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杂交粳稻在浸种催芽中存在着种子本身的质量、药剂种类、浸种浓度、浸种时间及方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确保种子在浸种催芽时的发芽势、发芽率。
关键词 杂交粳稻;浸种催芽;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35-01
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的特点,在大面积种植中,已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中,常存在着浸种催芽中发芽率不高或烂种等问题,已威胁到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及高产的实现。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子质量问题。备用的种子收获时曾遭雨淋或没有及时晒干或烘干,入仓后,常因种子含水量过高而导致仓库内种子发热变质,应用此类种子浸种催芽,常造成发芽势、发芽率不高等问题。其次种子过度成熟,收脱时因机械操作等原因导致米粒过多,影响种子发芽率。
(2)浸种时药剂浓度过高。浸种时因药剂浓度过高而导致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此类事例往往出现在一家一户。浸种催芽时因面积不大,种子数量较少,没有正确掌握好药剂浸种浓度,常因浸种浓度过高导致浸种催芽时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等问题。
(3)浸种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种子发芽率。在我镇一些农户常因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吸水量过大而导致种子发生酒酿味、不发芽或烂种等问题。还有些农户因浸种时间过短,种子没有吸足发芽所需用的水分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4)催芽方法不当。在浸种催芽时,有些农户将种子放入蛇皮袋内浸种,取出后将种子放在太阳下靠晒种催芽,因没有掌握科学测温,而导致袋中种子增温过量而导致烧种。有些农户浸种后,将种子放在墙角处催芽,因温度不够,时间过长,种子慢慢发生酒酿味而导致种子不发芽。还有些农户因种子数量太少,一户人家仅1~2kg种子,浸种后催芽温度不够,干脆将种子放在锅内烧水加温催芽,一不小心就烧坏种子,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2对策
2.1适时收脱,认真抓好种子出晒或烘干
要确保杂交粳稻种子发芽势或发芽率,关键是要适时收脱。在我镇适时收脱时间一般在10月底左右,收割过早,种子尚未成熟,既影响种子的成熟度,更影响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收获过迟,则种子很容易裂壳,产生米粒,如米粒过多,将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为此,对杂交粳稻种子,必须坚持适时收获脱粒。收脱的种子,必须抢晴天出晒,到晒干为止,含水率确保在13.5%。收获时如遇阴雨天气,必须抢阴天或雨隙之间抢收,并进行低温烘干,这样才能确保种子安全进仓入库,具备优质的发芽势与发芽率。
2.2严格掌握药剂浸种浓度与浸种时间
药剂浸种可以杀死某些附在种子表面或种子内部的病菌,如稻瘟病、线虫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等病菌。如药剂浸种浓度过高则往往造成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如药剂浸种浓度过低,则往往起不到杀菌作用。杂交粳稻药剂浸种一般使用“浸种灵”、“浸丰”或使百克,一般用量为1包使百克(2mL)对水6~7kg浸种4~5kg。浸种时间一般为48h。浸种时间过长,则种子含水量过大,种子在催芽时往往缺氧而导致种子发生酒酿味而不发芽或烂种;浸种时间过短,则种子吸不足发芽所需要的水分,导致种子发芽困难或不发芽。
2.3杜绝种子在太阳下晒种催芽或在锅中烧水加温催芽
上述2种方法催芽,均是违背科学原理的,最终导致烧坏种子及发芽率不高。放在太阳下晒种催芽,一不小心就导致温度过高而烧坏种子,放在锅中用烧水增温催芽,这种方法更难控制,一不小心,即烧熟种子,根本谈不上发芽势与发芽率了。因此,这2种催芽方法必须严格杜绝。
2.4以村组为单位,采取统一浸种催芽
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一浸种催芽,既有利于贯彻应用科学技术,严格掌握药剂种类、药剂浓度、浸种时间、催芽温度,又能确保浸种催芽不出问题,最后实现种子较高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具体方法:以村组为单位,采用统一浸种催芽。根据各户杂交稻种植面积,应用多少种子,登记造册,将种子集中在村组,进行统一浸种催芽,由村组技术员负责,并牢牢掌握科学技术,严把浸种催芽关。按每包使百克(2mL)对水6~7kg浸种4~5kg计算好种子总量、配药数量、对水数量后,进行药剂浸种。浸种时间一般为48h,取出后进行统一催芽,用温度计测温,催芽温度掌握在28~30℃,不得过高或过低。如发现种堆温度不足,可适量烧些温水增温;如发现种堆温度过高时,则可以减小种堆或摊晾降温。催芽时应多次翻拌,以使种堆内外温度均匀一致。2.5~3.0d后,芽就催好了,以后摊开晾干,等待播种。
3参考文献
[1] 王相琴,吴应祥,余金荣.杂交水稻种子发芽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2003(1):11-12.
[2] 何兴山.杂交水稻种子湿润吸水提高发芽率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3(5):7-8.
