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先秦至唐的音乐美学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音乐美学范畴,对于我 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能起到 一定的械理作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 它不同于西方音乐美学 , 也不同于中国现代音乐美学 , 甚至也与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有着不小的差别。本文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做出了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美学思想;先秦;魏晋南北朝;唐朝
  一、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和”是先秦两汉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与主脉。它历史地体现在对音乐本质与功能的理解与规定、对音乐内涵及其审美形式的认定与要求中。
  1、音乐因和而生。
  原始图腾观念的核心即是以一个共同起源来造成族群的和合,原始图腾歌舞以其特有的情感功能现实地实现着这个目的。原始歌舞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图腾)合一的形态特征、“神人以和”的功能目的、众志成诚的情感意志、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文化效用成为了华夏音乐“和”之魂的最早源头。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使得原始歌舞中的“和”意识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
  2、音乐体和而立。
  情为乐之本,这是中国古人对音乐本质的根本性理解。以此为根基,生发出本真性命之情与合度中节之情两种音乐本质论。儒家认为,音乐应该体现血缘宗法社会的伦理规定,所以适度平和之情为乐之本;道家认为,音乐应该体现人的本真性命规定,所以自然和谐之情为乐之本。两种学说都主张音乐体和而立,但内涵相异。两种思想均不是根源于音乐艺术内部规律的自觉探索,而主要是从音乐艺术外部的社会人伦、宇宙自然的法则中建立根据。
  3、音乐致和而用。
  以音乐为手段与途径实现人伦社会的有序和谐是先秦两汉音乐美学思想争鸣的焦点。儒家以礼乐求和,欲以音乐的情感功能完成伦理道德的扩充、培育,使人致礼达善,实现社会人伦的有序和谐。道家以自然求和,阐扬自然之性与自然之乐,欲以自然之乐求自然之和。墨家以利求和,主张依靠统一思想、加强物质生产与勤俭持国,来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团结,其非乐主张即是从反向求和。法家以法求和,认为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不切实际,主张以严刑峻法得天下之和。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整体特征有二:一是独立,它从社会伦理道德的领域中独立出来,侧重从音乐自身出发去探讨音乐的审美规律;二是突破,它以道家思想、玄学人本精神和佛学主体心性哲学为依托,实现了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主流音乐美学思想的超越。
  “源起篇”追根溯源,探寻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突破前代获得独立的思想根源;其余四篇“和声”、“乐象”、“雅俗”、“乐教”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全面而深入地揭示魏晋南北朝時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特质。“源起篇”立足于时代的政治局势、社会思潮和音乐艺术自身,揭示这一时期音乐美学繁荣的深层原因。时政作为时代风气发生变化的风向标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玄学和佛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音乐美学思想具有增强逻辑思辨力和提供理论支持的作用;音乐实践是音乐美学的基础。它们共同促成了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的独立和突破。
  魏晋南北朝时代和声问题已经基本形成体系,自然之和、音声之和与主体之和是音乐和谐论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自然之和”与玄学核心范畴“自然”紧密相关,理论家们认为音乐来自自然之和,体现了宇宙万物和谐的自然属性,是人们师法自然的产物。阮籍的《乐论》充分展现了玄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嵇康以“平和”为音乐的根本,提倡无哀无乐,平和淡泊的音乐,肯定超越情感的主体生命之和谐状态。乐象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固有范畴,它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心与声。在玄佛思想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象论立足音乐自身,反对以德心驾驭音声,主张在音声与心的和谐共振中去领略音乐的美;强调音乐欣赏中主体“心”的重要作用,心驰骋万象,妙在象外,形成了有时代特色的审美理论。这一理论追求具体有声之外的空灵之境,注重超越有声、在欣赏者心中完成弦外之音、象外之象的再创造,这些观点实乃意境论的先声,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意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和声无象”的观点,批判了儒家功利主义的乐象观,为人们驰骋心象,感知音声之美,获得审美愉悦开启了心灵自由之门,他认为“音声无常”,主张在音心对映中完成审美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象论剥离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乐象论中的道德教化内容,完成了音乐欣赏理论由功利到审美的转换,开启了后世音乐审美理论的先声。
  三、唐朝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经济富裕政治相对清明同时唐人普遍爱好音乐思想开放文化多元这些都使唐代音乐美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唐代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对先秦儒道魏晋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又有了新的发展而这种继承和发展以儒道玄学相互融合为特征从而使唐代音乐美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唐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多元特征是唐代宗教文化思想艺术多种派别类型并存合流的典型反映。
  对声无哀乐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所著《声无哀乐论》, 是我国古代在儒道音乐美学思想之外、另成独立体系的音乐美学思想。魏晋时期,文人崇尚玄学和思辩、崇尚“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反传统思想,嵇康在这一时代潮流影响之下,提出了“声无哀乐,乐本在心”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与儒家物动心感乐与政通的命题直接对立,是被现代美学家称为“自律论”的中国古代美学代表。
