有计划的聘请业界专家来校卫生生做专题讲座和咨询,使学生从入学后就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思路,提高综合素养,要在高校各级管理层当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重视前瞻性的职业课程指导。
  3.2强化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想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一直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切实有效开展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各个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立足于实际,目标长远,有针对性的培养专门人才,特别是课程讲授、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的复合型教师,定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学培训,使其获得专业的资格认证。做为职业生涯规划任何教师,除了保证教学质量之外,还应清晰的掌握当前的社会变化趋势和职业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要能够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所以,各高校对培养和建立一只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对于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只简单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以往大班授课的模式,改为小班、小组进行,要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EQ情商测评、职业锚测评等自我认知的测试,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职业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探索活动之中,掌握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世界的方法。构建和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外实践体系,结合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产实习等活动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3.4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需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引导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体发展,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并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千人一面,它要依据个体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分析。因此,理论课程中只是知识、方法的普及,高校应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和真正的生活体验,他们的价值观是易受人影响的、不稳定的价值观,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只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切实际之处,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咨询可以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于就业指导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总之,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医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把这项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参 考 文 献〕
  〔1〕 布茂勇.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2〕 张宏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3〕张玉蓉.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0,(01).
  〔4〕 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
  〔J〕.教育学术月刊,2010,(07).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一、绪论(一)简述研究背景,提出问题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在家用电器、航天航空、汽车和大型机械制造业等方面对金属板壳零件的需求量大幅提升。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
深入分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目的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在目标性监测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1世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创业精神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体验行为  [中图分
[摘 要]探讨在“卓越教育模式”下的情境教学法在社区医生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社区医生采用整群抽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任课教师及社区医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两组在考核成绩的不同。结果:两组社区医生在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情境教学法可以有
新闻敏感性于普通人来讲只是一个名词,但对于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来讲,则是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不仅能帮助记者快速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并从中
基于Reissner假设,研究了四边简支的功能梯度夹层圆柱曲板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屈曲问题.首先,根据功能梯度材料的本构方程,得出了芯材和表层的应力、位移及内力表达式;然后,根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6月医院进行治疗的5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1名健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公共社会免费提供资料文献的一种公共文化设施,主要面向社会负责收集整理、保存书籍、提供查询、对外借阅等社会文化服务。“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应用ANSYS软件分析了交变电流加载下DP600点焊的预压和热电瞬态过程,数值模拟揭示了双相钢点焊过程中电场的变化规律和熔融区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