[3] 袁炳富,汪立农.杂交水稻种子的生理特点及杂交早稻的催芽方法[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6(4):21.
关键词 杂交粳稻;浸种催芽;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35-01
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的特点,在大面积种植中,已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中,常存在着浸种催芽中发芽率不高或烂种等问题,已威胁到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及高产的实现。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子质量问题。备用的种子收获时曾遭雨淋或没有及时晒干或烘干,入仓后,常因种子含水量过高而导致仓库内种子发热变质,应用此类种子浸种催芽,常造成发芽势、发芽率不高等问题。其次种子过度成熟,收脱时因机械操作等原因导致米粒过多,影响种子发芽率。
(2)浸种时药剂浓度过高。浸种时因药剂浓度过高而导致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此类事例往往出现在一家一户。浸种催芽时因面积不大,种子数量较少,没有正确掌握好药剂浸种浓度,常因浸种浓度过高导致浸种催芽时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等问题。
(3)浸种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种子发芽率。在我镇一些农户常因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吸水量过大而导致种子发生酒酿味、不发芽或烂种等问题。还有些农户因浸种时间过短,种子没有吸足发芽所需用的水分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4)催芽方法不当。在浸种催芽时,有些农户将种子放入蛇皮袋内浸种,取出后将种子放在太阳下靠晒种催芽,因没有掌握科学测温,而导致袋中种子增温过量而导致烧种。有些农户浸种后,将种子放在墙角处催芽,因温度不够,时间过长,种子慢慢发生酒酿味而导致种子不发芽。还有些农户因种子数量太少,一户人家仅1~2kg种子,浸种后催芽温度不够,干脆将种子放在锅内烧水加温催芽,一不小心就烧坏种子,而导致种子不发芽。
2对策
2.1适时收脱,认真抓好种子出晒或烘干
要确保杂交粳稻种子发芽势或发芽率,关键是要适时收脱。在我镇适时收脱时间一般在10月底左右,收割过早,种子尚未成熟,既影响种子的成熟度,更影响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收获过迟,则种子很容易裂壳,产生米粒,如米粒过多,将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为此,对杂交粳稻种子,必须坚持适时收获脱粒。收脱的种子,必须抢晴天出晒,到晒干为止,含水率确保在13.5%。收获时如遇阴雨天气,必须抢阴天或雨隙之间抢收,并进行低温烘干,这样才能确保种子安全进仓入库,具备优质的发芽势与发芽率。
2.2严格掌握药剂浸种浓度与浸种时间
药剂浸种可以杀死某些附在种子表面或种子内部的病菌,如稻瘟病、线虫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等病菌。如药剂浸种浓度过高则往往造成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不高;如药剂浸种浓度过低,则往往起不到杀菌作用。杂交粳稻药剂浸种一般使用“浸种灵”、“浸丰”或使百克,一般用量为1包使百克(2mL)对水6~7kg浸种4~5kg。浸种时间一般为48h。浸种时间过长,则种子含水量过大,种子在催芽时往往缺氧而导致种子发生酒酿味而不发芽或烂种;浸种时间过短,则种子吸不足发芽所需要的水分,导致种子发芽困难或不发芽。
2.3杜绝种子在太阳下晒种催芽或在锅中烧水加温催芽
上述2种方法催芽,均是违背科学原理的,最终导致烧坏种子及发芽率不高。放在太阳下晒种催芽,一不小心就导致温度过高而烧坏种子,放在锅中用烧水增温催芽,这种方法更难控制,一不小心,即烧熟种子,根本谈不上发芽势与发芽率了。因此,这2种催芽方法必须严格杜绝。
2.4以村组为单位,采取统一浸种催芽
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一浸种催芽,既有利于贯彻应用科学技术,严格掌握药剂种类、药剂浓度、浸种时间、催芽温度,又能确保浸种催芽不出问题,最后实现种子较高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具体方法:以村组为单位,采用统一浸种催芽。根据各户杂交稻种植面积,应用多少种子,登记造册,将种子集中在村组,进行统一浸种催芽,由村组技术员负责,并牢牢掌握科学技术,严把浸种催芽关。按每包使百克(2mL)对水6~7kg浸种4~5kg计算好种子总量、配药数量、对水数量后,进行药剂浸种。浸种时间一般为48h,取出后进行统一催芽,用温度计测温,催芽温度掌握在28~30℃,不得过高或过低。如发现种堆温度不足,可适量烧些温水增温;如发现种堆温度过高时,则可以减小种堆或摊晾降温。催芽时应多次翻拌,以使种堆内外温度均匀一致。2.5~3.0d后,芽就催好了,以后摊开晾干,等待播种。
3参考文献
[1] 王相琴,吴应祥,余金荣.杂交水稻种子发芽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2003(1):11-12.
[2] 何兴山.杂交水稻种子湿润吸水提高发芽率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3(5):7-8.
[3] 袁炳富,汪立农.杂交水稻种子的生理特点及杂交早稻的催芽方法[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6(4):21.