  唐代文人当中,对音乐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论述得最多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是个音乐爱好者,他的大量诗作策论文章当中,有不少内容涉到对音乐的描绘、抒发或见解,许多观念也直接从音乐实践或评论中来。 将这些文论集中在一起分析可以发现,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存有矛盾而他的矛盾也正体现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及美学观念的多元性。
  参考文献:
  [1]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
  [2]曾祖荫: 中国古典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要】: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也是装点城市的常用手法。雕塑这一文化现象是城市多元文化的反映,它对城市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雕塑艺术也日益兴盛。文章分析了雕塑艺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以期有助于大家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雕塑艺术;城市化进程;影响  城市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空间,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是从城市空间文化开始的,在城市文化组成要素中,公共
期刊
【摘要】:就图像学角度而言,唐代宝相花纹经历了由简到繁、再由繁至简的过程,也就是由忍冬纹和石榴纹、如意云纹、牡丹纹逐渐演变成了“侧卷瓣”、“对勾瓣”、“云曲纹”三种花瓣的特征。宝相花纹是我国敦煌藻井图案中重要的纹饰之一,是体现我国敦煌艺术的重要形式,而宝相花纹也是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而兴盛起来。本文就唐代宝相花纹的构成和艺术特征进行浅析,以供为现代花纹的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及思考。  【关键词】:宝相
期刊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问题和概念》一书,简述书中第8章内容,梳理了文章中民族音乐学的音乐分析模式,并就文章中几个要点进行了浅显的解读。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研究;言语模式;思考曲目;解读  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名称是自1959年孔斯特的《民族音乐学》问世,是目前采用面最广的一个学科名称,从其学科名称可以了解到,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即它是既有音乐学,同时又具
期刊
【摘要】:植物景观空间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植物空间的类型以及植物空间的多种组合形式。  【关键词】: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人类具有认识空间的能力,更具有所有其他物种所不具备的创造空间的能力,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是人们描述位置、地方和体会虚空的经验。植物景观空间是园林空间中很重要的部分,能够使空间更具迷人的外观,给人带来更强烈的视觉享受和空间感,给人留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是王国维老先生所作的定义,以歌舞演故事,这个歌舞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它并非是泛指的唱歌和跳舞,而是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歌舞,即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之四功五法。这四功五法也可以说是中国戏曲程式化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所有的表演,举手投足,唱念做打,皆有一定之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程式并不妨碍继承上的创新,否则就不会有“一招鲜,吃遍天”话了
期刊
【摘要】:倪瓒是元代著名的隐逸山水画家,元四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凄清空疏、幽静冷逸,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董其昌在评元四家时,认为“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与其山水画交相辉映的是其上的小楷书法,他的题画书法清淡简逸,深化了画的意境,增强了文人画高雅气息。  【关键词】:倪瓒;题画书法;小楷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有诗、书、画三绝之誉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艺术与世界各国艺术的广泛交流,各种艺术思潮与流派不断涌现,在追求个性和多元化为特征的中国当今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在精神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油画不再是单一的写实,夸张、表现等随之出现,唯美主义基调的绘画越来越少。如今唯美的绘画理念已不再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但唯美绘画理念在当代背景下仍具有存在的价值,不可能消失。唯美是人们对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油画创作中以唯美为创作理念,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光影”是瞬间的现象,是稍纵即逝的,光影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一切固体都是被光和影包裹着,更没有一件不透明物体不兼备光和影,没有光和影,任何物质都不能被察觉。有关史料表明,油画用光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写实精神的确定而进入油画领域的。  【关键词】:油画作品;光影的运用;印象主义时期  一、油画作品中光影的运用方法  在油画艺术中,光影的运用不仅能更简洁的塑造形体,而且光线不
期刊
【摘要】:放眼北京地区高校的公共设施标识,无论是功能性还是设计感,都存在标识不完善,表意不明确,维护修订不及时,缺乏创意等缺点。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使用者对高校公共设施的感知质量,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教工人员和访客进行了采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进而为改善高校公共设施标识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公共设施;标识;满意度调查  公共标识作为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纷,社会动荡,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思想的空前大解放时期。儒家,道家等个思想流派皆形成于这一时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道家“朴素”的美学思想对作为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书法的影响很大,主要有“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简约美,“朴素”的辩证美。  【关键词】:“朴素”美学;书法艺术;对书法的影响  1:道家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