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队队员:一群奔走在生命线上的凡人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那帮一起参加救援的兄弟,虎行说:“他们希望永远不要在灾区见,但他们往往只能在灾区见面。”
  灾难瞬间袭来,那些在地震的石块中、在肆虐的洪灾中,以及在台风的蹂躏中挣扎等待救援的人,无时不渴望一双有力的手把他们拉出来。民间救援队无疑带来了一线生命的希望。民间草根力量自发组织了一支支救人于危难的队伍,他们自掏腰包购买装备、征集物资,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现场……
  乘着“绿舟”去救援
  北京西三环边的一幢看起来有些破旧的写字楼偶尔会迎来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着各自的工作,下班以后不回家却迎着晚高峰从北京的四九城赶到这里。在写字楼的顶层有一个不大、原来被用作活动室的房间,里边还摆着两个乒乓球台。赶到这里的人匆匆脱下自己的西服或是T恤,换上各种专业的装备,开始他们的训练任务——“救援”。
  这一系列的流程看起来似乎与电影里超人在楼梯间里脱下外衣露出斗篷并破窗而去的镜头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写字楼里的这群人在办公室里换装只是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为的是“时刻做好准备”——当北京周边的郊野、山地、水库有紧急救援任务或是国家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这群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叫做“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的组织。这是一支民间救援队,是中国社会正蓬勃兴起的民间公益力量之一。
  李兴江,网名“过江龙”,是“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的五个发起人之一。他开始参与民间救援的时间则是从汶川地震前。
  2014午4月8日,由李兴江、孟志刚和另外三人李峰、董萍、王林共同发起的民间组织“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成立。
  2014年的鲁甸地震,成为了“绿舟”面对的第一场救援的“硬仗”。
  所有人下了飞机后一起购买了救灾用的物资、装备等向着此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赶去。
  行至半路,救援队还遇到山体滑坡使得半路阻断的情况。于是李兴江和另外一位队员决定靠攀岩来爬过这一段将近千米的山体滑坡带,先行到受灾的红岩村看情况。接着,其他队员则绕过爬坡带翻山前进。
  所有队员到了红岩村以后发现,村民们的房子都是用“夯土墙”堆砌而成的。“这种墙特别沉,厚度能有半米,但是一旦地震墙体非常容易倒。”队员盂志刚说。
  在红岩村里救灾的过程中,李兴江和他的队友们为当地协调到了一千条被子、五百条毛毯、十五吨大米、六百桶食用油、药品、日常生活用品等救灾物资。
  直到今天,这支“绿舟”队员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李兴江说,不能否认我们在救灾时会有成就感,但是我们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时候都不会想我们会通过救灾获得什么荣誉和回报,可以说我们是救援“上瘾了”。如今,当有人问起李兴江就要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爸爸的工作时,小姑娘会骄傲地说,我爸爸是救人的人。
  抛家舍业为救援
  广州蓝天救援队的737加入救援队的时间不是很长,却参加了不少的救援工作,他的专业和搜救工作有关,“之前从事了十多年的训练搜救犬工作”,因此,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蓝天救援队。737感到庆幸,“在队里除了可以发挥自己的技能长处,还可以更直接地亲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参加过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县地震,海南台风及潮南水灾等的救援工作。”737表示,灾难的现场存在许多不确定危险因素,“第一次去你不知道危险的概念,但你会越来越清楚其中的危险性,在灾区眼前经常有山或房屋塌下来,你就会感到害怕。”737笑着调侃道,遇到危险只能靠“人品”,一旦遇到山体崩塌基本上跑不了。有一次一块大石砸中了他们乘坐的汽车,“幸亏没事,我在想我的遗书还没写呢。”737笑着说,但是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从来没因此而退缩过。
  救援行动一般都有一个标准,即救援时间不可超过半个月。737称这和人的体能没有关系,“主要是高度集中的精神,在现场你的精神状态会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尤其是面对灾民时,言行甚至举止需要特别的谨慎。”这会间接影响救援队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比如回来之后性格可能会暂时变得暴躁。”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去到灾区你需要压抑住自己原来的性格和脾气,尽力满足灾民的需求,对他们进行救助。”
  在接到云南鲁甸的救灾信息后,737直接给单位打电话,辞掉了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因为已经不好意思再领那份工资了,干脆把工作辞了。”他知道接下来还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云南地震救灾。
  尽管拥有不少的救援经历,但737觉得,云南鲁甸县的地震是让他最受震撼的一次。虽然出发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场的情况还是让他十分震惊。到达现场后,他们会了解大概的受灾情况,再尝试了解灾民的需求,并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
  有一次,在一个可能会受到余震影响的村庄,737和队友们想把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一开始村民并不愿意撤离.甚至不信任他们,“他们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园,也想守着自己的财产。”后来救援队和村民亲眼看到一块巨石把公路压塌了,他们赶紧向村民解释这里的危险性,后来村民终于相信队员了,还把自家的房屋打开让救援队寻找有用的物资,甚至把汽车钥匙都给了他们,希望能够帮到救援队。“灾区老百姓完全信任我们。”而这种信任则让737觉得满足而欣慰。
  拥有专业技能和求生欲望使737在面临灾难的时候从没放弃过,“我们比任何人都怕死,但也因为有怕死的心,才能更好地在那种环境中生存下来。”
  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和队友虎行说,最让他感触的一件事是雅安地震时,他和737等几个队友帮助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搭帐篷,“老人突然就给我们下跪,怎么劝也不起来。我们眼泪都流下来了,真的无法承受。”虎行说他们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许也正是因为看到灾民面对灾难的如此恐慌无助,令虎行和737更加坚定地去完成灾区的救援工作。对于那帮一起参加救援的兄弟,虎行说:“他们希望永远不要在灾区见,但他们往往只能在灾区见面。”
  李铁摘自《青年博览》
其他文献
项宗西第四套诗词散文杂文集《疏影清浅集》,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诗词近作80余首、散文杂文40余篇,这些作品曾在《光明日报》、《中华诗词》、《中华辞赋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体杂文《蝜蝂传》。文章写了一种黑色小虫蝜蝂。爬行时遇到东西,喜欢抓取过来背在身上,东西越背越重,又喜欢往高处爬,结果跌落摔死在地。柳宗元为蝜蝂作传,是为了讽刺“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结果没有好下场:“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可悲的是,他们复出之后,“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这种贪官,比蝜蝂还不如,人不如虫。柳宗元抨击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办技术情报工作,在党委和上级情报部门的领导及支持下,坚持紧密结合生产、科研的需要,以定题服务为中心,采取专职技术情报人员与科技人员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地开展技术情报
在进入高中开始学习后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出现了十分严重的下降情况,这样的退步使得他们认为化学太难,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还会出现学习成绩分化或是倒
细心的读者,你是否已经注意到世界地图上标志地球的南北两端,不仅有南极和北极,而且还有南磁极和北磁极吗?南极和北极的发现及其探险故事,已为广大航海爱好者所熟悉。本文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