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乙肝疫苗预防人HBV攻击熊猴的实验初报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我国要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针对当前我国脊灰病原主要为脊灰病毒Ⅰ型(PV1),我们采用逆转录引物延伸测定基因组VP1/2A连接区(3296-3445)150个核苷酸的序列,通过逐对比较我国12个省区收集的PV1分离野毒株序列,构建序列相似性树,可看出PV1野毒株在我国流行的大致情况。结果表明我国1989~1992有4个不同的基因型PV1野毒株流行,其分布大致有地区性特点,华北为基因型
本文报道披膜病毒科甲组及奔尼亚病毒科病毒组特异性免疫腹水的制备及其在虫媒病毒鉴定中的应用。
用乙型脑炎A2病毒株在ICR小鼠脑内传代及扩增病毒,制成20%鼠脑悬液。按2.5ml/kg给香猪静脉内注射,同时颅内接种1ml。被攻击的香猪5天内出现典型的乙型脑炎临床表现。组织学及超微结构也出现与人类乙型脑炎相似的表现。
以登革2型病毒标准株NG-C株及地方株海南98*株感染C6/36细胞,其上清病毒液经聚乙二醇浓缩粗提或再经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粗提与纯化病毒分别用酚∶氯仿∶异戊醇∶8-羟基喹啉提取病毒RNA。经鉴定,提取的RNA能被RNase消化,不被DNase降解,具有RNA紫外吸收图谱特征。以细胞感染性测定方法检测,表明该RNA具有生物学活性。
应用人白细胞α-干扰素喷雾治疗因重症宫颈炎而引起的不孕症患者35例,每次治疗剂量为1×104IU左右,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经过1~5个疗程,有15例患者已经怀孕,占总数的42.86%。
通过4株于相近时间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甲3亚型(H3N2)病毒株HA1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研究HA1区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与病毒株抗原性及流行病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株病毒来源于同一祖先,证实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内新变种是由一处出现,而后逐步蔓延开,而不是多处同时出现。结果还证明了,甲型流感病毒同一亚型内病毒株间HA1区不同位置氨基酸的改变不具有同等的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如果氨基酸的改变是发生在病毒颗粒HA
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柯萨基B3病毒感染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NF在高浓度(25~60ng/孔)对正常心肌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毒性效应,并可加重受感染细胞的裂解。TNF在5.2ng~40pg/孔浓度范围内产生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使受感染的心肌细胞3H-TdR掺入,LDH释放量及培养液中病毒滴度等评价指标均显著好于未加TNF的病毒感染组。病毒感染后2小时加入TNF组的抗病毒保护作用
0.05mg/ml浓度的Vit C对心肌细胞活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Vit C浓度超过0.1mg/ml对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将0.05mg/ml的Vit C加入正常及柯萨奇B3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中,在不同时间测定细胞及培养液中的Vit C含量。6小时内Vit C在正常心肌细胞中的含量无明显的变化(40μg/ml以上),以后则下降比较明显,至12~16小时其浓度下降50%左右。感染细胞培养液中的Vi
期刊
应用抗人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单克隆抗体(HCMV-EA-McAb)对免疫功能低下病人(10例白血病接受强烈化疗和6例接受骨髓移植)进行3个月连续观察,在国内首先报道血液病人HCMV活动性感染状况并将DEAFF方法与传统分离培养法(CCC)和血清学方法(ELISA)进行比较,证明前者是一个灵敏性、特异性较高而又快速的诊断方法,适合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早期HCMV活动性感染的快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